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服務過五任主公的賈詡爲何還能安享富貴?

服務過五任主公的賈詡爲何還能安享富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服務過五任主公的賈詡爲何還能安享富貴?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三國的謀士羣裏,賈詡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毫無忠誠度可言,先後爲牛輔、李傕、段煨、張繡、曹氏效力,但不僅沒被人罵作“五姓家奴”,還到處受歡迎;他一生中獻上多條毒計,甚至還被視爲東漢大亂的罪魁之一,但他卻能位至三公,最終在榮耀等身中壽終正寢。

賈詡是一個現象級的謀士,在他的身上,呈現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人格,而這正是他“成功”的祕訣。

服務過五任主公的賈詡爲何還能安享富貴?

第一,純粹的理性、絕對的利己

如今有一種人,爲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可以不受任何正義、道德、規則、忠誠等感性概念的羈絆。這類人,我們稱之爲“精緻利己主義”。

賈詡就是這樣的人,只不過他的目的是在亂世中安身立命。以這種人生態度爲指導,他面臨任何複雜的局面都能保持絕對的冷靜與理性,從而發現常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路子,如同擁有上帝視角。

比如在早年間,賈詡因病從郎官之位離任、返回家鄉涼州。當時,西北常年發生氐、羌叛亂,他們殺人越貨、謀財害命,尋常人落在他們手上休想活着離開。巧的是,賈詡就碰上了這種事,只見他不慌不忙,告訴這些叛軍:“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放我一馬,我家定會以重金相謝。”

段公是誰?大名鼎鼎的段熲,字紀明,東漢後期的“涼州三明”之一(另外兩位是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他曾在西北統軍十年之久,與羌人作戰累積達180次,斬殺近4萬人,是平定羌亂的頭號功臣。因此,聽到這位大神的名號後,那些叛軍幾乎嚇出一身冷汗,當即就放了賈詡。

乍一看賈詡只是靈機一動而已,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不太對勁:兩漢經學盛行,儒家士大夫奉行人倫與孝道,一般人哪會想到這種“裝孫子”的方法爲自己脫困?就算有,情急之間,表現也不大可能正常。而賈詡能在電光火石之間,讓一羣兇惡的叛軍深信不疑,可以想象他當時的神情、姿態一定十足地以假亂真。“裝孫子”都能如此理直氣壯,試問幾人能做到?

隨着涼州軍進入洛陽,賈詡在董卓的女婿牛輔麾下服務。隨着董卓、牛輔陸續被殺,賈詡提出了他人生中最惡毒的計策(沒有之一):鼓動李傕、郭汜、張濟等將領,糾集人心惶惶、亂成一盤散沙的涼州兵反攻長安,讓當時自覺勝券在握的王允、呂布猝不及防,一舉扭轉了局面。

賈詡提出這一主意,自然是出於自身的安危考慮。當時的王允擺出了一幅對涼州兵馬窮追猛打的架勢,作爲董卓舊部,賈詡怎能獨善其身?

但他的這一計謀,客觀上卻改變了歷史的發展。董卓專權、關東兵起,當時的東漢帝國亂象初露端倪;但這只是苗頭,王朝的整體架構還未摧毀。隨着董卓被誅,士大夫掌握權力,天下理論上存在撥亂反正、懸崖勒馬的機會。

但隨着李傕、郭汜起兵,漢獻帝與囚徒毫無二致,朝綱徹底崩壞,關中、關東徹底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因此,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時感嘆:“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唯有如此之甚。”

在接下來的大混戰中,無數人才淪爲了軍閥鬥爭的炮灰,但賈詡卻遊刃有餘地在各個諸侯間橫跳,而且到哪兒都吃香。

首先,看到李、郭惹得天怒人怨後,賈詡果斷地投靠了自己的老鄉段煨,避免被拖下水;

隨後,當察覺段煨對自己表面熱情、內心戒備時,賈詡經過精挑細選,轉投同出自涼州、迫切需要謀士的張繡(張濟之侄);

在新的陣營,賈詡果然找到了最稱心如意的平臺,張繡對自己幾乎言聽計從、由裏至外的尊敬,生平所學都得到了施展的機會,得主如此、夫復何求?

