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李隆基被奪妻的兒子後來怎樣了?

揭祕:李隆基被奪妻的兒子後來怎樣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李瑁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一、李瑁其人

唐玄宗第十八子叫做李清,後來改名爲李瑁(720年-775年),。 開元13年,5歲的李瑁被封爲壽王。開元22年 ,李瑁的姐姐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時,14歲的李瑁遇到了15歲的楊玉環, 李瑁一見傾心,於是求自己的母親找唐玄宗賜婚。

武惠妃當時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唐玄宗當然對此事言聽計從,於是在開元23年,15歲的李瑁娶了16歲的楊玉環爲妻。夫妻二人的美滿生活持續了五六年。

在這幾年中,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成爲太子,於是設計殺了太子和壽王另外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沒想到傷天害理的事情折了自己的壽命,不久武惠妃就因疑神疑鬼受到驚嚇而死。

這件事造成的後果是,武惠妃死了以後,唐玄宗找的替代品竟然是兒媳婦楊玉環。武惠妃自己心愛的兒子壽王不但沒有成爲太子,反而丟了媳婦,真是一場因果報應。倒是忠王李亨撿了便宜,被立爲太子,成爲後來的唐肅宗。武惠妃處心積慮的陰謀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關於楊玉環的入宮,《舊唐書》說“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見。”《新唐書》則說: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爲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爲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

可見,唐玄宗以前並沒有注意到楊貴妃。這種推薦顯然對壽王不是好事,要不是是武惠妃得罪人的後果,要不就是有小人貪功進言。

楊玉環入宮以後,成爲了唐玄宗的寵妃,對於這種亂·倫之事,可能有着鮮卑血統的唐朝李氏並不在意。

至於壽王的心情呢?就不清楚了。唐玄宗爲了安撫兒子,另給壽王安排了替代品:韋昭訓女。

揭祕:李隆基被奪妻的兒子後來怎樣了?

二、李商隱筆下的壽王

唐玄宗的快樂我們想象不到,壽王的痛苦我們也想象不到,不過大唐的詩人李商隱比較多事,在自己的詩作中揭了一下壽王的傷疤。

1、《龍池》 :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衆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龍池在唐玄宗的興慶宮裏面,歌舞昇平之中,薛王無所顧忌喝得酩酊大醉,可憐的壽王卻無比清醒。對於這個對比,後人評價李商隱:

“詞微而顯,得風人之旨。”(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

風人之旨,有話不說破,卻能讓讀者一看就明白是一種諷刺。

明朝王鏊《震澤長語》中說:

餘讀《詩》,至《綠衣》、《燕燕》、《黍離》,有言外無窮之感。後世唯唐人尚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壽王醒”,不涉譏刺,而譏刺之意溢於言表,得風人之旨。

大意是,我們讀詩經,都能夠感覺到言外無窮之意,後來的詩篇中唐朝人有這種表現,例如“薛王沈醉壽王醒”這一句,並不是直接譏刺,但是譏刺的意思卻讓人很容易感受到。這就是得到了風人之旨。

2、《驪山有感》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這首詩換了地方,場景換作了驪山長生殿。皇帝和楊貴妃每次去長生殿,不願意跟隨的只有壽王。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不從金輿惟壽王”,常常被批評太露骨,沒有“薛王沉醉壽王醒”含蓄。例如清朝紀曉嵐說:

既少含蓄,亦乖風雅,如此詩不作何妨,所宜懸之戒律者此也。

想必壽王每一次看到父皇和自己的前妻一起時,都是一次痛苦的經歷吧?

揭祕:李隆基被奪妻的兒子後來怎樣了? 第2張

三、楊貴妃被賜死時,壽王也在現場

據《 舊唐書》記載,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和楊貴妃入川,壽王帶領了一支部隊,護衛在金輿左右。

馬嵬坡上楊貴妃被賜死的時候,壽王應該就在眼前。後來決定留下太子李亨抗敵的時候,還是高力士與壽王替皇帝與太子告別。

於是誅國忠,賜貴妃自盡。車駕將發,留上在後宣諭百姓。衆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於聖代,世爲唐民,願戮力一心,爲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玄宗聞之曰:"此天啓也。"

乃令高力士與壽王瑁送太子內人及服御等物,留後軍廄馬從上。《 舊唐書卷十本紀第十》

曾經心愛的女人在自己眼前被賜死,不知道壽王此時是什麼心情。送別太子李亨的時候,壽王想到了李亨此去竟然那麼快就登上了皇帝寶座了嗎?

結束語

詩人作詩喜歡借古諷今,壽王被拿來作詩料,自然要寫他的尷尬。不過壽王忍辱負重,遇事看得開,也許人家壽王根本就沒有當回事,只是後人胡亂揣摩而已。

宋朝楊萬里在《讀武惠妃傳》中,把壽王寫成了一個“大孝子”,說他主動獻上楊玉環,可謂反諷的高手了:

桂折秋風露折蘭,千花無朵可天顏。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