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爲什麼會被罷官?原因是什麼

劉伯溫爲什麼會被罷官?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伯溫功勞那麼大,爲何結局還是被罷官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劉伯溫,是個很厲害的的人物。他也是一個古代傑出的傳統風水大家。我國有許多名城古鎮,都出自於他的風水規劃。今年上半年,在溫州海邊一個小鎮進行傳統風水實務,當地的人,就曾說過,明朝的時候,這個小鎮就是抗“倭寇”的前沿陣地。朱元璋特意派劉伯溫來進行選址和佈局。我們後來人,從中可以學習到許多傳統風水的寶貴經驗。

當年的劉伯溫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但是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因爲是一個草根起家的皇帝,所以猜疑之心非常的強,跟隨他打天下的三十四個工程,被他殺了三十個。可見其疑心之重。而劉伯溫因爲自己比較聰明,所以躲過了劫難,但是也被罷了官,最後抑鬱而終。爲何功臣卻有這樣的下場呢?其實這要從多方面來說了,聽筆者爲您一一道來。

第一,在劉伯溫心中一直信奉忠臣不侍二主的心結,在投朱元璋之前,在投與你與不投期間,劉伯溫徘徊猶豫了很久,最後,劉拒絕了朱,不和他合作的時候,朱元璋留下了一句話“白麪書生,不識時務”,然後拂袖而去,然而朱在劉心中只是個草寇,可是經過觀察之後劉發現朱這個人不一般,將來會是一代明君,在觀念轉變完,就依然在儒家思想中忠臣不事二主中矛盾中糾結,其實這是不難理解,因爲自己現在是一名政府官員讓他投農民軍,而且當時在打仗,要投到對方陣營去,可見當時劉的心裏糾結程度。

劉伯溫爲什麼會被罷官?原因是什麼

第二,朱元璋從小草根起家,躬逢亂世,吃盡了不少苦頭。長期的血雨腥風培養了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身邊至親好友的背叛讓他有了不安全感。當年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救時,劉伯溫以爲不可。從這次起,朱元璋就對劉伯溫產生了戒心。他認爲劉伯溫敢勸自己向小明王下手,將來劉伯溫也有可能對自己下手。爲了牽制劉伯溫在朝中的勢力,朱元璋重用了自己的老鄉李善長。從此在明朝的中央政府中,以朱元璋淮右同鄉的徽黨與劉伯溫爲首的浙東黨就不可避免產生了政治鬥爭。明朝是朱元璋的明朝,兩派鬥爭誰能夠勝出,取決於朱元璋支持誰。朱元璋本來不太信任劉伯溫,再加上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老鄉,這場鬥爭的結果早早就註定了。

第三,劉基對所有事情的判斷都太準確了。按常理來說這點應該屬於加分項目,其實不是,這點反而是一個減分項。從最開始的大大小小的戰役,朱元璋能想到的劉基也都想到了,朱元璋沒有想到的劉基也想到了。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放心這樣的一個人嗎?而且他的所有決策都不是治國安邦之策,都是一些權謀之策,這些都是適合陰謀政變爭權奪勢的。

第四,衆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卑微,直到稱帝后也一直對此耿耿於懷,爲了讓他顯得是順承天意的真龍天子,朱元璋曾經大量編造個人神話,比如,他曾自稱自己受道教天神指點,受贈“絳衣、冠履、寶劍”等神物,理當得天下。在這些神話故事中,劉伯溫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因爲劉伯溫懂得讖緯之學,可以經常編造出一些所謂的“天象”來證明朱元璋是受命於天,因此朱元璋也就樂得在詔書中刻意突出劉伯溫的“神蹟”,其實這並不是劉伯溫的功勞,不如說是朱元璋利用劉伯溫而對天下實施的一種障眼法,劉伯溫也因此得以被樹爲了朱元璋集團中的代表人物。而一旦功成名就了,朱元璋就再也不需要劉伯溫這種角色了,他一改往日對劉伯溫“如膠似漆”的態度。在劉伯溫還在朝的時候,朱元璋的文集刻成,賜給了李善長、胡惟庸、宋濂三人,卻偏偏沒有給劉伯溫。甚至於,在一次誰是當今大儒的討論中,朱元璋就曾經輕蔑地說,像宋濂、劉伯溫這樣的人哪配稱“大儒”?

劉伯溫爲什麼會被罷官?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最後,讓劉伯溫抱憾終身的就是沒有當上丞相,像劉伯溫這樣的書生,當上丞相是他的人生最高理想和抱負,朱元璋沒有讓她當上,心裏抑鬱可想而知,最後壓倒劉伯溫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這個,你看劉伯溫是性格剛烈,脾氣暴躁,可是強壓着自己的真性情,不能發火,志向高遠,心氣極高,卻還強忍着去歸隱田園,歸隱了田園吧,還避免不了小人的誣陷,小人誣陷吧還不能爲自己聲辯,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的留在皇帝身邊,讓皇帝放心,自己沒有野心,這自己該多鬱悶啊,最後在劉伯溫在京謝罪的日子,胡惟庸正式被任命爲左丞相,這是對劉伯溫心中鬱悶的最後一擊,劉伯溫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憤欲絕的說出:使吾言不應驗者,蒼生福也,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對胡惟庸的預言不應驗的話,是百姓最大的福分啊,吾言是什麼呢,是劉伯溫曾經跟朱元璋說過:如果以駕車爲例的話,他會毀了你的車的,胡惟庸的得勢,讓劉伯溫憂憤交加,最後心情長期壓抑,抑鬱而亡。

劉伯溫爲什麼會被罷官?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縱觀劉伯溫一生,他的主要功勞是在創建明朝過程中爲朱元璋出謀劃策,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別人替代不了的作用,朱元璋特別倚重劉伯溫,稱之爲先生而不稱名,將其比之爲漢之張良,蜀之諸葛亮,晉見之初獻治國十八策大獲朱元璋賞識,力主打擊陳友涼而定都南京,建國後製定《大明律》而建全法制,主張德刑並用,以德爲夲,以刑輔之的治國之策,德治的關鍵在於吏治,選人上不拘一格,唯纔是舉,量才錄用,任用秉公執法,德才兼備的人來擔任各級官吏,德刑並用,以德爲主,並提出振肅綱紀,建立法令制度,爲明朝的興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晚年的他,卻受到了帝王的猜疑。慢慢淡出權力的中心,關於他也只有“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功成身退”來評價了吧,但是這個功成身退,最後的工作卻沒有做好,被人陷害,鬱鬱而終。不得不說也是讓人心生同情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