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十七世紀,荷蘭在海洋貿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譽爲“海上馬車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荷蘭海岸線則正對着是廣闊的北海海域。1579年,荷蘭從西班牙統治的大尼德蘭脫離出來成爲一個共和國,並通過整整 80 年的鬥爭來維護自己的獨立。在大航海時代,荷蘭曾被稱爲海上馬車伕,那麼它又是從何時由輝煌走向沒落的呢?

一、荷蘭的海上貿易

1、海上馬車伕

荷蘭共和國的建立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以海上貿易爲主要手段的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得到了制度保障。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1602 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授權其以印度尼西亞爲主要據點,對周邊亞洲與地區進行滲透和殖民統治。與此同時,荷蘭還與西班牙在美洲進行了勢力範圍的爭奪。荷蘭又仿照東印度公司的模式,於 1621 年在美洲建立了西印度公司,開始向北美擴張勢力。在此基礎上,荷蘭人通過海上優勢和海外殖民地繼續發展其海上貿易,足跡遍及各地——東印度羣島、地中海、非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

最盛之時,荷蘭曾經一度控制了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航運貿易,並壟斷東方的所有產品,成爲彙集各國商品的貨棧,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馬車伕、貿易中間商、歐洲的代理人和經紀人”。

2、海上馬車伕的隕落

荷蘭還表現出對中國市場的強烈渴望:早在 1601 年,荷蘭商船就首次來到中國,隨後就開始對臺灣一帶進行侵擾;1624 年,荷蘭再次進犯臺灣得手,並在隨後的幾年內推行“貿易與戰爭交互爲用”的政策,處心積慮地通過戰爭打開對華直接貿易的大門。

但是,由於明朝的國家實力依舊佔據整體優勢,因此荷蘭一直沒有能夠以軍事手段衝破“閉關鎖國”的門檻。直至1661 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前,荷蘭對其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殖民統治,而這也成爲海洋時代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領土的第一次侵佔。

然而,盛極一時的荷蘭海上貿易體系卻並沒有能夠得到長期維持,隨着英國《航海條例》的頒佈、三次英荷戰爭和法國對荷蘭的侵略,荷蘭的海上力量被逐漸削弱。沃勒斯坦指出,曾經稱霸於世界經濟的荷蘭之所以曇花一現,主要是因爲它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大國中最爲衰弱。可以說,國家海洋實力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了荷蘭的最終衰落。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第2張

二、荷蘭海洋興衰史

1、荷蘭與兩牙國家的爭奪

荷蘭的海洋興衰史也是海洋霸權轉移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荷蘭的海洋強國戰略目標也從崛起並替代西、葡成爲海洋霸權國,轉變爲維護和拓展自身的海上優勢地位。通過海軍實力和海上貿易奪取西、葡兩國的勢力範圍,並在此基礎上建設新的戰略據點。

1618-1629 年間,荷蘭曾一度將葡萄牙人從印度尼西亞趕走,1636 年則搶佔了重要據點斯里蘭卡,更是於 1641 年攻佔了葡萄牙在東方的重要戰略據點馬六甲,從而奪取了葡萄牙在東南亞的海外殖民地。與此同時,荷蘭還與西班牙在美洲進行了勢力範圍的爭奪。

荷蘭海洋強國戰略實質上是後來崛起的海洋強國爲取代既有海洋霸權國而做出的國家選擇,無論是在戰略目標、戰略思想和戰略手段層面,都顯露出劍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戰略針對性——在整個人類歷史上,荷蘭的海洋強國戰略無疑都是國家實現海洋崛起的戰略範本。

縱觀整個擴張時代中代表性的海洋強國戰略,其主流仍然是秉承了“先佔先得”、“弱肉強食”等經典現實主義的思維邏輯,對內促進造船業的發展、鼓勵航海技術的革新、支持遠洋探險艦隊、着力建設海軍艦隊,對外佔領海外領土、

建立海外殖民地、掠奪資源和財富、發展海上貿易,旨在通過提升國家海洋實力,塑造由本國主導的海洋秩序,進而成爲世界性的海洋強國。

2、荷蘭的衰落

葡萄牙和西班牙側重於對資源和財富的掠奪,而荷蘭則更傾向於拓展和壟斷海上貿易,並真正地將其提升爲增強國家實力的戰略資源;葡萄牙和西班牙多采用暴力手段直接在殖民地任命總督進行管理,而荷蘭則創造性地開設公司經略其殖民統治和種植園經濟。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第3張

應該說,上述變化主要源於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維護和拓展自身利益上的差異,而資產階級更富活力和生命力的戰略手段也順應了歷史的發展,逐漸成爲了時代的主流。海洋強國戰略不僅在國家層面可以實現一個民族的崛起,同時也能夠促成整個世界的變化。

儘管葡萄牙、西班牙與荷蘭的海洋強國戰略仍然處於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沒有成熟的戰略調整機制使其得以從“海洋崛起戰略”轉換爲“霸權維持戰略”,同時這些國家直至今日也均滑落爲地區秩序的重要一員,也無力在干預全球事務的變化。在隨後的由主權國家主宰的殖民時代中,海洋也真正藉由大國的戰略選擇,迸發出了改變地區和影響全球的潮汐之力。

三、荷蘭的變遷

1、“魚骨之上”的荷蘭

首先,荷蘭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17 世紀時,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封建生產關係被逐步削弱。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在沿海省份中,封建剝削關係被農業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迅速取代,農業生產力得到了最大的解放。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第4張

農業技術更爲先進,各種農產品的產量大大提高,充足的糧食、油料和蔬菜已能向國內的人民提供,畜牧業在人口稠密的荷蘭省、澤蘭省、弗里斯蘭省都很發達,以對外輸出奶製品聞名於世。捕漁業是荷蘭省和澤蘭省原始的經濟基礎,而且仍然是沿海各省有成效的生產活動之一。

2、海上馬車伕淪爲歐洲二流國家

前後達 20 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雖然西班牙在國防上沒有徹底敗給英國,但從總體上說,西班牙水上整體實力大幅消弱。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勢力大爲下降。從此“海上馬車伕”淪爲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爲海上霸主。

在戰勝荷蘭以後,英國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美洲的東、西印度公司,在地中海的利凡特公司,在沙俄的莫斯科公司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殖民收入巨增,爲英國本土的工業資本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物質上的保障。

英荷戰爭之後,英國資產階級向世界證明了其資本主義共和國的強大力量,具有一定的威懾力,這種強力迫使那些英國的殖民地服從於英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法律,屈服於英國本土的政治統攝之下而不敢輕舉妄動,服從於英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法律。

曾被譽爲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爲何從輝煌走向沒落? 第5張

英荷之間的三次戰爭則就此落下了帷幕。戰爭的結果對於以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而言,是“商業資本從屬與工業資本”;對於海軍戰略來說,在這三次戰爭中,其基本內容則已轉變爲制海權的爭奪,誰控制了海洋就等於控制了世界。

結語:

荷蘭作爲一個佔統治地位的商業國家向衰落的歷史,就是一部商業資本從屬於工業資本的歷史。英荷戰爭打醒了西方列強,致使荷蘭在軍事、國家實力上明顯處於下風狀態。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以原殖民地爲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略魔爪遍佈世界各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