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夏朝的歷史很難找到準確的資料 司馬遷是如何確定匈奴和夏朝的關係的

夏朝的歷史很難找到準確的資料 司馬遷是如何確定匈奴和夏朝的關係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匈奴和夏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匈奴人的來歷到底是什麼,恐怕沒有人能說的很清楚,《史記》有記載匈奴是夏朝人的後裔,然而畢竟司馬遷的年代距離夏朝已經很遙遠了,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他又是從哪裏得知,匈奴人就是夏朝後羿這件事情的呢?況且夏朝時期的歷史本身就比較,模糊,很難找到一些確切的歷史資料,那司馬遷爲何又這樣肯定匈奴和夏朝的關係呢?

夏朝的歷史很難找到準確的資料 司馬遷是如何確定匈奴和夏朝的關係的

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開篇就寫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就是說,匈奴是夏朝王室的後代子孫。夏朝之前,是山戎、獫狁、葷粥這些少數民族居住在那個北部蠻荒之地。夏朝的時候,這裏被夏朝王室的後代取代,也就是淳維,後來就發展成了匈奴。

司馬遷說匈奴是夏朝的後裔,但是並沒有說爲什麼匈奴是夏朝後裔,也沒有說夏朝後裔是怎麼取代山戎、獫狁、葷粥這些民族,住到北疆的。其間經歷過哪些事情?北疆原來的居民山戎、獫狁、葷粥到哪裏去了?是被同化了,還是舉族搬遷了?

司馬遷只做出這個結論,並沒有提供相關的證據。司馬遷不提供證據,有兩種可能:一是找不到證據,二是不需要證據。

找不到證據,原因很簡單,因爲從夏朝滅亡,到司馬遷生活的時代,少說也有1500年的歷史。如果是當下資訊發達的時代,就算有1500年的歷史,歷史記錄也是能找到的。但是那時候資料卻十分有限,有可能文字都還沒有成型(雖然傳說倉頡在黃帝時期就已經造字,但我們現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資料,還只是出現了商朝的甲骨文。因此,究竟文字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並不清楚),司馬遷不太可能得到文字資料,他能得到的,只是民間傳說。就算得到的是文字資料,那些文字資料也未必可靠。

夏朝的歷史很難找到準確的資料 司馬遷是如何確定匈奴和夏朝的關係的 第2張

因爲找不到證據,因此司馬遷乾脆不去證明。

爲什麼又說司馬遷不需要證明呢?因此在司馬遷看來,如果要去找證據證明,那麼他所講的,別人反而會懷疑。不去證明,別人反而無話可說。說了就說了,說了就是結論,司馬遷想要達到的是這樣的效果。

那麼,司馬遷說匈奴是夏朝皇室的後裔,這個話說得對不對呢?

司馬遷找不到結論,我們當然也找不到結論。不過,我們可以來考慮另一個問題,假如司馬遷本人對事情的真相也不確定的話,他爲什麼卻言之鑿鑿地說匈奴是夏朝的後裔呢?

我認爲司馬遷之所以這樣說,更多的是一種“微言大義”的表達。

司馬遷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好幾段歷史進行了特別的強調:一是堯舜禹的禪讓,二是武王伐紂,三是周公輔政,四是孔子以匹夫擔責天下。

夏朝的歷史很難找到準確的資料 司馬遷是如何確定匈奴和夏朝的關係的 第3張

司馬遷強調的這幾點,所要表明的是“德政”的重要性。君王應該以“德”安天下,天下應該“有德者居之”。因爲舜有“德”,所以堯自覺地把帝位讓給他。周武王因爲“有德”,所以他能夠取代商紂,獲得“天下之主”的位置,受到天下擁戴。周公雖然獨掌朝政,但是他“有德”,因而獲得天下人認可。孔子雖然只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積極地向諸侯們推薦“仁政”,也就是“德政”,這就是擔責天下的表現。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司馬遷寫歷史書,他想表達的也就是對於當下問題的看法。他寫匈奴,所要表達的,也就是他對匈奴的看法。

司馬遷怎麼看匈奴呢?我們可以從他對待李陵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不錯,司馬遷和李陵確實是好友。司馬遷爲李陵辯護,摻雜着個人情感。但是,這其實也是司馬遷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呈現。司馬遷認爲,四海是一統的,就算是匈奴,和中原人都是從一個老根上發芽產生的,兩個民族屬於同宗同源。對於匈奴,作爲上邦大國的漢朝,應該滿懷德政。並不是說不能打匈奴,打是必要的。但是打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平,是老百姓的安康幸福。

爲了追求這個安康幸福,就應該想辦法實施“德政”,以德服人。李陵雖然投降了,但是李陵在匈奴,是可以用“德政”感化匈奴單于,實現漢匈兩國的和平安寧的。殺李陵全家,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雖然司馬遷其實並不肯定匈奴是不是夏朝的後裔,但他卻能那麼確定地把這件事寫出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