但接下來,在斷定天下各股勢力的發展前景、算計各方的訴求後,在官渡之戰前夕,賈詡推動張繡拒絕強大的袁紹,選擇了相對弱小且與張氏有血仇的曹操,成功實現了張繡集團的和平“上岸”;

在曹氏陣營期間,賈詡再次獻上毒計,幫助曹操以離間計成功擊潰韓遂、馬超,讓自己老家的涼州武裝徹底退出三國舞臺;

隨後,面對着接班人之爭,賈詡一句輕巧的:“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既客觀上幫助了曹丕,卻又讓自己毫無提前站隊、干涉立儲之嫌,讓曹操、曹丕兩代領導人都對自己十足地滿意。

曹丕繼位後,封其爲太尉、與其聯姻。後來,賈詡於77歲高齡去世,終魏之世,侯爵一直被子孫承襲。

由上可見,如果把曹氏父子分開算,賈詡先後爲六位主公服務,提出的計策大多極盡陰狠毒辣。但除了害怕他的段煨,其他人都對他高度認可。他之所以能如此受歡迎,除了自己確實“有用”外,還得益於人格的另一面。

第二,在利己的基礎上,卻有向善、忠誠的一面

我們如今所指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一切活動都以利己主義爲核心,而且還能把自己損人利己的手段解釋成一種合理的存在。這類人,絲毫沒有體諒、照顧他人的“共情能力”。

但賈詡卻不一樣,他的利己,基本源於迫切的生存需要。在此基礎上,他不損人、不居功、知進退,甚至還儘量行善。

比如,在鼓動李傕、郭汜大鬧關中後,面對二人的真誠感謝,賈詡堅決推辭了侯爵、尚書僕射之職,體現自己並非爲了榮華富貴而起事;

隨後出任尚書期間,他啓用了一些出色的人才;身處混亂中心,也儘量扶危濟困,並且盡力匡正李、郭的舉止;

後來李、郭等人在長安混戰,還是賈詡出面調解安撫,並且促成了漢獻帝以及衆多大臣被成功釋放。

李、郭之亂,賈詡雖出於自保的目的,屬實罪無可赦。不過,他能在衆人各逞其欲的大環境下保持高度自律、儘自己所能彌補過失,你可以說這是虛僞,但不能否認亡羊補牢的價值。

在曹魏期間,雖然自己屢建奇功,且幫助曹丕成功奪儲,但賈詡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一來不是曹氏嫡系,二來總是提出陰狠的計策,兩者疊加,極容易招人嫉妒、猜忌。於是他從不居功自傲,也不與其他人私相結交,確保遠離殘酷的權利博弈場。

此外,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時,賈詡的建議也不失於客觀、高明,體現出了自己真誠爲主分憂的初衷。

比如,在收服荊州後,當曹操作勢發兵江東,賈詡曾進行阻止,理由是:相對於大動干戈,挾征服劉琮之威、收江南人心,則“可不勞衆而江東稽服矣”。事實證明,動武確實是最糟糕的選擇。

未能阻止曹操掉坑,賈詡後來又試圖勸阻曹丕重蹈覆轍。當曹丕問他該對東吳還是蜀漢開戰時,賈詡的建議是誰都不打,理由是“吳、蜀雖小國,但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隨後進一步指出:當時的曹魏,沒有人是孫、劉二人的對手,當下應當先文後武、以待時變。曹丕沒有聽從這種“潑冷水”似的清醒論斷,發動了江陵之戰,果然師出無功、讓自己灰頭土臉。

綜上,縱觀賈詡的一生,雖然機關算盡、毒計頻出,先後歷經五位主公,竟能不招人嫉恨,反而享盡富貴、壽終正寢,原因無他:跳槽、獻計的目的是生存,但在必要的“利己”之後,他總能體現出“共情”能力,以超高情商關注身邊人的訴求,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替人分憂。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