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得知關羽被殺後,爲什麼諸葛亮非常淡定呢?

得知關羽被殺後,爲什麼諸葛亮非常淡定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兵敗身亡之後,諸葛亮的反應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至於關羽死後諸葛亮平靜如水毫無波瀾的說法,不過是民間傳說而非信史。按照我國史書編寫的一貫風格,在某人去世之後,只會收錄其主公或同時代關係非常要好之人對他的評價以及反應,其他人則一概不列入。因此,可以大概推斷諸葛亮和關羽之間並無過深的交情,而僅僅是純粹的同事關係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能說關羽之死對諸葛亮沒有造成絲毫的內心波動。從個人情感上而言,二人畢竟共事十餘年,而且在駐守荊州之時當過一段時間搭檔,諸葛亮對關羽之死肯定是有所惋惜的。但作爲政治家,諸葛亮對關羽的敗亡審視會上升到更爲宏觀的層面,令他更爲不能接受的,並不單單是關羽死亡的結果,而是關羽之死帶給蜀漢政權的致命打擊。

得知關羽被殺後,爲什麼諸葛亮非常淡定呢?

諸葛亮對劉備的戰略規劃可以概括爲三步:保有荊州;奪取益州;坐觀勢變,兩路出兵北伐。截至關羽兵敗,前兩步已經基本完成。但對霸業整體而言,最難的還是第三步。因爲天下有變,並不僅僅靠自身努力就能達成,而需要運氣——這也沒辦法,以弱對強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把希望寄託在運氣上,等待的過程,註定很漫長。在漫長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黑天鵝”事件,而弱小的蜀漢經受不起哪怕是一起“黑天鵝”。因而,在保有荊益之後,劉備集團面臨的問題不再能簡單地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而更多要用政治手段來博弈。

孫權對荊州覬覦已久,早在劉備攻打西川時,孫權便出兵佔領了荊州的長沙等三郡之地,劉備本欲與之交兵,但當時曹操在漢中虎視眈眈,劉備不得已向孫權請和,被迫承認了孫權對三郡的合法擁有權。這是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第一次出現公開矛盾。劉備集團的急速膨脹,已經令孫吳感到了比曹操更大的威脅,所以“盟友”孫權,在這個時候已經不能信任。作爲荊州的主將,關羽要做的,是在避免直接軍事衝突的前提下,運用多方手段與孫吳博弈,使之不敢也沒有機會去染指荊州。如果荊州一旦丟失,則兩路出兵這唯一的“可能性”也被扼殺,劉備集團即會直接被宣判死刑。

得知關羽被殺後,爲什麼諸葛亮非常淡定呢? 第2張

不可否認,關羽乃大將之才,但他顯然不足以擔任爭霸政權的一方主帥,他的能力不足以處理如此複雜的關係。關羽出征樊城後,東吳一系列操作把關羽騙的團團轉,最終關羽將荊州幾乎所有主力都調往前線,理由居然是:呂蒙是個病秧子,不足爲慮;陸遜一個黃口小兒,根本不用管他。他自大而自負的性格,加之自己戰略眼光的缺失,讓自己在三個月內從“威震華夏”一路下跌至“敗走麥城”,並葬送了荊州。自此,蜀漢失去了理論上可能北定中原的可能性。

因此,諸葛亮對關羽之死的態度是複雜的,從人類共情角度,諸葛亮對自己的老同事去世表示悲傷;但從國家戰略角度,他對關羽可能痛恨至極,因爲關羽拉上了整個蜀漢政權的未來爲自己陪葬。

另一方面,關羽的去世,直接導致蜀漢損失了一員大將。雖說關羽不能勝任獨當一面的統帥,但在諸葛亮或劉備這樣謀略高超的領導手下當個二把手還是綽綽有餘,畢竟關羽在三國時期的將領中個人能力是數一數二的,連張郃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尚能爲蜀漢製造不小的麻煩,很難想象若關羽在,諸葛亮的北伐會順利多少,至少不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基於以上原因,對於關羽之死,諸葛亮更多是從蜀漢政權的角度而非個人角度去看待,他與關羽之間並無私人恩怨,即便是他在關羽去世後表現得冷淡,很可能也是因爲他無聲地表達自己對關羽坑死蜀漢這一行爲的不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