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扳指是一種護手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爲"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在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給人的印象它就是一個裝飾物,有些則象徵着權利。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韘(shè)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至清軍入關前,漢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兒,呈黃色,年久變爲淺褐色,以"有眼"者爲貴。

軍事所用的扳指,現今俗稱武扳指,皆由駝鹿角製作,在夏季手出汗的時候,駝鹿角中的角質蛋白會由汗液析出,扳指內壁產生粘性,均勻的血線可以增加透氣性,久戴並無穢臭之氣。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2張

滿族人入關後,大量貴族子弟不再習武,卻仍然配戴扳指,由於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展爲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爲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爲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3張

時下的文玩中,有一種筒箍形的物件,多用金、玉、瑪瑙、翡翠、象牙等珍貴材料製成,光潔細潤,淺雕或很少雕琢紋飾。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4張

玉扳指(韘)

它的大小剛好可套在成年男性的大拇指上。也常常見到某些附庸風雅的人,乃至清代、民國時期的影視人物,把它套戴在大拇指上。它叫扳指。不過,把它套戴在大拇指上,活動不太方便,也不舒服。

從扳指的名稱字義上說,古文“扳”有牽拉、挽回之意,“指”是手指自不必說。那麼扳指究竟是做什麼用的?過去人爲什麼要把它套在大拇指上呢?

在清代的一些繪畫中,我們可以尋找到答案。故宮博物院藏《威弧獲鹿圖》中就有乾隆帝手上套戴扳指的圖像。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5張

《威弧獲鹿圖》(局部)

《威弧獲鹿圖》是一幅卷軸畫,描繪乾隆帝深秋狩獵的景象。蒼松丹樹,坡崖枯草。乾隆帝策馬飛奔,左手持弓,右手發箭,前面一隻雄鹿已被利箭射中肩胛,頹然仆倒在地。

乾隆帝身後,一女子緊緊相隨,她右手控繮,左手舉一支鵰翎箭,遞向乾隆帝。仔細看,我們會發現乾隆帝右手的大拇指上,套着一個玉石扳指。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6張

《威弧獲鹿圖》(特寫)

類似帝王戴扳指的畫還有《玄燁戎裝圖》、郎世寧畫乾隆帝《大閱戎裝像》、《弘曆射獵圖》,以及佚名畫家的《情殷鑑古圖》等。

分析上述畫作,我們知道帝王套戴扳指,大多數是身着戎裝或參加檢閱、騎馬涉獵等與武備相關的活動。及少數例外(《情殷鑑古圖》,畫中人物爲道光帝,時代偏晚)。從畫面上看,扳指當是一種輔助射箭的物件。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7張

乾隆帝《大閱戎裝像》

扳指是它的俗名,學名(古名)稱爲“韘,(音社)”,漢許慎《說文·韋部》中說:“韘,射決也,所以抅弦。以象骨,韋系,著右手巨指。”更早成書於先秦的《詩經·衛風·芄蘭》有“芄蘭之葉,君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一句。

若追朔其源流,時代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或者更早。1976年發掘的殷墟婦好墓就曾出土過一枚玉韘,這枚玉韘爲碧玉琢成,帶褐色斑紋。高2.7~3.8、徑2.4釐米。它的下面平齊,上面前高後低,整體呈呈斜面狀筒形。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8張

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韘

在前面中部偏下有一橫向凹槽,背面下部有兩個並列的透穿小孔。小孔的上面雕獸紋。頭向朝後,大頭巨角,兩個小孔在獸面雙眼的下面。小身,弱足,垂尾。紋飾與器形搭配得恰到好處,也非常實用。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9張

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韘

拉弓射箭時,韘前面的溝槽可以幫助控制弓弦,後面的兩個並列的透穿小孔用來穿繩,把繩系在手腕上,箭射出後,防止韘脫落遺失。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0張

殷墟婦好墓玉韘的套戴方法

當時的韘還有角制的,皮製的,木製的,尤以玉製的最爲珍貴。這枚玉韘也是截至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韘的實物。

2005年在陝西韓城中出土的數十件金器中,有一枚金韘,整體略呈鳥頭形,中間有一大孔,鳥喙爲鉤,金光灼灼,耀人雙目。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1張

芮城樑帶村(M27)出土金韘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2張

芮城樑帶村(M27)出土金韘

據考證,樑代村27號墓爲西周晚期芮桓侯之墓,這枚金韘的出土當有特殊的意義。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山西太原金勝村251號春秋大墓出土過兩枚玉韘。據考證,太原金勝村251號大墓是春秋晚期晉國趙卿趙簡子的墓葬。

戰國早期的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也出土了一枚玉韘,這枚玉韘體形較長,長4.3、寬3.4、高1.1釐米。自上而下俯視,它前尖後圓,中間有一個橢圓形的大孔,孔徑2.2×1.9釐米。後部壁上還有一個小孔,孔徑0.2釐米,側面侈出小鉤。正中的大孔是套手指的,侈出的小鉤是控弓弦用的。玉色灰黃,不琢紋飾。通體非常細潤光滑,讓人不忍釋手。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3張

曾侯乙墓出土玉韘

這件玉韘出土於墓主的左手掌處。或爲韘的用途提供了佐證。

漢代以後,可能因爲材質變化,韘類文物較少發現,但它仍和弓箭等遠射兵器一同流傳下來,直到後金、清廷。女貞、滿族人祖居東北,世代以牧獵爲生,長白山、興安嶺是他們豐饒廣袤的獵場,騎馬射箭也得以有用武之地。他們射箭時,習慣套戴扳指(韘)。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4張

扳指的使用方法

當時的韘多用麋鹿類骨骼製作。入主中土後,特別是前期的幾代帝王,面臨平息叛亂,開疆擴土的重任,所以牢記祖訓,以騎射爲本,崇尚武力。每年秋天到木蘭圍場進行狩獵活動,演習騎射,稱“秋獮”。

他們都喜愛各色扳指,乾隆帝寫過多首詠韘詩文。道光帝之後,武備鬆懈,“秋獮”廢弛,但皇帝、王公大臣佩戴扳指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所以纔有《情殷鑑古圖》中,道光帝坐在假山石上,左手戴扳指,右手持書卷的影像,以及傳至清末,乃至當今,一些男人套戴扳指的現象仍然存在。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5張

《情殷鑑古圖》道光帝

考查我們發現的韘(扳指)實物,早期(秦代以前)的,韘的外部多有溝槽或侈出一鉤,以便控弦。晚期(後金清代)的爲筒箍形,以其筒箍的邊棱控弦。

兩漢時期還流行一種韘形佩飾,多用玉或象牙製作, 它們只是中間的孔與韘相似,但體量比韘大得多,或長或短,有方有圓,周邊或透雕、或線雕各種紋飾。

這個東西除了裝飾外居然還有這個功能!難怪乾隆會如此偏愛它 第16張

河北滿城竇綰墓出土玉韘形佩

現在它已喪失了原來的實用功能,成爲一種與韘不同的,完完全全用於佩戴的裝飾品了,與我們今天討論的扳指(韘)沒有關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