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晚清時期的百姓爲什麼會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統治者的問題

晚清時期的百姓爲什麼會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統治者的問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晚清百姓不愛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當統治者以國家爲自傢俬產,當統治者是強加在百姓頭上的征服者壓迫者的時候,作爲被奴役對象的老百姓肯定不會熱心替這樣的國家或政府賣命。——樑發芾

晚清時期的百姓爲什麼會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統治者的問題

在樑發芾先生的《晚清百姓爲什麼不那麼愛國》中這樣寫道,在鴉片戰爭時期,教科書總是說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三元里人民積極投入反抗侵略的戰爭洪流中,實際上中國的老百姓並未組織反抗,甚至出現很多幫助英軍的狀況。

據史料記載,英軍登陸之後,當地民衆主動向其出售糧食、蔬菜、牲畜。當英軍艦隊和清軍打仗時,當地民衆猶如端午節看龍舟一般,人潮洶涌在遠處觀看。後來,三元里的人民聽說有女子被英軍強姦,那裏的百姓才憤而投入戰鬥,他們的戰鬥跟保衛滿清國家沒什麼關係。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艦隊突破虎門要塞,然後沿着珠江北上,兩岸聚集了數以萬計的老百姓,他們冷漠的看着朝廷和英軍的戰爭,就像西班牙貴族看一場鬥牛表演,當掛青龍黃旗的官船被擊沉,上面的清軍紛紛掉入水中,兩岸的老百姓發出了一陣叫好聲。

晚清時期的百姓爲什麼會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統治者的問題 第2張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附近的老百姓趁火打劫,那些奇珍異寶除了落入洋人之手,還有很大一部分落入老百姓手中,他們對於皇家珍寶沒有什麼愛戴之心,更不會手下留情,至於洋人燒燬圓明園,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畢竟不是自己家後花園。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不是中國的百姓不愛國,而是這個國家不屬於老百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是百姓,還是國土,全部都是皇帝一個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封建統治者的私有財產。

對於老百姓來說,反正自己就是附庸者,無論是封建統治者,還是國外的入侵者,其實沒有什麼兩樣,無非就是換一個主子,沒準新主子比舊主子還好,於是他們就坐在一邊看,誰打贏了自己都是奴才。

晚清時期的百姓爲什麼會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統治者的問題 第3張

當然,老百姓也會反抗,那是建立在自己利益被侵犯的基礎上,比如親人被殺了,女人被強暴了,糧食被搶了等等,要是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他們肯定就要上了,泥人都有三分火,何況出現這種嚴重情況。

滿清入關的時候,清軍的數量並不多,多爾袞的意思很簡單,情形不好的話,自己搶一把就走,結果中原地區的老百姓幾乎不反抗,只有自己利益受到了觸犯,纔會出現拼命的情況,沒有人爲了國家而戰,或者他們心中就沒有這個概念

在姜文的電影《x子來了》中,也有對於類似情形的表述,日本人佔領了這個村莊之後,村裏的百姓沒有想過反抗,還跟日本人舉行聯歡活動,他們心中沒有“國家”的概念,只有日本人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時,他們纔開始想辦法報復。

晚清時期的百姓爲什麼會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統治者的問題 第4張

“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不是晚晴的百姓不愛國,也不是他們冷漠觀望,而是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國家的觀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