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中國人的名字是以單名爲尊?漢朝極少出現複名

古代中國人的名字是以單名爲尊?漢朝極少出現複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你熟悉中國歷史,一定會發現古人的名字並不像現代人一樣有單名、複名之分,基本上在固定的時期絕大部分人都是單名,到了下一時期大家又都變成了複名。單名與複名在古代各有興衰,不同時期的人對於單名、複名的禁忌也各不相同。那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真的有單名爲尊、複名爲賤的說法嗎?

在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更久遠的時代裏,中華文明對於命名並沒有什麼禁忌,單名與複名都很常見,而且也沒有單名爲貴、複名爲賤的規矩。當時很多君主或首領的名字都是複名,可見那時的單名與複名是完全平等的。

天下一統以後,秦朝人對於命名之事依舊與前人無二,單名與複名沒有太大差異。但不同的是,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始皇帝爲了維護自己的天威神權,下令國民起名字必須避開皇帝的名諱,這條後世一直沿襲的規矩是未來單名與複名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

到了漢朝,熱心的皇帝們因爲「二名難諱」的緣故,開始流行使用單名。這樣國民就無需避諱兩個字,只避諱一個即可。漢朝皇帝不僅帶頭使用單名,起名時還常選用生僻字,以減輕國民的負擔。隨後上行下效,國民們雖然仍是單名、複名皆有,但採用單名的人越來越多了。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爲了鞏固統治,他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制,對人名方面以法律形式規定不準用複名。據說這是因爲王莽的長孫王宗企圖篡位之事敗露,王莽怒廢王宗名號,復其原名,以示貶辱。王莽之後,我國古人就養成了使用單名的習慣,使用複名被認爲是不光彩的。

自王莽之後,整個東漢直到三國時期,古代社會中極少出現複名,只有下賤之人才會使用。這些人一旦日後發達,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爲單名,以彰顯自己今非昔比。單名雖然容易重名,但當時中國人口並不多,古人的活動範圍也有限,使用單名並沒有對古人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古代中國人的名字是以單名爲尊?漢朝極少出現複名

到了東晉,複名重新流行起來。這股風尚是由上流社會發起的,他們喜愛在單名前後加一個虛字,這個字完全沒有意義,更多的是作爲一種標識,賦予名字更多的變化。其中的典型就是王羲之,他本名爲羲,後面的之就是虛字。王羲之的兒子們也都是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這股風尚令複名實現了一次大逆轉。

東晉以後,我國古人名字裏就出現了許多五花八門的複名,虛字類型逐漸變得豐富,帶有儒家道德涵義的虛字被更多的使用起來。古人的複名中,「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虛字十分普遍,這些字在古人的名字中,就如同建國、建軍一般,屬於最大衆化的名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