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如果龐統沒有早死,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如果龐統沒有早死,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這段歷史很精彩,很多人喜歡看武將打仗,民間一直對三國時期的武將有一個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但是三國精彩的部分不止是武將,關於謀略這塊也很有意思,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有大量關於謀士出謀劃策的筆墨。

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都是因爲能夠接受優秀謀士的輔佐才創立一番基業,當然最爲耀眼的謀士,還是要屬劉備帳下的謀士,臥龍和鳳雛,臥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幾乎被描寫成半個神仙式的人物,想必不用介紹大家也都知道了。

關於鳳雛的事蹟少一點,但是有一句話大家都是聽過的,那就是“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得天下”。

如果龐統沒有早死,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當時就納悶,劉備連得臥龍和鳳雛,最後爲何還會兵敗夷陵,慘淡收場?

本篇文章講講劉備的謀士們,劉備早期的謀士主要就是孫乾和簡雍,是最早追溯劉備的人,但是早期的劉備很虛,也沒做出啥成績,兩個人能做的也有限。

等到劉備入徐州的時候,得到糜竺的幫助,據說在劉備最爲潦倒的時候,徐州富商出身的糜竺給了劉備很大的支持,才使得劉備振作起來。

這三位謀士後來雖然身居高位,但是能力有限,也就混個資歷,孫乾和簡雍當個中層管理幹部還行,糜竺也就當個說客還算合格。

劉備真正尋找到人才是在入荊州之後,當時北方常年戰亂,很多北方的知識分子都躲到荊州避難,劉備先是得到的徐庶,算是劉備手下第一個上得了檯面的人,然而由於複雜的原因,徐庶最後離開了劉備。

當然,在荊州最大的收穫,還是請出了臥龍諸葛亮,諸葛亮作爲三國時期頂級戰略謀士,在隆中就爲劉備描繪了三分天下的戰略分析,深得劉備的欣賞,而且諸葛亮與東吳方面還有關係,透過其兄諸葛瑾,在赤壁之戰前夕,劉備派遣諸葛亮到東吳促成孫劉聯合的目的。

可以說,諸葛亮是劉備的第一個貴人,在赤壁之戰後,劉備成爲最大受益者,出力最少,佔地最多。

如果龐統沒有早死,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第2張

在奪取荊州大部後,自然要向蜀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龐統貢獻最大,龐統本來是周瑜帳下的功曹,周瑜去世後,龐統不被孫權所重用,魯肅因此將其推薦給劉備,後來被劉備提拔爲軍師中郎將,在劉璋邀請劉備進益州幫助其抵擋張魯時,在龐統的幫助下,劉備進取益州十分順利。

但是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龐統卻不幸去世,跟隨劉備時間不過四年。

入川之後,劉備先後得到法正、蔣琬、費禕,其實劉備生前最信任的還是法正,法正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就暗中給予劉備很多幫助,最後勸劉璋投降。

法正對劉備最大的貢獻是幫助劉備奪取漢中,使得蜀漢政治集團勢力發展到巔峯。

有人認爲劉備白帝託孤的時候一定會選擇諸葛亮,其實不然,如果龐統和法正活着,也許不一定非得是諸葛亮,尤其是法正最受劉備信任。

諸葛亮其實是劉備這三大謀士中,最不擅長打仗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經評價諸葛亮:“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不是說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而是相比於打仗方面的才能,不如他管理內政方面的才能。

劉備出征時,諸葛亮大多時候都是後方調度的人物,並不是前線打仗的謀士。

其實,古代打仗最需要的恰恰是出奇制勝,尤其是在軍事實力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提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我們也不去考證到底能不能成功,但是諸葛亮在否決這個計策的時候,直接就是以風險過高爲由。

如果是龐統帶兵打仗的話,也許效果會比諸葛亮更放得開一點,在進取益州的時候,龐統給三條計策,其中第一條就是“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爲上計計也”。

可見,龐統帶兵打仗,比較激進,劉備都沒敢這麼打,最後選擇了一條中規中矩的路。

當然,這種出奇制勝的打仗風格也是有一定風險的,龐統最後戰死沙場,可能就跟自己不謹慎有關。

風險與收益同在,冒多大的風險,後面就可能奪得多大的成功,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孫權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這些在之前都被認爲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曹操和孫權爲什麼沒有直接投降呢?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總有一些能夠決定雙方勝負的因素,看你能不能抓住他,以諸葛亮穩紮穩打的策略,遇到更加謹慎的司馬懿,其結果只能是數次北伐,未得寸功。

既然穩紮穩打肯定取勝不了,那麼還不如龐統放手一搏,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