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歷史上要說布衣皇帝只有兩位,一位是明朝的朱元璋,另一位便是漢朝時期的劉邦,兩人相比起來朱元璋還是略遜一籌,畢竟劉邦未得勢之前還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亭長。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秦、漢時在農村“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亭是直屬都尉的專職維持治安的機關,也是行旅止宿所在。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正因爲朱元璋是布衣皇帝,坊間甚至讀史不求甚解的文化人,多以爲他是位長於粗武而拙於心計的草莽英雄,對他有很多誤讀。

有人說,朱元璋出身寒微,沒有文化,思想簡單,是個老粗皇帝。其實,這個斷語不完全正確。雖然,朱元璋沒有經過系統的正規的教育,但他不是一個老粗人物,而是一個頗有思想文化的皇帝。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第2張

朱元璋生於1328年9月,祖籍是江蘇沛縣,父親老實本分,做了一輩子佃客,全家人土裏刨食,勉強度日,爲生活所迫,數次遷徙。朱元璋小時候跟蒙館老師上過二年學,由於貪玩,農忙時又得下地幹活,沒有好好念過一天書,全憑記性好,認得幾百字,但也寫不得書信文契。輟學後,一直替地主看牛放羊,後因飢餓與夥伴擅自宰殺了地主的一頭牛烤肉吃,被地主毒打,趕回家去。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受嚴重的旱災和瘟疫,饑民四處逃荒,常常靠吃草根樹皮度日,不到半個月的光景,朱元璋的父親、大哥和母親就在飢餓和病魔的雙重摺磨下相繼死去,生前食不果腹,無錢抓藥就醫,死後亦無衣衾、棺木,就連巴掌大的墳地還是好心的鄰居施捨的。後來當了皇上的朱元璋一想到這些還不無傷感地說:“朕昔寒微,生者爲衣食之苦,死者急無陰宅之難。籲,艱哉!”十七歲的朱元璋雖然長得身材高大,渾身是力,但那年頭無人僱工,找不到飯吃,而親朋故舊走死逃亡,實在是投奔無門。萬般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得進皇覺寺當和尚,幹一些粗活雜活,換口飯吃,可由於災情大,靠收租米生存的皇覺寺也收不到租米,因爲生活無着,當行童才滿五十天的朱元璋被迫裝着和尚的樣子,風餐露宿,四處化緣遊食於江淮之間。三年後,朱元璋又回到皇覺寺,貧窮如初,依然只能幹活無法誦經。朱元璋二十五歲時參加紅軍,戎馬倥傯,無暇讀書,直到在南京稱王后,纔可能有一些時間學習文化。可見,朱元璋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正規的教育,自學的機會和條件也極其有限。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第3張

但從渡江到稱帝,他一有功夫就和幕府中的宋濂、劉基、範常、陶安、葉儀、楊憲等儒生列坐賦詩,講經敘史,討論問題;又愛好讀史,《漢書》、《宋史》都是他常讀的書,還跟大學問家宋濂讀《春秋左傳》,跟被朱元璋稱爲“蜀秀才”的陳南賓讀《洪範九疇》,也常讀道家經典《道德經》,稱《道德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遠在龍鳳十一年六月,朱元璋便任命儒士滕毅、楊訓文爲起居注,命編集古無道之君如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所作之事以進,曰:“吾觀此者,正欲知其喪亂之由,以爲鑑誡耳。”他學習歷史的目的,是爲了吸取古人成敗的經驗教訓,作爲自己行事的根據。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大腦當成草地,任別人的思想如馬蹄一般踐踏,那麼,再好的書也將失去其魅力和價值。朱元璋善於獨立思考,富於批判精神。吳元年十一月與侍臣討論:“漢高祖以追逐狡兔比武臣,發蹤指示比文臣,臂諭雖切,語意畢竟太偏。我以爲建基立業,猶如蓋大房子,翦伐削,要用武臣,薻繪粉飾,就非文臣不可。用文而不用武,譬如連牆壁都未砌好,如何粉刷?用武而不用文,正如只有空間架,粗粗糙糙,不加粉飾彩畫,很不像樣。偏了都不對。治天下要文武相資,纔不會壞事。”讀《宋史》到宋太宗改封椿庫爲內藏庫,批評宋太宗:“作皇帝的以四海爲家,用全國的財富,供全國之用。何必分公私?太宗算是宋朝的賢君,還這樣小家子氣,看不開!至如漢靈帝的西園,唐德宗的瓊林大盈庫,括人民的錢作私人的蓄積,更不值得責備了。”他常與大臣論持身保業之道,說:“安生於危,危生於安,安而不慮則能致危,危而克慮則能致安。”與羣臣論守成之道,說:“人常慮危乃不蹈危,常慮患乃不患。車行於峻阪而僕於平地也,慎於難而忽於易也。保天下亦如御車,雖治平何可不慎?”還說:“憂患之來,嘗始於宴安者。明者能燭於未形,昧者猶蔽於已著,事未形猶可圖也,患已著則無及也。”朱元璋的警世恆言,充滿哲思,深可及髓,告誡當權者不要以爲取得天下,或有了一些政績,就可以懈怠、可以放縱、可以隨心所欲,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防範潛在危機,剔除自身瑕疵,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地行權履職。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第4張

