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鼓勵早婚早育 漢朝早婚,唐朝爲什麼是晚婚

同樣都是鼓勵早婚早育 漢朝早婚,唐朝爲什麼是晚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結婚,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屬於被催婚的那一撥人,還是催別人結婚的那一撥人?在這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晚婚的時代,“古人早婚”也常常成爲催人結婚的例證。但你可知,不是所有古人都傾向於“早婚”,“晚婚”也曾成爲古人的主流選擇?

同樣都是鼓勵早婚早育 漢朝早婚,唐朝爲什麼是晚婚

一、 婚齡與古代婚姻倫理

在我們許多人的印象中古人都是“早婚”的。本代指女子十五歲的“及笄”在很多時候甚至直接被當作女性適婚年齡的代名詞(《禮記·內則》)。這種印象總體並無不妥。因爲深刻影響古代婚齡的婚姻倫理本身就是更傾向於早婚的。

古代婚姻倫理認可早婚有三大主要原因。

其一,早婚有助於維護國家利益。在古代,鼓勵早婚有助於國家獲取稅收和兵員(增加人口)。在越王勾踐時期,爲獲得更多兵力,勾踐便曾規定:“凡男子二十歲、女十七歲不嫁娶的,其父母有罪”;漢惠帝時,爲寬裕財政,朝廷曾要求:“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對大齡婦女家庭通過納稅進行調節,五倍的稅負);晉武帝時,“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長吏配之”(國家派官員強行拉郎配);北齊末期,朝廷更是要求“女子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悉集省,隱匿者家長處死”。

其二,倡導早婚有助於維護個體家庭利益。雖然今人普遍認爲婚姻不是交易,但對古人來說嫁娶其實也是“買賣”。女方家庭可以通過早婚早點獲得彩禮,男方家庭則能儘早傳宗接代和獲得新的勞動力。

其三,早婚利於維護傳統孝道。早在先秦,到適婚年齡還不結婚就被認爲是“上無以孝於舅姑,而下無以事夫養子”。我們熟悉的“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更可謂是推動早婚的“必殺技”。

所以在上述三個重要原因的推動下,在統治階級往往都認可早婚,並制定嚴苛法律爲早婚“撐腰”的情況下,早婚成了古代婚姻的常見狀況。這也就讓我們紛紛以爲古人都“早婚”。

同樣都是鼓勵早婚早育 漢朝早婚,唐朝爲什麼是晚婚 第2張

二、 以漢代爲典型的“早婚”

可細細說來,古代的早婚到底有怎樣的表現呢?我們不妨來看看早婚盛行的漢代。

前文提到,漢惠帝時女子若到十五歲還未出嫁,那麼就要繳納“五算”之稅,也就是每年繳納六百錢,直到年滿三十歲。對無數普通家庭而言,六百錢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還要交十五年。所以爲了不交這筆額外的重稅,許多人家都選擇早早將女兒嫁出。

據調查,漢代女子的初婚年齡一般爲13至15歲。而制定了嚴格早婚律法的漢惠帝,他的皇后張氏甚至是在十二歲時就嫁入宮中。漢昭帝8歲即位,他的皇后是大臣上官安的女兒,年僅6歲。因而說早婚在漢代風行舉國上下也不爲過。

三、 以唐代爲典型的“晚婚”

可只要結合生理知識想一想,我們也不難意識到漢代的早婚也存在着極大的隱患。曾有漢代大臣指出:“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爲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所以在漢以後,若是家庭條件允許,也有人家更傾向於讓女兒晚些出嫁。這其中便以唐代爲典型。

同樣都是鼓勵早婚早育 漢朝早婚,唐朝爲什麼是晚婚 第3張

參考大量唐人墓誌銘,唐代女子的平均初婚年齡大約爲17歲。雖然這年紀在今天依然算未成年,但和早婚的漢代相比顯然已是“晚婚”。且根據這些墓誌銘的記載,相比於平均初婚年齡約16歲的唐代前期和約16.5歲的唐代中期,唐代後期的平均初婚年齡達到了17.44歲。

在流傳至今的這些墓誌銘中,初婚年齡在20到25歲間的有64人,26歲以上的有16人(其中又有多例近四十或超過四十歲才初嫁)。即便是按照今人的標準,這其中的16人都能算是晚婚,但她們卻又真實地生活在被我們以爲紛紛“早婚”的古代。所以在當下,希望人們早些找到幸福的初心是好,但以古人“早婚”爲由給他人成家的壓力卻並不是多有說服力。

同樣都是鼓勵早婚早育 漢朝早婚,唐朝爲什麼是晚婚 第4張

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每個時代的適婚年齡是與時代相適應的。唐人常見“晚婚”,與唐代特殊的社會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熟悉的唐代三大詩人其實都是晚婚的:白居易三十七歲結婚、杜甫三十歲結婚、李白二十六歲結婚。

在唐代宗室中有不少女子初婚的年齡都較高:義陽公主30歲初嫁,信安縣主甚至42歲才初嫁。而她們晚婚多是受到政治波及,不得不熬成“大齡剩女”。

在唐代中後期,還有許多女子因爲戰亂或家庭貧困(缺少足夠的嫁妝)而“晚婚”。白居易就曾爲此作詩:“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歸。近代多離亂,婚姻多過期。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遲”。

當然,還有女子“晚婚”的緣由和今人分外接近——對另一半有較高期待。唐代工部尚書杜悰與妻子岐陽公主曾育有一女,該女23歲都未出嫁。杜氏家門顯赫,曾去求親的適齡男子勢必不會少。但杜氏“求賢以配”,不願將就,最後成了一位大唐“剩女”。

不過反過來想想,封建時代的女子都能爲真愛等待,寧可待字閨中也不願將就,那今人又何必束縛自己,把不情願的自己鎖進圍城?“早婚”也好,“晚婚”也罷,婚姻都不是僅僅追求年齡合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