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王爺和大學士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鑑於前朝歷代“相權擴張、欺壓君上”的經驗教訓,並不設“宰相”一職。但實際上,清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等級——正一品的殿閣大學士,基本相當於“宰相”一職,下轄百官、上佐帝王。

殿閣大學士,雖然是清代官員行政級別的頂點,但從根本上講,這些位高權重、地位顯赫的官員依然是受皇帝委派管理國家事務的“打工者”。相較於份屬統治階層的愛新覺羅氏王公貝勒們,大學士的地位似乎明顯不如。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關於清代王公貝勒和大學士之間的見面禮節,也基本沿用了統治階層和受統治階層的等級明確、尊卑分明。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清朝歷史上的王爺見到大學士,到底誰該向誰行禮呢?

清初時期,相較於王爺們,大學士地位地下

清初時期,皇權因爲王公貝勒、滿洲勳貴的分化,並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中,這一時期的王爺們在統治階層佔據着絕對不容忽視的地位和影響。也就是說,此時的王爺們代表着一定程度上的皇權,乃系包括大學士在內的朝廷官員實際意義上的“主子”。有鑑於此,清初時期的大學士見到王爺,應“引身長跪”,僅次於面見皇帝時的“叩頭成禮”。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第2張

影視劇中的“引身長跪”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皇太后崩逝,諸王公大臣齊聚商討喪禮事宜,王爺們端坐而大學士們只能長跪。會議過程中,已經66歲高齡的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之芳,因年老體弱加上長跪疲勞而摔倒在地。端坐議事的王爺們,非但沒有體恤老臣,反而紛紛指責老臣失儀,要求康熙皇帝依律嚴懲。

殊不知,這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卻引發了一場關於王爺和大學士之間的禮節之爭,經過一番爭論以後,在得到康熙皇帝“朕召大臣議事,如時久,每賜墊坐語。今大臣爲諸王跪,於禮不合”的明確態度後,吏部給出王爺和大學士之間的見面禮節:凡會議時,大臣見諸王,不得引身長跪。着爲令。

但此時也只是規定了大學士面對王爺不再行“引身長跪”,但必要的請安禮節依然必須。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第3張

清代王公影視形象

隨着皇權集中的逐步發展,大學士的地位逐步提升

隨着皇權集中的逐步發展,皇室宗親乃至當朝皇子能夠參與政事的機會越來越少,除了嘉慶朝初期“以親王爲軍機大臣,未幾,以非祖制罷”以外,王爺們的權勢、地位逐步降低,而朝廷的首腦——大學士的地位和影響開始逐步擡升。

原因很容易理解,隨着皇權集中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作爲皇帝委派管理國家事務的大學士,逐步取代之前分權的王公貝勒,成爲皇權的新代言人,地位自然會得到提升。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第4張

嘉慶皇帝曾經專門就相關禮節問題發佈了諭旨,予以規定:

嗣後凡見親王、郡王,如有仍蹈前轍,長跪請安者,即着王等自行參奏。如大臣等遇見時,亦即指名參奏。至侍衛、部院司員,於本管堂官接見禮儀,自有定分,遇有公事,只應侍立回堂,毋許屈膝請安。

從“引身長跪”到“例行請安則可”,再到“毋許屈膝請安”,王爺和大學士之間的見面禮節已經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第5張

晚清時期的親王秉政,讓大學士的地位降至最低

其實,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在清朝祖制中對於王爺和大學士之間的見面禮節,有着明確規定:

與大學士相見行半跪禮,稱老先生,如兼師傅者,或稱老師,自稱或門生或晚生。

也就是說,作爲皇帝委託管理國家事務的高等臣屬,大學士自清朝建立之初就被確定了高於王公貝勒的地位,只不過在統治和被統治的影響下,這種關係並不穩定,行至晚清,王爺和大學士之間的關係再次發生了變化。

清朝王爺見到大學士相遇的時候 到底是誰給誰行禮 第6張

晚清官員形象

根據《清史稿·諸王列傳》的記載,“穆宗踐阼,輟贊襄之命,而設議政王,尋仍改直樞廷。自是相沿,爰及季年,親貴用事,以攝政始,以攝政終”,從恭親王奕訢稱呼大學士爲“中堂”,到醇親王奕譞稱呼“李文忠曰少荃者”,再到醇親王載灃幾乎君臨天下的攝政大權,清末的大學士已經成爲了擺設,成爲了徹徹底底的奴才,唯有聽命、毫無地位和尊嚴。

參考文獻:《清史稿·諸王列傳》、《清稗類鈔》、《清實錄·聖祖實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