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漢朝建立之後,作爲皇帝的漢高祖劉邦,自然是要對曾經跟隨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們進行論功行賞。他自己也說過,有蕭何、張良、韓信三人幫助他很多,這三人也被後世稱爲“漢初三傑”。但是,蕭何作爲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爲什麼張良卻只排在第62位?第二位是曹參,爲什麼他會比張良高那麼多呢?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

劉邦在統一天下後,曾經和大臣們討論自己能夠打贏項羽的原因,當時他給出的理由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劉邦心中軍師張良、後勤(內政)蕭何、將軍韓信是對他打天下幫助最大的三個人。但後來劉邦按照功勞進行封賞時,爲何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張良卻只排在六十二呢?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既然劉邦如此欣賞張良,爲何論功行賞的時候張良賞賜如此靠後呢?有哪些原因?

1、關係的親疏遠近

張良和蕭何、曹參兩人對比起來,有一個先天上的劣勢,那就是劉邦落魄時,曹和蕭兩人對他的扶持。

劉邦起兵是在他47歲的時候,而在此之前他在沛縣的地位其實並不怎麼高,大部分時間出於無業遊民狀態,年輕時還想過去當遊俠,結果走到半路,魏國被秦國滅了。後來人到中年,也只是以亭長這個公務員體制中最微不足道的職務勉強餬口,甚至於在一次押送囚犯的過程中,還將他們放走,導致自己成了通緝犯。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 第2張

《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爲沛獄掾,而蕭何爲主吏,居縣爲豪吏矣。

這時候再回頭看看曹參和蕭何,兩人基本上是縣衙內前四號人物,可以說在當地也算是名頭響亮的角色了。

但這二人,不僅平時對劉邦頗爲照料,後來沛縣起義時,還將劉邦推上了首領的位置,讓劉邦有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對比起來,就好像平日裏我們在自己的老家只是普通人,結果兩位當地響噹噹的人物卻一直和我們稱兄道弟,對落魄時期的劉邦來說,這份感情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

在這件事情上,張良就要比蕭何、曹參差一點,他畢竟一開始的目的是轉投韓王信,劉邦只是第二選擇。所以,單論個人情感上,張良要往後排。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 第3張

2、張良的明哲保身之術

“謀聖”張良信奉道家,江湖更有傳言他是黃石公的弟子,後來張良想要辭別呂后,外出修道便有這方面的原因在內。

張良這個人,素來不輕易牽涉進任何朝政爭端當中,他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出謀劃策的謀士,從來不去和人爭奪名利。

這也是張良走到哪兒都吃香的原因,首先呂后不認爲他有威脅,劉邦也不懷疑他會造反,可以說張良這“無慾無求”的形象簡直太符合老闆需求了——本領強、又不要求漲工資。

劉邦在論功行賞前,曾經對張良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三萬戶”是何概念呢?蕭何當初以首功封賞的是“乃益封何二千戶”,這足以說明劉邦對他的器重了。

但張良卻對此沒興趣,一方面是他的性格比較灑脫,偏隱士形象,另一方面是他的目的“爲韓報讎彊秦”已經達成,此時他就是一位心願已了,只想展翅翱翔的仙鶴形象了。

漢朝建立功臣是怎麼排名的?爲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排六十二? 第4張

張良回答劉邦的話是:“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張良說話是相當好聽,咱們把這話拆開來看,包含了三層意思:

一、陛下在我心中最重要的不是三萬戶封賞,而是您的知遇之恩;

二、陛下您封賞給其它大臣的東西都不夠,我就不給您添堵了,意思意思就夠了;

三、陛下我對權力沒有興趣,只需要夠自身生活所需的財物就夠了,我沒有野心!

劉邦聽聞張良的一番話內心很高興,於是滿足了張良想要功成身退的心思,君臣兩人和諧的走完了一波封賞的禮節。

所以,雖然張良只是得到了六十二的排名,但他卻遠比許多排位靠前的大臣幸福,他也成了功成身退的典型代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