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愁——這麼大的江山,我死之後,交給誰來坐?

長子朱標

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傳說爲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爲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請浙江名士宋濂等人爲太子的老師,希望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精心培養25年之後,朱標已經38歲,繼承父親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標的身體熬不住。1392年1月,朱標從陝西視察回來後,身上長了個大肉瘤,折磨得寢食難安,異常痛苦。朱標的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經死了,伺候父親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僅14歲,日夜守在父親身邊,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動中國”的孝子人物。他是個偏腦袋,朱元璋給他起了個“半邊月”的綽號。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在知識分子中間長大,知識淵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

朱標病了4個月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標還是不幸早逝。對於勤懇的老皇帝來說,這是極爲罕見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喪子之痛——接班人沒有了,整個帝國的命運怎麼辦?那麼多大將手握重兵,怎麼節制?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沒有上朝。

朱允炆將3個年幼的弟弟照顧得十分周到,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裏。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周王、晉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還差點兒被廢了王號。晉王外表殘暴,違法亂 紀,然而本質上是個膽小鬼。魯王是個天大的蠢貨,爲長命百歲,亂吃丹藥,把眼睛吃瞎了。其他的王子有的殺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幾個成器的,卻是舞文 弄墨、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藝術家

 

 老皇帝一聲長嘆

現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標次子朱允炆PK了。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第2張

朱元璋對朱允炆抱着一種複雜的感情,對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憂:他柔弱的肩膀,能擔負得起治理國家的重任嗎?這麼仁柔,跟個兔子似的,多麼大的缺陷啊。做皇帝,必須有獅子、老虎的硬漢性格,否則必定會被政壇上的獅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儲問題,曾經悄悄徵詢過大臣的意見。他問翰林學士劉三吾:“太子死了,皇長孫(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國家必須選對人,我想讓燕王接班怎麼樣?”

劉三吾是知識分子,你問他誰當儲君,他當然只推薦自己的同類。他頭搖得像撥浪鼓:“立燕王絕對不行!如果立燕王,那麼秦王、晉王怎麼辦?皇長孫朱允炆四海歸心,大家都擁護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覺。”

文官們擁護朱允炆,因爲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臺後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軍事化的高壓獨裁。朱元璋的統治太過猛烈,官員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久下去沒人吃得消,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孝”就是奪取皇位繼承權的祕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將“孝”進行到底。

 

朱元璋欣賞四子朱棣的“武”

對於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確實非常欣賞,尤其欣賞他的“武”,這是朱允炆不具備的特殊優勢。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第3張

朱棣是聞着戰爭的硝煙味長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於南京,正是陳友諒大舉進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歲封燕王,17歲迎娶徐達的長女,20歲就藩北 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彎弓射大雕不在話下,尤其喜歡打仗,智謀過人,知道怎麼打勝仗。作爲罕見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謂一代“戰神”。現在他 33歲,正當青春年少。

論才能和胸襟,朱棣都勝過朱允炆。一次,大家在宮裏看賽馬。朱元璋出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沒有打仗經驗,所見不過平凡瑣事,憋足勁想出“雨打 羊毛一片氈”,軟綿綿的,沒什麼味道。而朱棣見過世面,巧對“日照龍鱗萬點金”,氣魄宏大,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爲衆藩王之首,與寧王、晉王、肅王、秦王等沿長城一線封國,爲天子守邊,抵禦北方蒙古人的侵犯,號稱塞王。朱元璋允許他們擁有 3000人的護衛,最多的可以達到1.9萬人。燕王、晉王、秦王勢力最強,多次奉詔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藍玉這樣的大將也要聽塞王指揮。尤其是燕王朱 棣,負有控制北部門戶的重任,能夠直接指揮的軍隊多達30萬人,軍中大小事自己裁決,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彙報。

1390年,一場戰鬥使年僅30歲的朱棣威名遠揚。那年元旦剛過,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晉王分兵合擊,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兒不花。

朱棣首先派出幾股哨兵四出偵查,摸清乃兒不花的確切位置。3月,天下大雪,千里荒原上銀裝素裹,車馬輜重行進十分困難,士兵們凍得直打哆嗦。將領們請求燕王安營紮寨,等大風雪過後再想辦法。

朱棣說:“戰機就擺在你們眼前,你們怎麼看不見呢?這正是出奇制勝的大好時機!”命令大軍頂風冒雪,快速而進。大軍出現在乃兒不花面前時,他竟然還在帳篷裏烤火。

朱棣圍而不殲,派乃兒不花的好朋友、降將觀童勸降。乃兒不花知道是雞蛋碰石頭,只好請降。朱棣擺酒設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兒不花感動得眼淚嘩嘩的,主動要求勸降咬住。

朱棣第一次大規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獲全勝,讓朱元璋非常高興,賞賜寶鈔100萬錠,誇讚朱棣:掃清沙漠裏的蒙古人,就全靠你了!

