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這說的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清明處於每年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萬物潔齊、方興未艾,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踏青郊遊的好時節。然清明節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兼具自然人文,蘊含精神信仰與禮俗。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清明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清明作爲節氣,原是爲了提醒耕種,因而也流傳出“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類農諺。隨着時代不斷更迭,加之自古傳承的祭祀文化,清明節墓祭的習俗漸漸被全國通用。據《禮經》載,唐代以前南北文化差異大,北方不曾有清明墓祭之禮,直至唐代南北文化融合,方擴展至全國。到了宋元時期,因清明節與寒食節日子相近,便漸漸融匯了寒食、上巳的禁火冷食和郊遊掃墓的習俗,甚至逐漸取代寒食節。上古先輩們常於此時行春祭禮俗,清明節也逐漸成爲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祭祖節日,形成了禮祀先祖、慎終追遠的文化傳承。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第2張

因而流傳至今,清明節廣爲人知的兩大習俗,自然是踏青與墓祭。踏青習俗由來已久,至唐宋尤盛,《舊唐書》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人們常常趁着盎然春色踏青散心,也誕生了許多文人騷客筆下的快意清明,如程顥《郊行即事》中“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一句,便一改許多人心中對清明節墓祭悲悽的刻板印象。而墓祭更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重頭戲,古時人們或有整墳掃墓,或有祠堂祭祖;如今多是前往墓園除草獻花,整新碑墓,表達追思與尊崇。

其實,除了這兩大傳承至今的傳統禮俗,古時清明的習俗還有許多。

插柳。中國民間常有插柳戴柳的習俗,相傳有三種起源。一說插柳是爲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因楊柳生命力旺盛,年年插柳,處處成蔭,以此讚揚神農氏的授農之恩,祈求年歲豐收富足。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於是有些地方的人們常插柳於檐下以報天氣。另一說是插柳戴柳能夠驅鬼辟邪,古代北方常稱清明節爲“鬼節”,正是百鬼出沒之時,又因受佛教觀世音手持柳枝沾水普度衆生的影響,人們便將柳條視作驅鬼辟邪的聖物,稱其爲“鬼怖木”,於清明柳枝抽芽之時插柳戴柳以驅鬼祟。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第3張

北魏賈思勰便在《齊民要術》裏寫道:“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還有一說是爲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士介子推。介子推因不願受封賞,攜母歸山,爲表志節被活活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成爲一段佳話。次年晉文公親率羣臣上山祭拜介子推,卻驚奇地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竟然死而復生,當即賜名爲“清明柳”,並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表追思。自此,羣臣百姓爲紀念介子推紛紛效仿,逐漸相沿成風。

如今盪鞦韆已然成爲兒童休閒玩耍的一種遊樂設施,但在古代卻也是清明節習俗之一。早在五代時王仁裕便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載道:“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爲宴樂。帝呼爲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那時的鞦韆已成爲宮中女眷的“玩具”。到了宋代,宰相文彥博《寒食日過龍門》一詩中也有描寫:“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更表明盪鞦韆是寒食節(即清明節)的一大習俗。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第4張

蹴鞠類似於現在的足球,古代北方常在清明節開展蹴鞠比賽,曾是北方最喜愛的清明風俗之一。杜甫也曾在《清明二首》中寫道“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第5張

每逢清明踏青時節,天朗氣清,東風借力,放風箏便是一項十分悠閒輕鬆的活動。白天人們趁着踏青郊遊放風箏,據聞剪斷牽線使風箏隨風飛走,能夠除病消災;夜裏就在風箏上掛滿彩色的小燈籠,遠遠瞧去如同繁星閃爍,恰似“神燈”,以此寄寓美好的希望。

《左傳》中最早對鬥雞有了記載,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唐代時,鬥雞風靡一時,甚至連唐玄宗都十分喜愛。

清明節除了踏青墓祭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魏時期插柳成風 第6張

如前文所言,清明節漸漸囊括了寒食節的習俗,即禁火和吃冷食。據民間傳說這也源於介子推剛烈焚身的故事,然漢代《周禮》早有記載“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此爲更早時期流傳下來的“改火”舊習。因仲春時節天乾物燥,天雷也極易引發山火,於是人們便要行祭祀、滅火種,即“禁火”,期間人們不得取火烹煮食物,只能吃準備好的熟食,即吃冷食。

雖說清明節諸多習俗流傳至今只剩踏青、墓祭最爲通行,插柳、蹴鞠等有趣的活動逐漸被人們遺忘棄用,但清明節作爲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既爲人們提供了一個掃墓祭祖的好時機,也讓快時代的人們能夠忙裏偷閒、親近自然享受春天,“天人合一”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參考資料:

《清明節》《寒食節》《清明節習俗》《清明節禮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