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董卓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一方勢力的?

董卓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一方勢力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桓帝延熹年間的一天,上千頭各色牲畜浩浩蕩蕩行進在隴西臨洮鄉村間的一條小路上。這些牲畜盡是羌族各個首領,趕去要贈送給在鄉村間居住的一位少俠的,這位少俠正是董卓。

董卓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一方勢力的?

少好俠

董卓字仲穎,少年時好行俠仗義,常常去羌族的領地遊玩,也與羌族各個首領豪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曾經在耕種的時節,把自己的耕牛殺了以此來寬待前來看望他的朋友。他爲人粗略豪邁,武藝超羣,臂力過人,常常佩戴兩副箭囊,能左右馳射。由是以健俠知名鄉里,被州里徵爲兵馬掾,負責巡邏守備邊塞。

桓帝末年,朝廷下令從六個郡(據考證爲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徵召良家子弟爲羽林郎,董卓也在其中。

所謂羽林郎就是郎官。漢朝時會選擇一些功臣貴族子弟或者親屬出任羽林軍,主要負責守衛皇宮和保護皇帝的安全,且隨時聽從皇帝的差遣。而羽林郎則相當於羽林軍中的一個隊長。由於親近皇帝,所以立功晉升的機會也很多,當時被視爲出仕的一條重要途徑。

董卓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一方勢力的? 第2張

羽林郎

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董卓在爲郎官時立了功,還是因爲他有在羌人居住地生活過的原因,公元166年,即漢桓帝延熹九年,董卓被中郎將張奐徵爲軍司馬,一同出征去平定鮮卑與羌人的聯合叛亂。第二年,董卓大破漢陽叛亂羌人,以此有功被封爲郎中,朝廷還賞賜了他九千匹的縑帛,他卻把這些縑帛全部分給了他手下的將士們。他當時說道:“得到封賞的雖然是我,但是真正立功的卻是將士們。”

自此以後,董卓的人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先後出任幷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所謂西域戊己校尉,是負責西北防禦和處理西域少數民族事務的最高長官。一路下來,終於在漢靈帝熹平年間,在被時任司徒的袁隗提攜爲掾吏之後,升遷做到了幷州刺史。

不得不承認董卓武略過人是少有的將才。據《英雄記》記載“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尤其是在跟隨張溫征討邊章韓遂之亂的時候,大破邊章韓遂斬首千餘級,並且在征討先零羌人部落的時候,以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施巧計全軍而還。當時張溫統帥六軍攻打隴西,只有董卓一支軍隊沒有受到損失。

羌胡

中平六年何進被宦官所殺,董卓趁亂進京把持朝政,由於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兵少,於是命令手下士卒白天浩浩蕩蕩進城,夜晚換上平民的服裝潛出城去,第二天又旌旗招展的進城,如此數日,洛陽城中無人知道董卓到底帶來了多少兵。

董卓不但有將才,作爲軍閥,卻也很懂得籠絡人才。他與呂布誓爲父子的故事爲世人所熟知。呂布斬丁原來見董卓這一段,在小說中這樣寫到“卓大喜,置酒相待。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將軍,如旱苗之得甘雨也。’”一句“卓先下拜”把董卓的禮賢下士寫的殷切到了極點。

還有一個漢末很難得卻被埋沒的將才徐榮。徐榮,遼東襄平人(另說玄菟人)。他本是漢朝邊關守將,董卓特別信任他,曾經任用他所舉薦的公孫度爲遼東太守。在十八路諸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就是徐榮在樑東之戰擊敗孫堅,多虧祖茂戴着孫堅的赤罽幘引開了徐榮,孫堅才得以逃脫。而後徐榮又爲敗退的董卓部隊斷後,擊敗了前來追擊的曹操,曹操也險些喪命,是曹洪把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才脫逃險境。

在董卓的手下聚集了大批這樣的漢末知名的武將,比如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李蒙、王方、楊定、胡軫等等,都是勇武過人的將領。當時,朝廷因爲忌憚日益強大的董卓,而下詔將他調任京師做太傅,他手下的這些將領士卒紛紛攔截車輛不讓他走,最後他不得不上書請求留在西涼。而後朝廷又遷董卓爲幷州刺史,要求董卓交出兵權給皇甫嵩然後去幷州上任,他的手下們盡皆請命要求跟着董卓一起去幷州,董卓不得不又上書給朝廷說道:“臣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天恩誤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爲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

董卓不但重視籠絡人才,還很注重與當時的名士結交。他一入京師就解除了黨錮,還重用周毖伍瓊這兩個名士,他們所舉薦的許多人都被董卓重用而出宰州郡。他聽說自己以前的老上司張奐在弘農華陰縣居住生活拮据,就派自己的兄長給他送去了一百匹縑帛。

蔡邕是當時天下聞名的學者,被譽爲漢末第一國士。當時他正在吳會避難,董卓數次下令徵召,蔡邕都託病不肯就,雖然後來是被董卓恐嚇而重新出仕的,但是董卓對蔡邕非常的看中,曾經一月三遷其官,拜爲侍中,到長安以後又升爲左中郎將,每有大事都會和蔡邕商議,而且言聽計從。在董卓要殺盧植的時候,正是蔡邕的勸諫纔沒有動手。董卓欲要自稱尚父,也是蔡邕勸諫董卓說道“昔武王受命,太公爲師,輔佐周室,以伐無道,是以天下尊之,稱爲尚父。今公之功德誠爲巍巍,宜須關東悉定,車駕東還,然後議之”董卓纔沒有實行。當時董卓經常乘坐皇家御用的金華青蓋的車子,蔡邕藉着地震的時機再次勸諫董卓,說道“地動陰盛,大臣踰制之所致也。公乘青蓋車,遠近以爲非宜。”董卓遂改乘了金華皁蓋車。董卓對蔡邕的這種看重也使得他贏得了蔡邕的感激,小說中,當董卓被殺之後,蔡邕因感懷一時知遇之恩,伏屍而哭,最後被王允所殺。

董卓生前殺過很多人,可是他被呂布殺死的時候,他的主薄田儀和衆多僕人不顧性命的去搶奪他的屍首。他的部將們轟然造反,殺徐榮,敗呂布,攻破長安城,終於“屍王允於市”給董卓報了仇,並且收董卓殘骸安葬於郿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