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微服私訪外出的時候 皇帝是怎麼證明自己身份的

古代皇帝微服私訪外出的時候 皇帝是怎麼證明自己身份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皇帝出巡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古代皇帝外圍出巡的時候,皇帝應該怎麼證明自己的身份的?皇帝會用什麼方法?

其實皇帝微服私訪,這件事情本身就很矛盾。

自古以來,真的有可能存在皇帝穿着便服離開皇宮,“偷偷”探查民間的事情嗎?

真的不可能,有的皇帝的確有愛民之心,但一切的前提是:他能夠活下去,而微服私訪,本質上就是在“作死”。

微服私訪,這個說法最早不是指的皇帝,而是指皇帝身邊的“大員”,他們受到皇帝的密令,穿着便服走訪天下,調查百姓生活、貪官污吏。

所以,出巡的是這些高級官員,而不是皇帝本人。

作爲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皇帝的命可是非常金貴的,不是說一時興起想微服私訪就微服私訪,他們也要爲自己的生命做考慮。

而之所以說皇帝“微服私訪”本身就是矛盾,根源就在於,自古以來的君臣並不像表面那麼和諧,皇帝帶着大量的親軍,那就不叫微服私訪了,但不帶,安全就沒有保障。

皇帝隨隨便便亮出身份,能保證地方官員對這個“手無寸鐵”的皇帝百分百忠心嗎?

壓根就不可能!

皇帝的威嚴在於“皇宮”裏的那個龍椅,只有在中央,他才能掌控一切,從博弈論的角度出發也好,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也好,穿着正裝龍袍的皇帝,不論如何都要比穿着常服的皇帝更有威懾力。

下面的人懼怕的不是皇帝這個人,而是這個身份。

古代皇帝微服私訪外出的時候 皇帝是怎麼證明自己身份的

在影視劇和小說的劇情中,皇帝帶着兩個心腹裝作“富家公子”微服私訪,看似極其有趣,但在實際上,就是風險高到不能再高。

就從皇帝出宮這個角度開始梳理,這件事情就等同於在“自殺”。

首先,皇帝出宮,不可能瞞過所有人,宮中有內臣、宦官、侍女,皇帝要出宮,必然有人知道,宮中鬥爭看不見摸不着,但必然都是“一擊斃命”。

皇上微服僞裝出宮,下面的人未必是派人暗中保護皇帝,有可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順水推舟。

顧名思義,那就是“暗殺”變成了“平民百姓”的皇帝。

所以微服私訪這件事,皇帝除非是對羣臣毫無懷疑的情況下,才真的會去做。

但問題來了,既然都不懷疑了,百分百信任了,爲什麼還要微服私訪,微服私訪的本質就是在“打假”,就是有了不信任,纔有的這一系列動作。

再者來說,一旦被下面的人知道了皇帝出宮,那麼地方官員也會迅速地做好“表面工作”,毫不誇張地講,只要是說到皇帝“微服私訪”的典故,十成九都是假的,還有一成可能就是皇帝出去玩,而要真的“探查”民間,那難度不是一般的高,看到的世界也不是一般的假。

自漢代起,皇帝就設有類似於“巡按”的職位。

於朝廷中央,皇帝親自選出身邊的近臣,定時地“巡訪”天下,真正“微服私訪”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羣體。

他們會以各種社會身份進行掩飾,帶有專屬的“令牌”,名曰“代天巡狩”。

巡狩的說法,自周代便存在了,這也就意味着以皇帝爲“監察命令核心”的監察制度,很早便存在了,而在這樣的制度,天子只能無條件信任巡臣,自己也不會親自微服民間,冒着會被刺殺的風險。

而在清代的一些小說話本中,“天子微服私訪”的故事非常之多,久而久之,成爲了民間的一些“傳說”,說皇帝扮成“某某某”和他同桌吃過飯的,說皇帝裝成商人賣東西給他的,各種“臆想”層出不窮。

可這種劇情,只能是虛設。

因爲皇帝出巡,本來在禮部和兵部就有一套“安保”邏輯,在明、清時期,還有錦衣衛、侍衛處等等機構來負責皇帝出行時的安全工作。

比如今天到了哪裏,皇帝想去哪裏,那麼那個地方就要進行肅清,對當地的父母官員提前打好招呼,以防出亂子。

封建王朝本來就是一個“階級”機構,不得不說,有時候皇帝親自給下面的地方官下命令都不好使,一是人家不認識你,二是人家沒必要怕你,反過來,“強龍不壓地頭蛇”,沒帶任何“保鏢”的皇帝,那才真的傻。

