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法國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夜:聖巴託洛繆大屠殺,七萬人喪生

法國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夜:聖巴託洛繆大屠殺,七萬人喪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572年,也就是在中國明穆宗即隆慶皇帝朱載垕駕崩、其子明神宗即萬曆皇帝朱翊鈞即位、大政治家張居正開始輔政的那一年,歐洲發生了一件驚天的恐怖大事——美麗又浪漫的巴黎突然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同時這慘案也波及到巴黎以外的好幾個法國城市,七萬法國人慘遭死難!您可別小瞧這七萬亡魂,要知道,當時整個歐洲纔多少人口呀,那可不能和上億人的大明王朝相比。

法國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夜:聖巴託洛繆大屠殺,七萬人喪生

法國怎會發生如此慘禍呢?說起來挺悲哀的,他們不是被外國屠殺的,而是他們法蘭西自己人殺自己人!這原因相當複雜,得從一個宗教幫派說起!唉,這歐洲的大事兒啊,好些都離不開宗教原因。現在,不也是麼?

話說16世紀的時候,加爾文教開始在法國傳播,這個教的“教主”,就是約翰·加爾文,此人是法國的一個宗教改革家,一輩子癡迷教改革,一直在瑞士日內瓦進行他所鍾愛的宗教事業。他認爲人類本質上是有罪的,上帝給你註定了,教徒能不能得救,和其本人的行爲沒啥關係。他一直反對天主教的那些繁文縟節,主張簡化宗教儀式,鼓勵教徒反對那些“不敬神”的政府,還允許經營致富,以民主與共和的原則來建立教會組織。加爾文的觀念迎合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因而得到廣泛傳播。

加爾文教在法國的信仰者,被稱爲“胡格諾”(Huguenot),意思是“結盟者”。胡格諾教徒越來越多,專制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很生氣,國王認爲這幫新教徒會顛覆政府,於是乎他專門設立了“火焰法庭”,狠狠迫害這些新教徒。可新教徒的人數有增無減,不但城市市民、手工業者紛紛加入,而且好些討厭國王的貴族也參加了這個教派。法國國內的矛盾越來越大。

1560年,年僅10歲的查理九世成爲法國國王,他媽媽凱瑟琳·德·梅第奇作爲太后攝政,而實際掌握大權的是國王的表伯父、戰功赫赫的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吉斯公爵的家族代表着天主教集團貴族的利益,而還有一波勢力,與他們水火不容——即前面說過的被迫害的胡格諾派,他們的代表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旁家族(後來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他們就是這個家族的名人)。兩大勢力越鬥越激烈,到1562年終於變成了公開的內戰。

本來內戰打到1570年的時候,雙方暫時休戰,但就是由於突然發生了一次驚天大屠殺,導致內戰再起!這這場人爲的災難就是咱們中國人不太熟悉而歐洲歷史上卻非常著名的——“聖巴託洛繆慘案”,也稱“聖巴託洛繆之夜大屠殺”。

法國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夜:聖巴託洛繆大屠殺,七萬人喪生 第2張

話說雙方休戰後,爲鞏固友好關係,當權者決定胡格諾派的領袖,也是波旁家族的繼承人——那瓦爾的亨利(即未來的法國國王亨利九世)娶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即梅第奇太后的女兒)結婚。可沒多久,梅第奇又後悔了,這原因是啥呢?因爲胡格諾派還有個軍事領袖,即法國海軍上將科里尼,此人對查理九世影響太大,甚至查理九世把這位海軍上將當成了自己精神上的爸爸。梅第奇太后嚇壞了,她擔心查理九世被“洗腦”後打算親政,這樣下來她當太后的不就沒權了嘛?古今中外,在這宮廷中,只要涉及權利,管他什麼父子情、母子情,都白搭!

於是乎,梅第奇太后決定把這個討厭的海軍上將給做掉,然而暗殺計劃失敗,科里尼海軍上將受傷了,但沒死,胡格諾派教徒見他們的軍事領袖遭此不幸,勃然大怒。梅第奇太后越發恐慌,擔心胡格諾派報復,便鼓動國王把巴黎的胡格諾派教徒斬盡殺絕,由於梅第奇太后把胡格諾會報復的事兒渲染得相當恐怖,所以查理九世被媽媽成功洗腦,決定舉起屠刀!

