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白帝託孤的驚人真相:劉備心機之深難以想象!

白帝託孤的驚人真相:劉備心機之深難以想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帝城託孤一事,歷來被很多人盛讚爲劉備有堯舜之心。然而,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可以看見,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劉備的心機有多深,可能是你難心想象的!

事實上,在蜀漢建國前後的十多年中,劉備雖常賦予諸葛亮以重任,但與此同時,也通過提升一系列的人事制衡和制度安排,分解孔明的權力。而“白帝託孤”時“君可自取”之語,用意更是在地防止孔明大權獨攬,以維護蜀漢政權的延續。讀懂了白帝託孤背後的驚人真相,你纔會明白爲什麼說劉備纔是真正的老江湖!

入蜀前孔明被關羽、張飛牽制

白帝託孤的驚人真相:劉備心機之深難以想象!

網絡配圖

荊州時期,孔明作爲劉備陣營的代表,促成了孫劉聯盟,並積極謀劃了“隆中對”與佔據荊州的戰略,應是劉備陣營中的核心謀臣。不過其軍師中郎將的職位雖重,但在關羽、張飛等人均獲重用的背景下,也就顯得並不突出。

入蜀後劉備更倚重龐統法正而非孔明

劉備稍定荊州諸郡後,在魯肅、諸葛亮的舉薦下,荊州士人龐統亦被納入劉備集團,與亮同任軍師中郎將之職,但不久後龐統就陣亡於攻雒戰役,協助劉備入川的三大功臣只剩法正一人。在此情況下,進取成都後,諸葛亮方與法正並佐劉備。

二人各爲“股肱”與“謀主”,其具體職權亦各有側重:法正“外統都畿,內爲謀主”,一方面是劉備集團在統治核心的最高長官,另一方面又是劉備的高級幕僚;而諸葛亮則常在劉備外出之時坐鎮成都。按蜀郡太守之治所在成都,應屬法正轄區,並不需諸葛亮親爲鎮守。有意思的是,劉備進取漢中之時,卻是法正以“謀主”的身份“從行”,而諸葛亮所承擔的是其在荊州時期就擔任過的後勤守備事務。

諸葛亮雖身居要位,但在劉備奪取漢中的後續戰略中並未直接發揮作用。而法正則在定軍山關鍵之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劉備大破夏侯淵軍,進而佔有漢中。可見益州時期,諸葛亮發揮的作用較之荊州時期更爲侷限。

相反,劉備對龐統、法正等人的倚重程度顯然更爲深重。劉備稱帝后,在昔日功臣大多身故,劉備舊部幾乎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時,諸葛亮以其政治才幹、資歷功勳與見信程度,才順理成章地成爲蜀漢集團臣僚首腦的不二人選。

劉備伐吳是一大政治賭注

劉備稱帝后,孔明爲相,一躍而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諸葛亮的權力過大,不僅對劉備的皇權構成威脅,在蜀漢內部各支勢力並存的複雜的政治形勢下,也不利於官僚隊伍的團結。所以,劉備亦須借外部勢力反制諸葛亮,從而創造穩定的政治環境。因此白帝託孤時,諸葛亮+李嚴的輔政體系,應是劉備稱漢中王時就有的謀劃,其目的就是爲了限制諸葛亮一家獨大,防止其威脅到劉氏自身的皇權統治。

此後,劉備伐吳之舉也絕非爲關羽報仇那麼簡單。根據他一貫的用人風格可知,其對諸葛亮一家獨大的局面顯然不會滿意。結合自己年歲已高的現狀,更聯想到董卓、曹操強臣秉政,視弱主如提線木偶的歷史教訓,劉備必須要對諸葛亮加以限制。因而伐吳恐爲劉備晚年的一大政治賭注。

白帝託孤的驚人真相:劉備心機之深難以想象! 第2張

網絡配圖

隨劉備伐吳的臣僚將領涵蓋了蜀漢內部不同勢力集團,但這批人員又多爲年輕後進之士。劉備此舉,一方面是出於無奈,昔日親信將領逐漸凋零,而蜀漢人才相對曹魏又稀缺,因此無人可用;但另一方面,如果伐吳成功,那麼這批參戰者則可成爲具有資歷的新派功臣,劉備亦可藉此平衡蜀漢內部,以防止權臣政治在蜀漢再現。然而夷陵之戰以失利告終,不僅對劉備打擊巨大,也阻礙了這一政治目的實現。

劉備纔是真正的老江湖

儘管劉備在制度安排上,試圖以諸葛亮、李嚴互相制衡的安排,對新即位的少主劉禪構成保護,但是以劉備豐富的政治經驗,其應當認識到這套體系存在着不穩定性。

首先,諸葛亮雖有李嚴掣肘,但畢竟是德高望重,且權力日益增加的重臣,李嚴未必有能力對其保持制衡;其次,李嚴對於蜀漢政權的忠誠度也值得懷疑,劉備死後,李嚴確有在江州圖謀擴大實力的事實。所以,僅僅依靠制度,並不能保證劉禪的統治。

在此局面下,劉備所謂“君可自取”的託孤之語,則從政治倫理層面,將潛在的可能扼殺於搖籃之中。

一方面,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爲劉備規劃的政治目的是“興復漢室”,這也是劉備集團一直堅持的政治旗號,劉備稱帝,以國號爲漢,則將這一旗號以自立爲帝的方式進一步實踐。換言之,繼統於漢室是蜀漢政權具有合法化的唯一保障。因此對於蜀漢臣僚士人,劉家天下的觀念恐難以顛覆。所以,劉備雖曰“君可自取”,實際也是提醒孔明不要背叛這一“初心”。

從另一方面看,將“君可自取”的囑託施加於諸葛亮而非李嚴,則確保了荊襄舊部在蜀漢內部的政治地位,使得其他勢力集團無法輕易獲得顛覆政權的口實。

白帝託孤的驚人真相:劉備心機之深難以想象! 第3張

網絡配圖

再者,除卻蜀漢內部派系的複雜性,諸葛亮面對的外部壓力也十分巨大,如此時稱帝造成政治動盪,魏、吳或將乘勢干預,則蜀漢必有亡國之險。作爲富有智謀的政治家,諸葛亮對此也應有清楚的認識。不過此後諸葛亮還是不可避免地與李嚴發生衝突,並在政治暗戰中佔得上風,不僅廢黜李嚴,也牢牢掌握了軍政大權,成爲實際意義上的權臣。

當然,諸葛亮也並未效法曹氏去改變蜀漢“劉家天下”的正統,並鞠躬盡瘁於北伐事業,最終成爲千古忠臣的典範。因此從長遠看,劉備白帝託孤之語,終究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劉禪時代蜀漢的政權穩定,也鞏固了劉禪的皇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