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睿宗李旦兩度爲帝三讓皇位 他追求究竟是什麼

唐睿宗李旦兩度爲帝三讓皇位 他追求究竟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睿宗李旦一生中,兩度爲帝,卻三讓皇位。一讓他母親武則天,二讓他哥哥李顯,三讓他兒子李隆基。有人批評他性格柔弱,卑躬屈膝,對他很是不恥。但也有人認爲他韜光養晦,大智若愚,給他很高的評價。那麼,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要對他有個公正的評價,咱們先得來說一說他兩度爲帝與三讓皇位的情況唐高宗駕崩,武則天立她和高宗的第三個兒子李顯爲皇帝,是爲唐中宗。李顯這個人,是有權力慾的。他不想像他老爹,凡事都聽武則天的,他要自己做主。他還想把他的皇后韋后一族的人扶持起來,和他老媽對着幹。自然,他這些舉動讓他的老媽大爲生氣,他剛當皇帝55天,武則天就把他廢爲廬陵王,貶出長安,立他的親弟弟,也就是武則天的第四子李旦爲帝,是爲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兩度爲帝三讓皇位 他追求究竟是什麼

網絡配圖

李旦繼位,武則天繼續臨朝稱制,也就是俗稱的“垂簾聽政”。但是,武則天的垂簾聽政和別的太后太皇太后完全不一樣,別的太后都是在皇帝身後拉一條紗簾子,躲在後面;或者像宋朝那樣坐在皇帝的對面。武則天則是一個人唱獨角戲,皇帝呢,只能住在別殿裏。而且武則天還不斷隨便換年號,“詔書”都改爲“制書”。武則天的意思已經非常清楚了,就是天下是我的,李旦你別來摻和。

李旦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把皇位傳給他老媽的。他對他老媽說,他自己能力實在很有限,很平庸,與其佔着茅廁不拉屎,不如讓他母親來做皇帝。總之把自己說的非常的不堪,非常的無能,說得武則天不做也不行。於是就做了。

武則天做皇帝后,怎麼安排李旦呢?一般老皇遜位,都叫做“太上皇”,總不能讓兒子做太上皇吧?那麼,能不能叫“太子”呢?似乎也不行。因爲武則天還沒有考慮清楚,今後自己的皇位要傳給誰呢。於是就給了李旦一個不倫不類的“皇嗣”的稱號。

爲什麼武則天還沒考慮清楚將來把皇位傳給誰呢?這還真是武則天一個兩難問題。選自己的侄兒吧,畢竟不是自己生的,將來自己死後,都入不了武家的太廟。再說了,她那兩個侄兒,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就兩混混,而且還做了很多惡事,將來把江山交給他們,能守得住嗎?武則天雖然武斷,但其實是個治世高手,涉及社稷江山的大是大非問題,她還是很明慧的。選自己兒子呢?也不行,這樣便意味着江山還得改姓李。那自己百年後,剛建立的周朝還不又得改回唐朝,自己不白忙活了嗎?

武則天計較權衡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立自己兒子爲繼承人。要立兒子爲繼承人的話,當然應該是李旦了。但李旦堅決不同意,稱病不出,說要立也應該立哥哥李顯,不該是自己。武則天沒法,只要把李顯喊回來,立爲繼承人。這樣,他“皇嗣”的稱號又變了,改爲相王。這就是他二度讓位。後來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朝廷大臣張柬之等人殺掉武則天的“後宮”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爲皇帝。李顯當皇帝后,想讓李旦參與國政,並立他爲皇太弟。“皇太弟”的意思很含糊,歷史上有過許多皇太弟,比如趙匡胤就立趙光義爲皇太弟,蒙哥也立忽必烈爲皇太弟。總之皇太弟有作爲儲君的意思,但又不太明確。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這大約是李顯對自己弟弟讓位給他的一種補償吧。但是李旦堅決不同意,李顯只好作罷。

唐睿宗李旦兩度爲帝三讓皇位 他追求究竟是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久,李顯就被他老婆韋皇后毒死,立李顯的第四子、15歲的李重茂爲皇帝。朝中大臣想擁戴李旦參與輔政,制衡韋太后。但是李旦還是那句話,堅決不同意。

