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瑞麟臨戰逃跑,爲何卻沒有被皇帝治罪呢?

瑞麟臨戰逃跑,爲何卻沒有被皇帝治罪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瑞麟出身於葉赫那拉氏,跟慈禧是一個老祖宗,按輩分,慈禧還得叫他一聲族叔。與漢人不同,滿人不用參加科舉便可做官。靠着先天的政治優勢,瑞麟年輕時就到太常寺當了贊禮郎,就是在皇家的祭祀大典上讀祝文。別看職位不高,可作用重要,每逢祭祀活動,讀祝文是必有的環節。瑞麟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凡是他讀過的祝文不僅零出錯,而且聲情並茂,深得領導賞識。

瑞麟臨戰逃跑,爲何卻沒有被皇帝治罪呢?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道光在太廟主持祭祀活動,盛況空前。祭祀開始後,瑞麟跪在地上,手持祭文,讀得抑揚頓挫,有板有眼,在場的人都被他的聲音所傾倒。一旁的道光也不住點頭稱讚,心想,原來天下還有如此好的嗓音。不久,瑞麟便由七品官升成了五品官。看到皇帝如此賞識自己的嗓音,瑞麟回家後更加拼命地練習讀祝文,有時甚至廢寢忘食。一年後,瑞麟被提拔爲太常寺的負責人,從五品升到了四品。

到了道光三十年時,瑞麟連跳兩級,當上了文化部副部長,成了二品大員。三年之內,瑞麟的升職速度猶如坐上火箭一般,着實羨煞了一羣官場中人,有人甚至寫下了“十年寒窗苦,不及一聲嗥”的詩句,來諷刺瑞麟。

道光去世後,瑞麟的晉升腳步並沒有停止。與老爹一樣,咸豐也喜歡瑞麟的好嗓子。於是瑞麟繼續受到器重。咸豐三年(1853年),瑞麟當上了軍機大臣兼內閣大學士,成了權傾朝野的宰輔。從七品到當朝宰相,絕大多數官員可能要奮鬥數十年,甚至一生都沒戲,而瑞麟只奮鬥了六年。

瑞麟臨戰逃跑,爲何卻沒有被皇帝治罪呢? 第2張

不過靠嗓子上位的他也不是一無是處。在剿滅太平軍北伐隊伍時,他毫不手軟,把農民軍殺了個人仰馬翻,這也成爲瑞麟的重要政績,給他帶來了“巴圖魯(滿語‘勇士’)”的封號。

咸豐八年,爲了防止英法聯軍從天津塘沽進犯北京,咸豐任命瑞麟爲直隸總督,和蒙古王爺僧格林沁共同駐守大沽炮臺。可當僧格林沁率兵和英法聯軍浴血奮戰時,怕死的瑞麟早就開小差溜回了北京。僧格林沁最終幾乎全軍覆沒,英法聯軍浩浩蕩蕩殺向北京,咸豐徹底慌了神,帶着大臣和妃子倉皇逃亡熱河。

在逃跑途中,咸豐聽到瑞麟臨戰逃跑的彙報後,勃然大怒,立即將其革職,準備回京後再將其嚴辦。瑞麟只好戰戰兢兢地在家裏等候處分。後來咸豐在熱河病死,顧命八大臣和慈禧等人又搞起了權力鬥爭,處分瑞麟的事就被擱置了下來。慈禧掌權後,對於這位“德高望重”的族叔格外優待,先前的罪過一律既往不咎,命他做了兩廣總督,瑞麟迎來了政治生涯的第二春。他一干就是九年,最終老死於任上。

在清朝中晚期的官場,真正有才者往往仕途不得志,不是受排擠就是被打壓。把持官場的不是那種“多磕頭少說話”的圓滑官,就是像瑞麟這種雖無才幹,卻能憑着主子的喜歡飛黃騰達的酒囊飯袋之徒。如此用人選官,清政府不衰敗纔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