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都說清官很廉潔 那麼他們吃的是什麼呢

歷史上都說清官很廉潔 那麼他們吃的是什麼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官吃什麼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清官多是士大夫中的守正之士,講究廉恥,不飲盜泉之水,不食嗟來之食,有清白的自我意識。但有些人以“符青菜”“青菜劉”著稱,也是爲了博清廉的名聲。

歷朝歷代,不貪便宜當清官的都有。東漢的羊續比較有名,下屬送他一條魚,他無法推卻,就把魚掛在庭柱上。他老婆來看他,他不讓老婆進屋,老婆還以爲他有啥不可告人的事情呢,衝進去搜檢,結果只找到了布衿、鹽和青菜。

唐朝大曆年間,有位鄭餘慶,當過兵部尚書、太子少傅、太子少師,還封了滎陽郡公,食邑兩千戶,按理說應該過着奢靡的生活了,可是他不,一生清貧節儉。有次他請客,吩咐廚子說:“一定要去毛,蒸爛了,脖子別折斷啊。”大家一聽,飢腸轆轆,覺得不是雞鴨就是鵝什麼的。結果菜端上來,竟然是一盤蒸葫蘆。他死的時候,沒錢辦喪事,連皇帝都知道了,特意多給了他一個月的俸祿——這就算他唯一一次佔公家便宜吧。

宋朝的蘇東坡,算是好吃者。不過他是靠工資生活的,被貶成黃州團練使以後,家境就緊張了,沒進項,自己去東坡種菜。爲了自律,還寫了幅字,大意是:從今天開始,我節儉了,每天只喝一杯酒,吃一盤肉。要有人請飯,可以乘以三,只能少,不能多。預告在此,要是主人不聽,超過這個額度,我就不去了。這樣的好處是:一、安分養福;二、寬胃養氣;三、省費養財。

歷史上都說清官很廉潔 那麼他們吃的是什麼呢

蘇東坡

明朝海瑞在淳安的時候,有一天自己出門,買了 3斤豬肉,立刻成了天大的八卦,在官場就傳開了。海瑞也吃肉了?後來纔打聽清楚,那天是海瑞母親的生日,那3斤肉,是海瑞給母親的生日禮物。

歷史上都說清官很廉潔 那麼他們吃的是什麼呢 第2張

海瑞

明朝常州還有一位官員叫符驗,和“赴宴”諧音,卻極其清廉,不僅不帶家屬赴任,而且每頓飯都只吃青菜,所以在官場上得了個外號,叫“符青菜”。有一年鬧了旱災鬧蝗災,符青菜出門辦公,讓隨從背了兩個筐,一個盛米,一個放柴,爲的就是不騷擾地方。

還有一位叫劉璽的,做了官,也只吃青菜,也得了個“青菜劉”的外號,他的另一個外號叫“劉窮”。後來他管漕運了,是個肥差,可窮得依舊,連皇帝都知道了他。他寫的奏章到了皇帝那裏,皇帝一聽是劉璽寫的,就問:“是不是劉窮啊?要是他的朕就不看了,准奏。”

清朝順治年間的進士李時謙,當過兩個縣的知縣,還當過監察御史,以清廉著名。他身體不好,後來病退了。回家沒多少時間,陝西鬧起了大饑荒,朝廷重新起用他,去陝西賑災。按理說,自己首先得吃飽了吧?可是他沒有,一分便宜不佔。終於,他病死在任上。當地的督撫、將軍等官員去他府上憑弔,看到院子裏滿地都是荒草,廚房裏的炊具都不全,大家感動得落了淚,湊錢給李時謙買了棺材,送他回江淮老家。

歷史上都說清官很廉潔 那麼他們吃的是什麼呢 第3張

清官的生活

康熙四十六年,濟南一帶大旱,朝廷官員開始賑災,讓那裏所有的鄉紳把佃戶的名字造冊上報,然後按着名字發米。只有當過刑部尚書、此時已經告老還鄉的王士稹拒絕上報。官員們找到他,說這米是朝廷的恩惠,你不能不領。王士稹說:“以前朝廷有規矩,遇到饑荒,誰家的佃戶誰負責。我現在雖然不當官了,但我遵守以前的規矩。”最後,他也是一粒米沒領。當時的賑災官員們非常感慨——其實,王士稹家糧食也不了,存糧的瓶瓶罐罐都見了底兒。

類似的故事,在各類史書上有很多。中國士大夫多講究廉恥,不飲盜泉之水,不食嗟來之食,有清白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