韋太后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甚至也想如武則天那樣取代李家天下,當歷史上的第二個女皇帝。但形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不但朝中大臣已經相當警惕,更爲關鍵的是,李家出現了一個強勢的後起之秀,這個人就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他和太平公主聯合起來,殺掉韋太后,擁立李旦重新當皇帝。這也是李旦二度爲帝。

李旦雖然當了皇帝,但李家王朝並沒有太平。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發生了爭奪權力的鬥爭,而且兩人的鬥爭愈演愈烈。李旦本來想過努力調停,化解兩人的矛盾的。比如朝中大臣有奏,他總是要問這些大臣,是不是都徵求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見了?而且還特別交代,兩個人的意見都必須徵求,不能拉下一個人!他這樣做,目的是想找一種平衡。這也被歷史學家稱爲李旦的“太極功夫”。但是這兩人較上勁了,李旦就算施展了“太極工夫”,也沒用。在這種情況下,他第三次把皇位讓給了自己兒子李隆基。

李隆基登位後,立刻包圍太平公主府,太平公主被逼自殺,李隆基處死她的三個兒子。這樣,唐王朝的這一場宮廷風雨,終於得以塵埃落定。

咱們現在來分析一下李旦的三次讓位。第一次,李旦爲什麼要主動讓給他老媽呢?其實是他已經看明白了他媽想當皇帝,反覆給他釋放的信號。面對這樣的信號,如果他不理,只能有兩種結果:一是像被害的章懷太子李賢或者被廢的廬陵王李顯一樣。二是和他母親對着幹,把他母親搬到。李旦有沒有能力把他母親搬到呢?這個我們且不去妄論,但有一點肯定是很明確的,他不想涉足到權力鬥爭之中,不想掀起宮廷的腥風血雨,所以才非常乾脆的讓位!

第二次讓位給哥哥,卻又爲什麼呢?照理說,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旦爲繼承人的時候,這次她是真心的了。因爲一者她的身體狀況已很糟糕,二者她也在武家後人與李家後人之間做出了選擇。李旦被立爲太子,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了不,李旦明白,不是沒有危險,而是危險更大。這個危險就是來自於他的哥哥李顯的。在武則天當皇帝之前,他哥哥和他都當過皇帝,而且他哥哥當皇帝在先。論資排輩的話,應該先是他哥哥的。所以他篤定他哥哥內心肯定有不平。更爲關鍵的是,就算他哥哥沒意見。要知道,他哥哥身後有個姓“韋”的女人。這個女人沒有武則天的才幹,但是要論心腸歹毒,可比武則天厲害得多!如果自己真接招當太子了,那麼一場眼看要平息的宮廷風暴又將重新掀起。這可不是李旦願意看到的。

唐睿宗李旦兩度爲帝三讓皇位 他追求究竟是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三次爲什麼又要讓位給自己兒子呢?是兒子在逼他嗎?有逼的成分,也有他主動的成分。爲什麼這麼說呢?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爭鬥,已經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自己費盡心力,但是顯然是沒辦法調停他們的。要想結束這種爭鬥,唯一的辦法是讓這種爭鬥失去平衡,讓一方戰爭另一方。從李家江山的千秋萬代來說,勝負只能有一種可能,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取勝。所以他非常乾脆的第三次讓位。果然,李隆基一登位,就消滅了太平公主。這場從武則天開始延續至今的宮廷風暴,終於塵埃落定。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李旦的三次讓位,唐王朝的宮廷風暴,能不能這麼快結束,還真難說。正是因爲有李旦的穿針引線,妙手轉陀螺,唐宮中雖然佈滿腥風血雨,但是,這種風雨還只是侷限在宮廷中,沒有太多禍害天下老百姓。而從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以來的良好社會風氣還一直延續着,最終迎來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造就了輝煌強盛的大唐王朝。歷史學家在評價輝煌的延續時,一般會認爲這是武則天的功勞,並且給這位中國第一女皇以極高的評價。不過,我想說的是,這只是表面的。真正讓唐宮不散架,不陷入唐末五代十國那樣的紛爭戰亂,保持國家的元氣,李旦的作用顯然是被嚴重低估了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