古代皇帝微服私訪外出的時候 皇帝是怎麼證明自己身份的 第2張

當皇帝出巡的時候,有了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他人還沒到之前,十里八鄉都知道天子要來了,不必特意表明身份,坐在最豪華的轎子裏的那個就是。

有些“謹慎”的皇帝,甚至還會用“障眼法”,主轎裏面其實是空的,真正的他躲在附近的轎子中,爲的就是避免刺殺。

要知道,清代的皇帝惜命如金,就算他們自己想不開作死,底下的臣子都不允許,自明代以來皇帝患上了“被害妄想症”之後,擁有着絕對皇權的天子本來就是相對危險的,有的人親近他,保護他,需要他,但有的人,時刻都想弄死他。

那麼迴歸這些“不實際”的劇情,假若真的皇帝微服私訪,他們會怎麼樣表明身份呢?

在唐代,有唐玄宗天天出去旅遊,因爲年少時候風流倜儻,有着足夠的民間經歷。

唐玄宗出遊的時候,身邊經常帶着當地最高級級別的文臣和武將,有沒有“扮豬吃老虎”過很難考究,但是安保工作確卻是十分到位的,但這種“微服私訪”也就真的變成了“遊玩”,效果大打折扣。

到了清代,康熙下江南、乾隆下江南,而且還下了多次,這種自古以來鮮有清晰記載的帝皇出遊,成爲了天子“微服私訪”故事的題材。

包括現如今大多數的“微服私訪”的形象,就是來自於這兩位皇帝。

古代皇帝微服私訪外出的時候 皇帝是怎麼證明自己身份的 第3張

人們對於這些天子的出遊印象是,親自到訪民間,監察地方官員和百姓生活,本意是好的,而不是遊玩。

但實際上,康熙也好,乾隆也好,壓根就不可能真的“微服私訪”,他們可以一時興起扮演“平民百姓”,但是不可能瞞過身邊的人。

而如何對官員顯示他是皇帝的身份。

就拿康熙來說,民間的故事裏稱他微服私訪的時候,喜歡自稱“龍公子”。

姓“龍”,這可是大事件,龍字本身比皇帝的名字更加忌諱,能姓龍的,本身就是龍。而地方官員不是沒文化的,數千年的文化背景,又怎麼不知道“龍”這種民族圖騰代表的意義呢。

於是“龍公子”,就成爲了康熙行走在民間,偶爾“透露”身份的一個象徵。

這也是對於中低級官員而言的,因爲只有他們沒有親眼見過皇帝長什麼樣子,有一些縣令一生都未曾見過天子,這種事情並不稀奇。

在清代,舉人是可以成爲替補官員的,因此他們不是通過“殿試”進入的仕途,沒見過皇帝真容,那再正常不過了。

而高級一些的官員,只要是四品左右的,幾乎都親眼見過皇帝了。看到了皇帝,都不用皇帝暗示了,他們自然知道這就是皇帝本人,至於對“民間百姓”,那真的就是不要“透露”身份的好。

大清多年以來一直都對民間的“禁錮”很重,本質是封建社會下對人的壓迫,其中有着不少人對天子不滿的。若是皇帝跑出去“招搖過市”,那麼迎接他的未必是百姓的跪拜,可能是一些人的暗殺。

再說到乾隆下江南,其實乾隆下江南的故事,更難以和“微服私訪”扯上關係了,因爲他每一次都是提前“肅清”要經過的地方,讓當地官員做好迎接的準備,如此勞師動衆,本質就是一次次“皇家級別”的出遊,不是什麼微服私訪。

古代皇帝微服私訪外出的時候 皇帝是怎麼證明自己身份的 第4張

反正說到底,皇帝微服私訪,這就是個矛盾的命題,假如真的有這樣的皇帝,暗示身份也有着他們獨特的方法,可以是玉佩,可以是令牌。

但最後還是那個問題,世事一切不可知,古代的君臣沒有看起來地那麼溫和,如果一個微服私訪的皇帝,正自信滿滿地亮出他的“玉牌”時,這個官員“不認賬”還非要抓他冒充天子砍頭怎麼辦?

這一切都皆有可能啊,所以能當天子的,都不傻,與其微服私訪,不如多多出巡,勤政,這纔是王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