1572年8月24日凌晨,好些胡格諾派的重量級人物都聚集在巴黎,歡樂地參加亨利和公主的婚禮。巴黎鐘聲剛響,對胡格諾派教徒進行的血洗就立馬展開!一時間,幾萬天主教徒和士兵、警察合夥動手,他們根據事先畫好的標記闖進胡格諾派教徒的家裏,盡情屠殺。可憐的海軍上將科里尼被痛打一頓扔出窗外,還被割下了腦袋。整個巴黎陷入滔滔血海,老人、婦女和孩子都無法倖免,嬰兒被直接甩飛、扔到河裏,還有些家庭無論男女老少甚至僕人都被殺死,典型的滅門了!這些死者中還包括著名的作曲家克洛德·古迪梅爾。

一夜之間,兩千多教徒變成冤魂,巴黎大街上到處都是破屍斷骨,塞納河也飄滿了死屍,乃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敢吃河的魚。巴黎還在主要街道設置了崗哨,過往行人全部盤查,一旦發現是胡格諾派教徒,立馬逮捕處決。(屠殺日的一位胡格諾派教徒)整個巴黎成了人間地獄!

這是巴黎歷史上最恐怖、最血腥、最黑暗的一夜,即便後來最擅長屠殺的希特勒德國侵佔巴黎,也沒給巴黎帶來如此深重的災難(雖然納粹德國崩潰前夕希特勒曾下令摧毀巴黎,但他的手下並未執行)。由於這一天是正好法國傳統的聖巴託洛繆節,所以這一事件被稱爲“聖巴託洛繆慘案”,或“聖巴託洛繆之夜大屠殺”。

其實不僅僅在巴黎,慘案還可以傳染,同時在法國外省的許多大城市,諸如圖盧茲、波爾多、里昂、奧爾良等地,都發生了類似的血腥屠戮,胡格諾教徒被殺得屍橫遍野,總共有七到十萬人遇難!新教徒的那些重量級人物幾乎都死了,那瓦拉的亨利被迫宣佈改信天主教才被刀下留情,但從此被軟禁,失去自由,直到數年後他逃出巴黎。

有些哭泣有人喜。聖巴託洛繆大屠殺使很多狂熱的天主教徒大喜過望,當時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就這樣,他下令羅馬所有的鐘都敲響以示慶祝,還下令鑄造歌頌這次屠殺的紀念幣並派人繪製壁畫來慶祝。

此次慘案是巴黎的悲劇,也是整個法蘭西的悲劇,對法國人影響深遠,那恐怖的記憶很長時間都難以抹去。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作品《瑪戈王后》中所講述的故事就是以這次慘案作爲歷史背景的。另一位更偉大的爲法國人伏爾泰則寫了《1772 年 8 月 24 日之詩》控訴這場災難,而且每到8月24日這一天,他都會渾身難受。

野蠻的屠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倒會讓已有災難更加嚴重。大屠殺發生後,法國內戰重啓,而且更加殘酷,直到1598年亨利四世(就是那位被軟禁的胡格諾派首領——那瓦爾的亨利,他逃出巴黎後領導胡格諾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作戰。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後,他宣佈繼承法國王位)頒佈《南特赦令》,承認胡格諾派有信仰自由,戰火才平息。不過由於戰爭中胡格諾派貴族形成了國中之國,所以內亂還沒徹底結束。

1658年,法國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集中強大軍隊,把胡格諾派教徒的國中之國徹底扯平,很多教徒都逃離法國。至此,法國的宗教紛爭纔算正式終結。到了17世紀末期,盛氣凌人的“太陽王”路易十四頒佈《楓丹白露敕令》,廢除了昔日的《南特敕令》,他宣佈新教是非法的,於是乎,又有大批胡格諾派教徒逃到歐洲其他國家,至此,胡格諾派在法國徹底沒影響了。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王室完蛋,國民議會終於確立了宗教信仰自由,法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