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爲何世界名畫中除了《蒙娜麗莎》大多都表情嚴肅呢?

爲何世界名畫中除了《蒙娜麗莎》大多都表情嚴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論中外,大家拍照時總會嚷幾個口號,就爲展現出整齊如一的笑容。而在你的印象中,除了《蒙娜麗莎》,有幾幅世界名畫中的人是面帶笑容的?爲什麼他們大多不苟言笑、表情嚴肅?

有人認爲,以前的人之所以不愛笑,可能因爲當時衛生條件不好,大家都是一口壞牙,所以不便露齒。但也有人說,正因爲大家的牙齒都不好,所以一口壞牙並不會削弱一個人的魅力。

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時期,首相帕默斯頓勳爵是著名的“高富帥”。雖然他曾在打獵時磕掉幾顆牙,但還是被稱讚有着“驚人的英俊臉龐和健美身材”。晚年的他安上不穩定的假牙後,形象開始滑坡—因爲害怕假牙飛出,他的演講總是磕磕絆絆,常在議會上招來反對黨人的嘲笑。

如果不是牙齒,那還會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有個很簡單卻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實:作畫持續時間太長,保持燦爛的笑容太難了。

從文化氛圍來說,以前人們對微笑的認知和今天也大不相同。17世紀的歐洲,在生活和藝術作品中展示笑臉的一般都是窮人、浪子、酒鬼、天真的人和賣唱賣笑的表演者。對上層階級來說,展示笑臉是不合禮儀的。所以藝術家很難說服自己的模特笑,況且有錢的紳士纔會僱畫家爲自己作畫,更不會在畫中笑了。

爲何世界名畫中除了《蒙娜麗莎》大多都表情嚴肅呢?

14世紀60年代末,來自西西里島的畫家安東尼洛達•梅西納曾敢爲人先,創作了不少帶着微笑的肖像畫。比如,他曾畫過一位紳士,雖沒露牙齒,但臉上的酒窩、眼角的笑紋,都表現出了罕見的愉悅情緒。這位紳士的笑容也許不算傾國傾城,但在當時已是個大突破。

美國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曾在1890年爲埃莉諾•布魯克斯小姐畫過一幅肖像畫。這位小姐在初稿中露出的是溫暖而恬靜的微笑,但到正式定稿時又變成了冷漠臉。最終選擇到底是屈從於甲方,還是因爲畫家本人對肖像審美的不確定,很難考證,但這些來自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努力試圖畫好微笑,至少說明這已是世界性的難題。

要看到最好的笑容,還是得把目光投向社會底層。17世紀的荷蘭畫家們着迷於記錄生活,並刻意尋找其中的笑容,其中最有成就的可能是格里特•範•霍索斯特。他創作了許多展現人們在深夜小酒館裏吃飯、喝酒、唱歌的作品,細節十分豐富,在日後也成爲他的代表作。他在1624年創作的《大笑的小提琴家》是個極好的例子,展現了底層階級有趣的生活場面。

爲何世界名畫中除了《蒙娜麗莎》大多都表情嚴肅呢? 第2張

19世紀中葉,攝影技術誕生,微笑漸漸成爲拍照時的標配表情。此後許多現當代藝術家所描繪微笑既不是爲了表達溫暖友善,也不屬於荷蘭畫派的土俗氣息,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隱喻。

肖像畫往往不是展現你真的是誰,而是展現你想被人記住的樣子。政客對此尤爲敏感,比如美國總統林肯。他的許多同事都說他非常有幽默感,在一些非正式的照片中,他看起來像一位慈父。但在攝影師亞歷山大•加德納攝於1863年的照片中,他的表情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嚴肅的狀態,以至於今天人們對他的印象依然是嚴肅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