而另一路晉王,生性怯懦,一踏上當年成吉思汗征戰的土地,就兩腿發虛,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連個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的血統帶來麻煩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類,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傑出,更適合當皇帝。但是,血統卻給他帶來了大麻煩。他真的是龍子嗎?

江山當然只能交給親生骨肉坐,必須是純種的龍種,就是說是馬皇后所生。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延續幾千年,朱元璋跳不出這個框框。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第4張

朱棣可能不是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會選朱棣接班。

朱棣可能是一個妃子生的,或許這個妃子還是少數民族。有可能是高麗人,究竟是北方高麗民族,還是來自朝鮮半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稱朱棣的媽媽是元順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據管理宗廟祭祀、禮樂的官方機構太常寺的記載(現已丟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標、秦王和晉王,跟馬皇后沒什麼事兒。而另外一個妃子生了朱棣,這個妃子就是石頁妃。

朱棣稱帝后纂改《太祖實錄》,把能得到的資料全部纂改,拼命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生的,還拿出很多證據證明他當皇帝是合法的,證明朱元璋有意傳皇位給他。

而朝鮮的一條史料足以戳穿朱棣的謊言。1389年,朝鮮使臣權近等人在北平拜謁燕王,回國後寫了一本《奉使錄》。裏面說,他到北京燕府去見燕王,可是很不 湊巧,那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媽媽的忌日,燕王不見客人。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說朱棣不是馬皇后親生。

朱元璋艱難決定:立16歲的朱允炆爲皇太孫

只有嫡長子繼承皇位,大家才擁護。朱棣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所以經過權衡,朱元璋作了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立16歲的朱允炆爲皇太孫。這讓朱棣十分窩火, 十分不服氣。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長孫朱允炆的背,譏諷地說:“沒想到我侄兒還能有今天的榮耀啊!”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見,厲聲責問朱棣:怎敢對皇長 孫如此無禮?朱允炆急忙打圓場,纔沒讓朱棣十分難堪。

立皇太孫的第二年,朱元璋還是擔心朱允炆太文弱,壓不住陣腳,管不住軍隊,於是開始大殺功臣,藍玉、胡惟庸集團先後被清洗。

歷史的眼光來看,朱元璋當初的選擇是個錯誤。如果選朱棣當皇帝,就不會出現後來歷時4年的內戰。但歷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淚,它只相信實力。朱棣發 動戰爭,將朱允炆趕下臺取而代之。爲抹殺篡權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穩,朱棣拼命說謊,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指“馬”爲母,萬不得已……

 

 朱元璋“卸磨殺驢”打下江山賜毒酒

朱元璋思考元朝失敗的原因,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這麼快就失敗,是因爲朝廷沒有權力。權力都在地方手上掌握着,導致國家出大亂子。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第5張

朱元璋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將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他1376年完成地方政治體制改革,4年後進行中央政治體制改革,把地方和中央的大權都抓到自己手裏,防止權力旁落。他在法律上以猛治國,刑用重典,手腕穩、準、狠,跟秦始皇的嚴刑峻法差不多,以嚇唬官員、百姓不敢犯罪。

想當年,君主何等融洽!

那是在1370年,朱元璋論功行賞,封6人爲公爵——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他們是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精英中的精華、英雄中的勇士!

28位大將軍被封爲侯爵: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郭子興(已去世)等。在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兩級,地位十分尊崇。陸游的夢想——“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而這些人比陸游幸運得多,封公封侯,總可以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了。

正是他們出生入死,東征西討,才換來朱元璋的大明天下。

朱元璋也待他們不薄,給予高官厚祿,賜給他們大量土地,也算對得起他們。韓國公李善長做中書省左丞相,魏國公徐達做右丞相,曹國公李文忠做軍隊一把手(大都督)。

這34個人總共擁有38194戶佃農,供養他們,人均達到1123戶佃農。朱元璋還跟他們攀親戚,把郭英的妹妹納爲自己的寧妃,把馮勝、藍玉、徐達的女兒嫁給皇子,把公主下嫁給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人的兒子。

這些軍事貴族戰功大,享有很高的社會特權。朱元璋還頒給他們一枚神物——鐵券。有鐵券,人就跟貓一樣,好像有九條命,死過一次還能轉世。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

 

功臣多是朱元璋的安徽同鄉。“徽官”掌握全國的軍政大權,結成淮西集團,傾軋其他的政治集團。當時的詩人貝瓊眼中看到的達官貴人多半是安徽人——

“兩河兵合盡紅巾,豈有桃源可避秦。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第6張

但是,鐵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復活的神藥,而是引誘功臣加速犯錯、加速自殺的速死鐵牌。仗着有鐵券,不少人迅速腐化變質。殺人傷人、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污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只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常識:伴君如伴虎,功高則震主。功臣太強,讓朱元璋感到害怕,夢裏都擔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別人的階下囚。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只有殺,才能確保他以及嗣君控制住軍隊,不丟寶座。