朱元璋“初下徽州時,朱升請提字,元璋親寫‘梅花初月樓’牌匾,與陶安論學術,親制‘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門貼給他。”做了皇帝后,更喜歡舞文弄墨,毛騏、陶安、安然死,親寫祭文。朱元璋喜歡研究音韻,手頭常用元末《陰氏韻府》,以舊韻出江左,命樂韶鳳參考中原音韻訂定,名爲《洪武正韻》。在讀《蔡氏書傳》時,發現所說象緯運行和朱子書傳不同,特意命宿儒訂正。朱元璋在位期間先後御製了許多振揚佛教的論文和詩謁,《明太祖文集》收文章46篇,收入《護法集》的詩文有36篇。他賦詩作詞無數,註疏晦奧艱深的《道德經》二卷,著有《御注洪範》和《集註金剛經》一卷,儼然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學者。欣賞與批評文學作品,常有獨到見解。

朱元璋天資聰穎而又善思好學。“到大明帝國建立起來以後,浸潤於各類學者文人中的朱元璋,已經可以相當嫺熟自如地引經據典,探討歷朝歷代治亂、得失之道,而且到後來,他已能寫對仗工整的駢體文,撰寫一些詩詞辭賦也算得上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在朱元璋的《御製文集》中收集了他作的各類詩詞一百多首,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如“天爲羅帳地爲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腿,恐踏山河社稷穿。”“馬渡溪頭苜蓿香,片雲片雨過瀟湘。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咸陽是洛陽。”再如《神龍贊》:“天性自誠,龍種果靈。穩淵不妄,有命必騰。均調四時,常奏帝庭。宛然雲生,赫赫雷霆。昆蟲被澤,禾黍樂萌。功著天地,上下相應。驅巖洞蛟,雲車於冥。致揚而息,使濁而清。威則塞宇,潛則無形。神龍治水,環宇清寧。”連朱元璋都爲自己的成就感到驚訝:“我本野人,未曾從師指授,然讀書成文,釋然自順,豈非天乎?”

有這樣一個故事,體現了朱元璋不俗的思想文化修養。他曾給他手下的人算過一筆帳:老老實實地當官,守着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朱元璋的這個帳,算得頗有哲理,充滿智慧。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香餌。古往今來被嚴懲的貪官,都有一個最大的教訓,就在於守不住“一口井”,這些貪得無厭之徒,總嫌“井水”不滿,於是利用職權,不擇手段地謀取不義之財,於是,當他們的“井水”滿得溢了出來的時候,便把自己給毀了,不僅“溢流”出來的金銀財寶自己享受不到,就連不滿的“一口井”也喪失了。

布衣皇帝朱元璋真的是草莽出身嗎?其實他很有文化修養! 第5張

朱元璋的文史修養可能不及歷史學家和文化學者,但前者活學活用歷史文化資源的睿智遠勝於後者。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之後,如何正確認識中華帝系與元朝的相互關係、如何正確處理大漢民族與蒙古民族的關係,關乎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朱元璋以文化祭祀爲切入點,在南京創建了歷代帝王廟,集中入祀三皇五帝和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並規定每年春秋舉行國家祭典。不計歷史前嫌,超越狹隘的民族情緒,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大文化視角,認可元朝爲中華正統,讓忽必烈同享祭祀,對於緩解漢蒙矛盾,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雖非青燈黃卷、皓首窮經的夫子,終生與黃卷赤軸、左圖右史、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相伴,但他的思想文化修養和政治韜略是不可小覷的。

在封建社會歷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出類拔萃的,儘管他在治國理政中的失誤和問題一直爲後人詬病,但畢竟功大於過。文化的涵養使具有豐富而獨特生命體驗,且勤於政事、孜孜不怠的朱元璋更有智慧,於治世中體現出文化品格,在諸多方面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要求。如堅持和平發展和民族平等,善待農民,加強法制,大興禮教,反腐倡廉,保護工商業等等。這是朱元璋建立曠世基業、成功鞏固政權和一姓相承276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