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滿清入關以前是沒有選秀一說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聯姻的產物。順治十年(1654)十月,順治帝以諭旨的形式宣告天下舉行選秀活動。他將滿洲官員和外落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納入了選後的範圍,雖然範圍不如後世之大,但初步確定了選秀制度。

一、選秀的資格

選秀制度在順治年間初定,歷經康熙、乾隆、嘉慶等朝的多次修訂,逐漸成爲定式。清代後宮,上至皇后,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滿族人是旗人,而旗人不一定是滿族人,其中還包括蒙古人、漢人。

旗人分爲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內務府包衣三旗是清皇室的奴求,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儘管清初將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稱爲秀女,但挑選的方法和她們在宮中的地位卻有所不同。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以充實後宮,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皇子皇孫以及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雖然其中有一些人可能會被皇帝看上,最終升爲妃嬪,但絕大多數只是承擔後宮雜役。

到了清代後期,包衣三旗的應選女子就不再稱爲秀女,而是“使女”了。因此,一般意義上的秀女實際上指的是八旗秀女。滿清規定,凡是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閒散壯丁家中年滿13歲至17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17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2張

康熙年間增加了一條新規定,後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覺羅之女,可免選秀仍要參加閱選。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過了婚齡也不準私自聘嫁,如有違例,女子及其家人都會受到懲治。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補充規定:應閱視的秀女,在未受閱選之前,私自與宗室王公結姻者,其母家按照隱瞞秀女的處罰條例議處。在報名閱選秀女時,如果符合選秀條件的旗人女子確實有殘疾的,必須經過族長、領催、曉騎校、佐領等層層報到各旗都統,申明原因,都統稟明戶部,戶部奏準皇帝,才準免選。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3張

二、秀女是如何選出來的

雖然旗人女子都能參加選秀,但是當選的畢竟只是少數,秀女們入宮要經過一次次嚴格的考察。每次臨近挑選秀女時,戶部發公文給各旗都統,都統再層層通知下級審查秀女資格,隨後將參選女子的年齡出身等情況統計在冊,統一彙報戶部。

戶部上奏皇帝,待皇帝批准選閱秀女的日期後,再發文給各旗都統,命令各旗製作秀女花名冊。參選的女子一般13-17歲,不過也有例外,據清宮檔案記錄,最小的有11歲,大的可達20歲。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之家尚有車輛送行,兵丁之家卻只能僱車乘坐。因此,乾隆年間規定,凡是參選秀女,無論家境如何,每人賞銀一兩,以充僱車之需。(當時一兩銀子價值今天一千多元人民幣左右)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4張

在應選的前一天,秀女們坐在騾車上等候人宮,騾車上掛着兩個燈,上面書明此女的家世身份。各旗根據滿、蒙、漢的順序安排次序,稱爲“排車”,最前面是宮中后妃的親姊妹以及親兄弟之女,其次是複選的女子,最後是新選送的秀女,按照由幼及長的年齡順序排列。

秀女騾車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至神武門外,宮門開啓後下車,由太監引入宮中,在順貞門前集齊,再按事先排好的順序,進順貞門備選。選看的地點各朝不盡相同,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

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通常是五六人一排。每人身上都帶着一張木牌,上面寫着秀女的旗籍、父名、本人年歲等內容,稱爲綠頭牌。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招牌子。被留牌子的秀女定期複選,複選而未留者,也稱爲搭牌子。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5張

經複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或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爲妻妾,或留於皇宮之中,成爲后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爲后妃的候選人,程序會更爲複雜,屢屢“復看”後選中留牌子的,稱爲“記名”。

選中記名的秀女留宮察看是否有惡習或性情如何,最後選定人數,其餘的都招牌子。秀女初得的封號一般是答應、常在、貴人,也有少數被封爲嫉妃,以後可逐級晉封。

三、選秀女是選美嗎

一聽到選秀女,許多人腦海裏會浮現出一羣花枝招展的美麗少女供皇帝挑選的場景。實際上,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從現存的清末應選秀女照片可看出,秀女高矮胖瘦各異,美醜不一,穿得十分素樸。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6張

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穿旗裝,嚴禁“時俗服裝”。所謂“時俗服裝”指的就是漢族女子的裝扮。

清宮選秀女的標準是品德和門第,首先要是血統純潔的在旗女子,其次本人要長得端莊,品德淑賢,過於漂亮的“狐媚相”是不可能入選的,怕給皇帝增添了“好色”的名由。

其實,所謂的品行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出,在選秀女的過程中,門第起着更爲重要的作用。衆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又高又瘦,相貌醜陋,只不過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便當上了皇后。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7張

從順治帝至光緒帝9朝,共選秀女80多次,按後來入葬陵寢的后妃統計,共214人。她們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被指給了皇子皇孫當福晉,走上這條路的秀女們的命運還算是比較好的了,因爲畢竟是皇帝指下來的,在府第裏總有些地位。

如果入宮當嫉妃,命運則是不能預測。自康熙帝以後,後宮設立八個等級: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嫉六名,等級比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名額不加限制。

如此之多的嫉妃爭奪一個男人,可想而知,只有少數人能得到皇帝的寵愛,有些人宮秀女可能蒙受過幾次恩澤便被遺忘了,有些甚至可能一生中都沒有見過皇帝。

清朝是怎麼選秀女的選秀制度是什麼樣的 美貌從來不是挑選秀女的首要標準 第8張

當康熙、乾隆等長壽皇帝駕崩時,許多妃嫉正青春年少。更不必說那些短命的皇帝了,例如順治帝活了24歲,同治帝只活了19歲,他們死時,后妃頂多是20多歲,有的只有十幾歲。

皇帝一死,沒有生育過子嗣的后妃們便要搬出原來居住的東西十二宮,住進專爲皇帝遺媚安排的院落——慈寧宮、壽康宮和壽安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紫禁城裏的寡婦院。此後,她們只能在高高的宮牆裏,伴着佛堂裏的嫋嫋青煙,度過孤獨的下半生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