他扣在功臣頭上的罪名也非常模式化:謀反和連坐。只要想殺人,肯定有人站出來揭發他謀反。因爲沒有什麼罪名比這兩條更毒辣、更方便,而且一查一個準。誰敢讓他不爽,誰敢逾越雷池一步,那無異於找死。他一殺就是一家人,有的殺人手段十分殘忍。

肅反運動一波接一波,朱元璋先後肅清胡黨、處理空印案、郭桓案,逮捕爲害百姓的官吏,幾場大案,殺戮官吏接近10萬人,試圖用別人的鮮血澆滅自己心頭的怒火。

德慶侯廖永忠的免死鐵券,第一個成爲空頭支票。他在很多戰鬥中有功,特別是在鄱陽湖之戰中殊死戰鬥。他還淹死小明王,掃除朱元璋稱帝的障礙。1375年,朱元璋將其殺死,理由是他私自穿繡有龍鳳圖案的衣服。穿皇帝的衣服屬於逾制,等同於有篡國奪權的野心。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活活鞭打而死。朱亮祖原是元朝的一員猛將,作戰非常勇敢,雖被明軍多次俘虜,但從不求饒,誓死不降,一副要殺要剮全憑你處置的勁兒。朱元璋非常欣賞他的勇敢,委以重任。他曾經參加平定四川的戰役,因爲擅殺部下,被皇帝取消獎賞。他鎮守廣東,仍然惡習難改,鞭打當地官員,接受富商賄賂,做了很多違法犯罪的事情。番禺知縣道同給朱元璋寫祕密材料,揭發朱亮祖的罪行。朱亮祖反咬一口,污衊道同對他傲慢無禮。對大官傲慢無禮,就等於自取滅亡,將道同判處死刑。朱元璋將朱亮祖父子召到南京,用鞭子活活打死。

1384年,臨川侯胡美因爲犯禁被處死。

 

朱文正被鞭打而死。他是朱元璋的親侄兒,堅守江西南昌城85天,阻擋住陳友諒的瘋狂進攻,爲朱元璋取得鄱陽湖決戰的勝利奠定基礎。他後來嬌縱不法,公然搶奪婦女,玩膩了就投到井中淹死。還割人舌頭,殘暴不法。還用龍鳳圖案裝修自己的寢室。朱元璋親自到江西將他逮捕,幽禁於安徽,將他的50多名部下割斷腳筋,整成殘廢。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竟然有驚人內幕? 第7張

曹國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南征北戰,立下不朽功勳。他能文能武,1383年任大都督(軍隊最高領導人)兼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南京大學校長)。李文忠曾經批評皇帝太依賴宦官,對待官員太苛刻。他居然被毒死(有的說是病死),理由是——禮賢下士,周圍知識分子太多,難道你想搞小動作不成?臨死前,他對朱元璋說,我給你一句忠告:要少殺人,防止宦官作惡。朱元璋聽了,猜測是幕府教唆他這麼說的,大怒,把所有的幕府全部殺了,李文忠身邊的醫生、奴婢60多人全部滅族。不過,朱元璋還是採納他的部分意見:禁止宦官干政,不許他們讀書識字,否則剝皮處死。

開國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忠厚老實,和朱元璋從小玩到大,膽子很小。朱元璋還在當吳王時,故意把徐達灌醉,扶他到自己的大王牀睡覺,試驗一下他有多大的野心。徐達酒醒後,嚇得魂不附體,在朱元璋面前叩頭謝罪,如搗蒜一般。朱元璋看了哈哈大笑。

就是這個老實人,1385年,因爲他老婆說錯一句話,朱元璋派人把她殺了。

徐達的妻子謝氏是謝再興的女兒。朱元璋擅自作主把她嫁給徐達,沒有通知謝再興,謝再興因此懷恨,投奔張士誠。朱元璋最痛恨叛將,對他的女兒大概也恨屋及烏。

謝氏武功很好,使百斤大鐵錘,有萬夫不擋之勇,就是缺心眼兒,心裏藏不住話。謝氏入宮朝賀時,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見皇宮金碧輝煌、十分氣派,忍不住對馬皇后誇獎:“你家真不錯,太好了!我家沒有你家好啊!”竟然被朱元璋聽見,你難道想弄個大皇宮不成?朱元璋又想起他父親叛變的往事,十分不爽。他在宮中設宴款待徐達,席間觥籌交錯之時,派勇士到徐府殺謝氏。勇士身手十分了得,殺掉謝氏後回來向朱元璋覆命,宴席還沒散。朱元璋高興地對徐達說:“你就放心吧,今後可以免除滅門大禍了!”徐達聽着發暈,回到家裏,看到妻子冰冷的屍體,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可是面對殺妻之恨,他不敢說個不字,連一點恨意都不敢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