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在德國文學史上,狂飆突進運動代表着什麼?

在德國文學史上,狂飆突進運動代表着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德國文學史上,狂飆突進運動代表着什麼?有哪些意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發生於18世紀70、80年代(1770-1785),其名稱來源於劇作家克令格爾(1752-1831)的劇本《狂飆與突進》。這是一次全德性的文學運動,是德國啓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狂飆突進這一運動中,作家們的思想、創作反映出下述共同精神:第一,否定現存的封建社會,提倡“返歸自然”,即建立合乎理性的社會秩序。第二,提倡民族意識,要求民族統一。第三,推崇天才,要求個性解放。第四,強調感情的力量,認爲感情可以使人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

在狂飆突進運動中,出現了許多詩人和作家。1770年至1771年間,在斯特拉斯堡聚集了一批青年作家,其中著名的有赫爾德爾(1744-1803)、歌德、瓦格納(1747-1779)、棱茨(1751-1792)、克令格爾等人。生活在暴君卡爾·歐根公爵統治下的南方,舒巴特、席勒等人也向封建制度宣了戰。

在德國文學史上,狂飆突進運動代表着什麼?

1770年,博伊在格廷根創辦了《格廷根文藝年鑑》雜誌,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如福斯、赫爾蒂、畢爾格、格京、米勒等,成爲狂飆突進運動的另一支力量,人稱“格廷根林苑派”。

1770年,歌德與赫爾德爾在斯特拉斯堡相見,標誌着狂飆突進運動的開始。

80年代,這場熱鬧一時的運動衰落,德國文學隨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狂飆突進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葉的德國,歷時十五年。它是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全國性的一次文學運動,也是啓蒙運動在德國的延長與繼續。啓蒙運動的主要傾向,都在狂飄突進運動中得到發展與加強。

"狂飆突進"這個名稱,象徵着一種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它得名於劇作家克林格爾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劇。此劇宣揚反抗精神,劇中的青年主人公維爾德這樣說:"讓我們發狂大鬧,使感情衝動,好象狂風中屋頂上的風標。"

當時的德國,有一批初登文壇具有反抗封建專制鬥爭精神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受到啓蒙思潮的影響與鼓動,想在落後的德國掀起一場風暴,要求自己象狂飄一樣衝破社會的黑暗,因而組織一個同名的社團。

他們以"天才、精力、自由、創造"爲中心口號,要求擺脫封建傳統偏見的束縛,主張個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識的覺醒,並與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倡導的"返歸自然"的觀點相呼應。狂飆突進的領袖、文藝理論家海爾德爾提出的"天才不須規律"的口號,成了他們共同的信條。

這場運動,實質上乃是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對腐朽的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一次有力衝擊。雖然它來勢兇猛,但不深入持久,猶如曇花一現,瞬即消逝。因爲狂飄突進運動的參加者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他們的反抗往往流於無政府的暴亂情緒。

在德國文學史上,狂飆突進運動代表着什麼? 第2張

由於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使得這個運動沒有能夠發展成爲政治革命。他們提出的一些改革社會的要求,都未能改變當時的客觀現實,而只限於呼喚反抗封建意識的範疇。而且狂飄突進的參加者也含有遠離人民羣衆,好高騖遠,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等不良因素。

儘管這樣,他們反封建的旗幟是鮮明的,激情是高漲的,在推動德回新文學發展方面的歷史功績也是應該暫定的。

青年時期的歌德和席勒都從參加"狂飆突進"的狂熱反抗開始,登上文壇,以自己卓越的藝術創作,把德國文學從狹隘的範圍引入歐洲文學的廣闊領域。

狂飆突進的作家運用得最多的文學體裁是戲劇。歌德的《鐵手騎士葛茲·封·柏裏欣根》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就是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作。

狂飆突進運動在小說方面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十八世紀QC國式的感傷的愛情故事。歌德的這部小說發表後,不僅在德國,而且在全毆廣爲流傳歐洲的各國青年一時形成"維特熱"',歌德名聞全歐。

歌德花了六十年時間,直到一八三一年完成的詩劇《浮士德》,使歌德成爲世界上第一流的名作家。《浮士德》是德國啓蒙文學成就的最高標誌,同時,也爲德國文學在全世界範圍內爭得了巨大的聲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