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漢朝爵位制度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有句名言從我們的高中時期陪伴我們至今那就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多被比喻某人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不過這句話雖然經典,但卻並沒有披露“李廣難封”的真相,李廣之所以“難封”其實還要從漢朝的侯爵制度說起。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一、 漢朝的爵位制度一直沿用秦制,但卻並沒有很好的執行,以至於“李廣難封”事件的發生

歷史記載來看,西漢建立後在賞罰制度方面一直沿用秦二十等爵,除此之外還增設了王爵,因此形成了獨具漢朝特色的的爵位制度。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2張

到了武帝時,又特地設立武功爵十一等,其大致分爲:一等造士,二等閒輿衛,三等良士,四等元戎士,五等官首,六等秉鐸,七等千夫,八等樂卿,九等執戎,十等政戾庶長,十一等軍衛。

不僅如此漢朝歷代統治者還對其特定:

“大者封侯,小者補郎。”

不過,雖然在漢朝前期想要輕易爵位很簡單,但想要獲得侯爵之位卻是不太可能的。

從封爵制度的特徵可以看到漢代侯爵是各大臣的最高待遇、甚至是最高榮耀,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其一生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對於進入朝廷的人來說,這份榮耀對他們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封侯本身卻是一件變幻莫測的事情,在通往封侯的道路上有的人一帆風順,輕易地實現了自身目標,有的人雖然一生功績不小,名聲也大,結局仍與侯爵失之交臂。例如李廣就是這樣一個人。

李廣將軍的一生可謂是風光無限而又遺憾終身,說他風光無限是因爲其威名遠鎮八方,說他遺憾終生是他雖一生爲國然最終都沒能封官進爵。他前後共經歷了三代帝王的統治。

在這期間三個朝代的發展中獲得封侯的人數如下:漢文帝時代封侯十人、漢景帝時代封侯十八人、最可怕的是漢武帝時代共封侯七十五人。三個朝代封侯人數共計上百人,卻次次沒有李廣。

對於此事,李廣曾十分鬱悶地跟一個算命先生傾訴:

“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難道是我面相不好,還是我命中註定與封侯無緣?

根據史書記載李廣出身於將門世家,李廣出生在將門世家,家中有許多叔伯兄弟都封侯在他之前,唯獨李廣自己從開始上戰場直到逝世,打了一輩子仗,依然未能如願,空有一身名望卻沒有站到他應該得到的位置。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3張

這讓萬人稱頌的李廣不免心生怨氣,也正因如此李廣臨終時曾今感嘆道: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李廣一生爲國征戰與匈奴打了大小七十餘戰,至今六十餘歲了,非但沒能封侯,還得去面對刀筆吏的羞辱,不如死了算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漢朝的封爵制度根本算不上公平,在這種爵位制度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封爵,想要成功不僅僅是自己拼搏,還需具備各種機遇甚至還含有運氣的成分。

第二、漢朝封侯的要求對於並不得皇帝賞識的李廣而言並不友好,這是“李廣難封”的主要原因

那麼,漢朝時期想要成功封爵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呢?根據歷史的記載主要方法如下:第一依靠血緣、第二花錢買爵、第三特殊條件、第四戰場立功、第五統治者賞識。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4張

史書中記載劉邦曾留有遺訓:

“若無功(或)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其中心思想就是如若封侯,要麼是立有軍功者,再或者就是符合皇帝另外設置的條者。除此之外其他人是沒有資格隨意享受封侯的。

但是歷代以來總會有人“鑽空子”,規定是訂給那些願意遵循規則的人的,也就是說想要封爵總會有一些投機取巧的辦法的。那麼什麼樣的情況屬於另外設置的條件呢?

有歷史學家曾推斷除了血親、外戚、隨父(父死子封)之外,在漢武帝一朝被封侯的七十五號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雖然是軍人,也上場打仗,但並沒有爲大漢朝立下任何軍功,卻也被封侯了。那麼爲何會有這類特殊人殉的存在?

