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湖北鬆滋發現八千年前人類遺址

湖北鬆滋發現八千年前人類遺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湖北鬆滋發現八千年前人類遺址

近日,記者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長江鬆滋段江心洲,發現距今約8000年的史前遺址——關洲遺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領隊劉輝介紹,關洲遺址是目前發現的江漢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也是同時期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遺址。其發現爲研究長江中游史前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關洲屬於長江江心洲。關洲遺址位於鬆滋市陳店鎮全心村四組關洲東北部,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50米,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

2014年3月,鬆滋市博物館進行水下考古調查時,在北部臨江剖面上發現文化層,並採集到大量石器和陶片,還有獸骨、燒土塊等遺物。隨後,經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確認,該遺址爲新石器時代城背溪文化時期的遺存。2015年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鬆滋市博物館組成考古隊開始對關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早在20世紀80年代,鬆滋市博物館就發掘了桂花樹遺址等一系列城背溪文化遺址,但以往發現的城背溪文化遺址大多面積較小,文化層較薄。而此次發現的關洲遺址分佈面積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整個遺址文化層厚達10米,共分爲11層,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埋深距地表約7至9米。

湖北鬆滋發現八千年前人類遺址 第2張

隨着考古發掘的深入,關洲遺址位於江心的原因也被揭開。考古隊專程請來地質大學專業人士實地勘探,初步認爲,關洲遺址在當時應與陸地連在一起,後因長江航道變化,逐漸獨立成一塊江心洲。“其特殊地理位置,給考古工作帶來了不便。”劉輝表示,遺址無水無電無常住居民,考古工作者只能自帶乾糧,每天撐着小船橫渡長江往返,歷經100多天,終於搶在長江水位上漲淹沒遺址前,完成考古發掘。

關洲遺址出土大量城背溪文化時期的石器、陶器、骨器、魚骨,生動再現了8000年前人類生產、生活、居住等各方面的場景。

跟以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陶器製作工藝較爲原始、陶器類型單一等特點不同,關洲遺址發現的陶器品種多樣,有釜、罐、盆、盤、鉢、支座等。釜、罐等器表一般飾以粗繩紋,部分圈足盤和鉢器表面有磨光的跡象,且部分器形口沿出現慢輪修整痕跡。生產類石器及大量陶器尤其是炊器的發現,說明當時的人類已經處於比較穩定的定居農業階段。結合20世紀80年代宜都城背溪遺址和枝城北遺址發現的稻穀殼,可知稻作農業已經成爲人類食物重要的來源。

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的獸骨和密集成層分佈的魚骨,說明漁獵經濟仍然比較發達,是人類食物來源的重要補充。食物來源的多樣性是人類從漁獵時代向成熟的農耕時代轉變的重要特徵。

關洲遺址的發現,不僅將鬆滋有人類居住的歷史至少提前了2000年,同時也說明鬆滋在長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傳播和空間分佈格局的變化中處於非常關鍵的位置,是長江中游史前文明化進程的重要佐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