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馬其頓王國發展史:馬其頓王國的興盛和衰落

馬其頓王國發展史:馬其頓王國的興盛和衰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其頓其實從未有過帝國,一般只稱作馬其頓王國。只有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才被稱作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強盛一時,但在歷史長河中如同曇花一現。也很快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下面就來說說馬其頓王國的興衰史。馬其頓位於希臘東北部的邊緣地帶,與希臘沿奧林匹斯山隔開,西爲伊利里亞,東鄰色雷斯。馬其頓又分爲上馬其頓和下馬其頓。上馬其頓地勢險要,爲馬其頓人居住地。下馬其頓是瀕臨愛琴海的平原地區,是馬其頓人發展農業的地方。

馬其頓人的起源很複雜,很可能是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和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由於地勢偏僻,早期希臘人並不將馬其頓視爲希臘城邦的一員。馬其頓人彪悍勇猛。被很多希臘人稱作異族蠻人。馬其頓人國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團。但長期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使其多少接受了一些希臘文明的影響。

根據零星材料,馬其頓早期存在過一些獨立的部落聯盟,此後經過一些統一運動,形成了早期的國家。定都上馬其頓的埃蓋。建國初期的馬其頓國力弱小。在希波戰爭中被迫依附於波斯帝國,協助波斯軍隊進攻希臘。

公元前5世紀,馬其頓遷都到下馬其頓的派拉,並開始干預鄰國。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發生內部權力爭奪。國家政局動盪。攝政王腓力二世臨危受命,政局穩定後,腓力二世廢黜幼主,自立爲王。在腓力二世的經營下,馬其頓開始崛起爲一個地區強國。

馬其頓王國發展史:馬其頓王國的興盛和衰落

腓力二世當政後銳意改革,強化王權。改革幣制,推動商業發展。並建立了對國王個人效忠的常備軍。創造了極具打擊了的馬其頓方陣(這也是亞歷山大大帝此後開展征服之路的最重要的軍事力量)。馬其頓方陣的先進性主要在於騎兵步兵協同作戰的作戰理念超越了同歷史時期的周邊其他國家。這也是馬其頓能發展成爲一個帝國的重要基礎

公元前355年,趁着毗鄰馬其頓的中希臘發生內亂,腓力二世藉此揮兵南下,控制了希臘的中北部地區。馬其頓的快速崛起使其他希臘城邦感到了威脅。在雅典人的串聯下,組織起了反馬其頓聯盟。一度遏制了馬其頓人的擴張勢頭。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與雅典、底比斯爲首的反馬其頓軍隊在中希臘的克羅尼亞展開決戰,馬其頓大獲全勝。此後,希臘各城邦被迫承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此處有種中國春秋五國爭霸的既視感)。只有斯巴達人不承認馬其頓。

腓力二世在科林斯主持希臘和會,建立起了馬其頓的統治秩序。公元前337年,馬其頓牽頭組建了“希臘同盟(科林斯同盟)”。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身亡,腓力二世年僅20歲的兒子亞歷山大繼位。亞歷山大以其過人的計謀和勇武鎮壓了希臘人的反抗,迅速平息了內亂。

爲了實現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亞歷山大把目光轉向了領土遼闊,繁榮發達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遠征東方的波斯帝國。次似乎的波斯帝國正值大流士三世統治,波斯內政腐敗,危機四伏。馬其頓與波斯在小亞細亞的格拉尼庫斯河畔展開會戰,馬其頓大勝,奪取了小亞細亞。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率軍在敘利亞的伊蘇斯平原再次打敗大流士一世親率的10萬大軍。並且俘虜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接着,亞歷山大繼續進軍敘利亞和腓尼基,又派軍攻佔了大馬士革。經過了7個月的艱苦作戰,攻下了推羅城。公元前332年,在切斷了波斯陸軍和海上艦隊的聯繫後,亞歷山大調轉矛頭,長驅直入,攻下埃及。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了流傳至今的亞歷山大城。並讓埃及的法老爲自己加上了“法老”的稱號。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再次揮軍東進,插入兩河流域北部。與號稱百萬的波斯軍隊在高加梅拉決戰。在交戰中,大流士三世棄陣而逃,波斯軍隊全線崩潰。波斯也由此一蹶不振。

亞歷山大率軍佔領了波斯首都巴比倫和蘇薩。波斯帝國自此滅亡。不久,亞歷山大又沿裏海東進,對大流士三世窮追不捨。在進入安息前得知大流士三世已爲部下所殺。但亞歷山大並未停下東進的步伐。於公元前329年穿越興都庫什山,打到中亞錫爾河一帶。(這也是離西方文明最早離中華文明最近的一次了,不過沒有發生碰撞)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離開中亞,南下入侵印度,企圖打穿亞歐大陸。亞歷山大不費吹灰之力就迅速佔領了印度西北部的廣大地區,就在他想進一步深入恆河流域,征服印度心臟地帶的時候,亞歷山大的士兵們不幹了,他們厭倦了長期緊張的戰爭生涯,加之印度炎熱,暴雨的氣候,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大軍不能適應,並且軍中疾病蔓延。他們拒絕再前進,要求回家。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羣起反擊。萬般無奈之西,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從印度分兩路撤回。

公元前324年,兩路大軍再巴比倫的奧匹斯城會師。由於長途跋涉,亞歷山大的大軍損失很大,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元氣。於是歷經10年的亞歷山大遠征終告結束。

結束遠征後,亞歷山大將帝國定都巴比倫,建立其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至印度河流域,南鄰尼羅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的龐大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帝國。

馬其頓王國發展史:馬其頓王國的興盛和衰落 第2張
馬其頓王國發展史:馬其頓王國的興盛和衰落 第3張

亞歷山大曾經一度認爲希臘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民族,其他都是野蠻落後的民族,但是隨着亞歷山大四處征戰,逐漸認識到了波斯人和希臘人一樣又傑出的智慧和才能。進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改變,認爲各民族應該公平對待,和睦相處。爲了促進民族融合,亞歷山大以自己爲典範,與大流士三世的女兒結婚,並藉此貴馬其頓人與波斯人和其他東方人互相融合。

亞歷山大還再巴比倫再次組建了一支包含波斯人的龐大軍隊,準備開啓新的征程。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上惡性瘧疾在10天內就撒手人寰。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並沒有指定他的接班人,這就導致了帝國內部展開了激勵的爭奪王權的鬥爭。在鬥爭中,亞歷山大的母親,妻子和兒女紛紛被殺。統軍將領紛紛自立爲王。由此橫跨亞非歐的亞歷山大帝國也就此陷入四分五裂。亞歷山大的龐大帝國之存在額短短的13年。

亞歷山大的東征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開拓了西方人的視野。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下之間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建立了一系列希臘化的國家。此時的馬其頓王國只佔有巴爾幹半島的一隅之地。此後的馬其頓王國逐漸衰落,雅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其他希臘城邦逐漸紛紛脫離了馬其頓的掌控。而在此時,羅馬逐漸強大起來,並向地中海東部地區滲透,與馬其頓人發生了正面衝突。

在經歷了三次與羅馬人的大規模戰爭後,馬其頓戰敗。國王被俘處斬。此後馬其頓不再作爲一個獨立國家存在。成爲羅馬統治下的一個區域。公元前149年至公元前148年羅馬鎮壓了馬其頓人的大規模起義後,馬其頓變成了由羅馬人直接統治的行省。

現如今歐洲還有一個與希臘毗鄰的馬其頓共和國,算是古代馬其頓留着這個世界地圖上唯一的印記了。(爲國名還跟希臘人長期勢如水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