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施利芬計劃:一個差點改變世界的臨終遺願

施利芬計劃:一個差點改變世界的臨終遺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70年,路易·拿破崙皇帝的法國政府,在對普魯士的戰爭中慘敗。普魯士人在法國共同邊境的戰鬥中摧毀了法軍,然後長驅直入,包圍並攻陷了巴黎。爲了消除任何未來的來自法國的軍事威脅,新統一的德國吞併了阿爾薩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內的洛林的一部分。

法國軍事工程師沿着240公里法德邊界的四個城市爲中心,構築了一系列堡壘。東南從瑞士的堅不可摧的屏障阿爾卑斯山開始,堅固的混凝土堡壘從貝耳福、厄比納爾、土爾和凡爾登伸展開來。在厄比納爾和土爾之間設計了一個寬闊的缺口,作爲準備敵人進入的巨大陷阱,然後用從掩護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體中發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殲滅。凡爾登以北約32公里,就是盧森堡、比利時和崎嶇的阿登山區。

面對着這種難以克服的棱堡,從1891年到1905年任德國總參謀長的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伯爵,設計了一個通過廣闊的比利時平原侵入法國的戰略。這個小小的工業化國家,提供了有充分鐵路、公路、河流和運河的一條不費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國的邊境是不設防的。史裏芬將軍對於比利時在列日和那慕爾面向德國的設防據點感到憤怒,他抱怨它的軍事防禦旨在“……阻止德國侵入其領土,但它對法國的邊境卻不設防。”對於比利時擔心德國而不擔心法國的原因,這位將軍裝作不知道。

施利芬計劃:一個差點改變世界的臨終遺願

施利芬這位能幹的戰略家,是軍事史上博覽羣書的人物。他從坎尼之戰中得到許多啓示,漢尼拔用包圍兩翼和後衛擊敗了較強的羅馬人。施利芬將軍的相似的計劃集中在梅斯,這是一個最靠近法國邊境的德國城市,距離巴黎285公里。

以這個築壘地區爲樞軸,由79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過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面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八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像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國人在這個繞着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面。

如果法國士兵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把八個德國固守師趕向萊茵河,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德國人將從後面來攻打法國人。法國的要塞炮只面對德國,不能轉向西面來對付從法國方面進攻的德國人。

施利芬制訂的戰略,包括一支10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利芬只在東線安排10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爲止。在他臨終時,這位偉大的戰術家據說曾強烈要求:“戰爭一定會來……要加強右翼。”

他的繼任人毛奇將軍改變了這個計劃,以應付他認爲是不同的情況。他不去加強右翼,反而減少右翼的實力三分之一,在左翼增加了八個師——此舉對法國是幸運的。由於其他障礙和延誤,毛奇縮短了以梅斯爲樞軸而轉動的德國入侵戰線,以致他的部隊在開到巴黎的東面後沒有對巴黎形成包圍。幾個星期後,當德國人企圖用正面突擊攻佔巴黎時,他們在馬恩之戰中被擊退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