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周邊小國沒有得到冊封就稱王的話 最後會是什麼後果

古代周邊小國沒有得到冊封就稱王的話 最後會是什麼後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稱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古代,周邊小國未經冊封就稱王有啥後果?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秦朝逐漸成了亞洲東海岸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而且一改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封制,形成了以中央爲核心的郡縣制,由是在制度上、軍事上以及文化上全面碾壓周邊小國,不過秦始皇雖然能一統六國,但並沒有興兵強佔小國,而是留下了一項“朝貢體系”制度。兩漢時期,漢武帝橫空出世,不僅大敗匈奴,還開拓了西域,漢朝實力得到進一步鞏固,爾後也“繼承了”始皇帝的這項祖訓一般的“朝貢體系”制度。歷代皇帝也跟漢朝一樣,恪守着始皇帝的“這一不成文的祖訓”。

古代周邊小國沒有得到冊封就稱王的話 最後會是什麼後果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君主就有一統天下、萬國來儀的雄心和野心,“武皇開邊意未已”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名句,雖然有勸諫帝王重視民本,不要勞師動衆,但卻從側面反映出“漢人也是有尚武精神的”。隋唐時期,隋煬帝被打上了暴戾的烙印,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隋煬帝四次興兵討伐東北部的高句麗。

隋煬帝雖然沒有打贏,但隋朝之後的唐代,卻很有默契地“繼承”了隋煬帝未完成的事業,唐太宗甚至說“遼東本中國之地,隋氏四出師而不能得。朕今東征,欲爲中國報子弟之仇,雪君父之恥耳!”唐太宗在位時,先是十五萬軍隊把高句麗“摩擦”得幾乎只剩一口氣了,後來又不斷地派偏師襲擾,逼得高句麗稱臣、進京謝罪,最後還是被唐高宗一舉滅了。

歷經兩朝,四代帝王,之所以如此心心念念要滅了高句麗,其主要原因就是興起於兩漢的高句麗,趁着中原魏晉南北朝混戰時,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逐漸在文化上、制度上媲美於中原了。再通俗一點講,中原王朝自秦始皇以來,凡是兵力能到達、能守住且符合農耕文明的地方基本都成了秦朝的郡縣,直接置於秦朝的統治之下,但是對於那些兵力所不及的地方,就按照周朝時期,諸侯朝貢周天子的模式(即畿服體系)建立起了朝貢體系。

古代周邊小國沒有得到冊封就稱王的話 最後會是什麼後果 第2張

朝貢體系是憑着強大的實力作爲後盾的,高句麗之所以成了隋唐幾代皇帝的眼中釘,就是因爲它實力漸增,有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趨勢。在朝貢體系之下,凡是存在於東亞、東北亞、東南亞、甚至中亞地區的小國(其它地方不是不想去,而是限於知識水平,不瞭解它們的存在)都要臣服於中原王朝,並且負有朝貢、甚至出兵之類的義務。同時,這些小國的國王繼位,都必須經過中原王朝的冊封,才能生效。

不過,到了明代朱棣時期,安南國(即現在的越南)卻陽奉陰違,想要挑戰這種“朝貢體系”。在朱元璋剛剛建立明代時,安南國王是陳氏家族,他們在朱元璋登基第二年便派人前來朝拜,因此獲得了朱元璋的冊封。大概過了二十年後,安南陳氏被外戚胡一元趕下了臺,實際上操控了安南國。爲了騙取明代的冊封,謀朝篡位的胡一元自編自導了一場大戲:陳氏無後,禪位胡氏。但當這個騙局被戳破時,已經繼位的朱棣徹底怒了。

古代周邊小國沒有得到冊封就稱王的話 最後會是什麼後果 第3張

朱棣

在朱棣的謀劃下,三十萬軍隊分爲兩路,直逼安南國。胡氏雖然動員全國之力(據史書記載,光民工就有兩百萬之巨),想要魚死亡破,結果陸上被明軍長驅直入,水路光富良江一戰就斬獲了安南國近四萬顆首級,最終在兩個月內,活捉了胡氏一家,全部安排在當時的南京吃牢房。而安南國卻由於找不到陳氏後人,自願併入明代,成了事實上的安南省。由此可見,在古代,未被冊封,或功高蓋主的周邊國家,都會被中原王朝無情地剿滅,雖然說“朝貢體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祖訓,但它對於我們的確有着相當重要的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