這些人相對於李廣這類元老級的功臣而言難免顯得有些難以平衆,當然這部分人比較特殊原因就在於這些人原本都是匈奴、朝鮮、南越等國的大小王侯,他們被封爵的原因大都是因爲率部來降,因此被追封。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人竟然佔去了全部漢朝封侯名額的一半有餘,不過因其身份特殊,所以很多人對此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總而言之,在那個有仗可打的年代,不得皇帝賞識的普通人如果想要封侯只有以下兩個途徑:第一,擁有上陣殺敵的本領,然後用首級換爵位。第二,自身是身懷絕世奇才,能夠坐鎮中樞幫最高統治者提供決策參謀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5張

李廣將軍作爲一個並不得皇帝賞識的老將,想要獲得封侯,別無他法,只能在戰場上拼殺,可是即便是拼殺了大半輩子,依舊無法封侯。這也間接說明了漢朝的封爵制度對李廣這樣不得賞識的普通人並不友好,其要求之嚴格,成功之困難讓許多人對封侯一事皆是望而卻步。

第三、歷代侯爵的變遷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駕崩以後由呂太后執政,身爲女人的她爲籠絡人心,以惠帝名義發佈了一個大規模的賜爵詔令。在《漢書·惠帝紀》中有記載: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6張

“賜民爵一級……中滿六歲爵三級……中郎不滿一歲一級。外郎不滿二歲賜錢萬。”

此次賜爵和劉邦時記載的制度有明顯不同:

第一,它取消了以軍功賜爵這個根本條件;第二,把“民爵”與“賜吏爵”兩種制度細化分開;第三,它取消了以爵級賜與田宅的規定,從此後民爵僅僅是一個空銜,這對於下層階級的軍官來說等同虛設。

到了文景時期,賜爵制度更是日趨輕濫。每當朝廷有所謂的“大事”之時,都要賜民爵一級以此來彰顯各個大臣的虛榮,吏爵則更多。

另外,除大規模賜爵外,漢朝後期又開始正式實行賣爵制度,具體的做法爲:

置辦大量財物買爵、運用家中的糧食米粟買爵,利用家中的奴婢也可以買爵。這些行爲必然引起爵位的泛濫成災的現象,不僅如此還威脅到各級政府的官兵、徭役來源,爲後的漢朝發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災難。

在漢武帝時期,由於抗擊匈奴戰爭的需求迫在眉睫,朝廷又擬用軍功爵制來提高軍隊的威信力與戰鬥力。但是因爲舊有爵制已濫,人們對於加官進爵一事都不以爲然,所以漢朝統治者於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又置武功爵,以寵戰士。

由此可見可見軍功爵制在東漢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不過作爲二十等爵的前兩級,即關內侯和列侯,還保留一些實際意義,以分封制的殘餘形式存在下來。

雖然對於那時的各級將領來說封爵制已形同虛設,不過此行爲卻被後世嘉獎制度作爲標杆。

但是,到了東漢時由於統治者奉行徵辟、察舉和任子等各項制度,基本上壟斷了先前的侯爵制度,不僅如此包括當時風靡一時的秦二十等爵也受到了壓迫,雖不能說是被廢除大但是其作用已是微而益輕。

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後期除卻列侯、關內侯兩級外,剩餘的爵位在後期都是名存實亡的地位,能夠流傳至今已經實屬不易。由此可以看出漢朝侯爵制度其選拔日漸鬆懈,直至後來各級將領對於加官進爵越來越不以爲然,漸漸失去初心。

東漢後期,皇帝濫行封賞,爲適應外戚、宦官、豪強、軍閥勢力擴張的需要,又添加了縣侯、鄉侯、亭侯等各項爵位,此次是封爵制的又一次分化。

漢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完才知道李廣爲什麼難封了 第7張

到了漢末曹操當政,實行“以賞軍功”。除原有的列侯、關內侯之外,但新增的這四等按規定“皆不食租”。這種空有名號,而不食租稅的封爵,即後世所謂“虛封”。

這也導致了軍功爵制對於廣大士兵毫無用處可言,甚至對一些低級將官也毫無實際利益,封爵制自此逐漸開始走向沒落。

西漢、東漢社會,整個社會處於軍國體制向日常行政體制轉變改善的歷史背景中。這對於許多功臣將領來說封侯制度越來越不值一提,

不僅如此昔日貫通上下,作用重要的社會身份序列逐步弱化、消亡,這也封爵制度在後期逐漸被弱化的組的主要表現之一。

不過不管怎麼說,封爵制度始終都是我國先民的卓越政治創新,在封爵制度創立之初,爵位獎勵直接刺激了地處偏遠之地的秦國成爲一統天下的霸主。即便是在兩漢之際,封侯依舊是無數朝廷重臣夢寐以求的最高賞格。雖然隨着時代的變化,封爵制度已經逐漸沒落,但它的歷史意義確實不容抹殺的。

參考文獻:

《漢書》

《後漢書》

《史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