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當太子,爲何李治上臺後卻針對他呢?

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當太子,爲何李治上臺後卻針對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唐高宗李治與長孫無忌之間的爭鬥,一直被後世人們所議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以至於真正讀史書的人,喜歡這樣評論唐高宗李治:菩薩心腸,霹靂手段;扮豬吃老虎等等云云。

唐太宗在世的時候,就曾對長孫無忌和李恪分別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上疑太子仁弱,密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權,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無忌固爭,以爲不可。上曰:“公以恪非己之甥邪?”無忌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儲副至重,豈可數易?願陛下熟思之。”上乃止。十二月,壬子,上謂吳王恪曰:“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爲人臣子,不可不戒!”

看過這段話的人,都會猜測:唐太宗是不是在後悔立李治爲太子。實際上,如果把兩段話放在一起研究,就實在有意思:

首先唐太宗跑到長孫無忌面前試探:“我覺得李治太弱了,立吳王怎麼樣?”長孫無忌回答:“不可”,唐太宗繼續試探:“是不是因爲吳王不是你外甥,所以你纔不願意。”長孫無忌又回答:“太子豈能是說立就立的?希望陛下考慮清楚。”

隨後,唐太宗又抽時間跑去找兒子李格,以霍光之事,鄭重告誡他要小心提防長孫無忌。

筆者絕對相信,以李世民和李治之間分都分不開的父子之情判斷,唐太宗沒有廢立李治的想法。可是他爲什麼只對長孫無忌一個人這樣表態呢?對房玄齡等輩卻都沒有這樣表示過?事後他爲何又警示吳王小心長孫無忌?

也許以唐太宗多年的執政經驗判斷:自己死後,李氏家族和長孫無忌之間必然會發生糾葛。

如此看來,唐太宗立李治爲太子,一方面出於感情原因,另一方面可能希望以李治的仁孝,能夠調和兩家的矛盾,畢竟李世民也不希望兩家因此展開撕逼大戰。

可惜,唐太宗想錯了。應該說誰都沒有想到長孫無忌如此狠心,同時誰也都沒想到李治被逼急後,什麼毒辣的手段都使得出。

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當太子,爲何李治上臺後卻針對他呢?

李治與長孫無忌的第一回合:房遺愛謀反案

房玄齡位高權重,他們家與李家的關係非比尋常。除高陽公主嫁給房玄齡二子房遺愛外,房玄齡的三子娶的是荊王李元景的女兒,房玄齡的女兒還嫁給了韓王李元嘉。李元景和李元嘉那可都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兄弟。

傳言高陽公主、房遺愛因對長子房遺直分家及繼承爵位的處理不滿。高陽公主跑到李治面前訴說委屈,想讓李治替自己出頭。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李治在安撫過高陽公主後,建議他們告官處理。於是房遺愛鼓足勇氣走上上告之路。

誰都沒想是長孫無忌接手處理此案,而且居然把一樁民事糾紛給判成了謀反,不僅將原告被告以及房家人給一鍋端了,還把吳王李恪、巴陵公主、荊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等全部處死。

一時間震驚朝野,可以說長孫無忌之野心,昭然若揭;這也被稱爲唐朝史上第一大冤案。

冤不冤咱們不好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長孫無忌倒臺後,咱們的高宗李治把許多死在這場案件中的李氏族人都復了位。

李治與長孫無忌的第二回合:廢后之爭

在房遺愛謀反案後,李治完全蛻變了。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這段歷史,我們發現長孫無忌、王皇后等人都把李治給看錯了。

長孫無忌可能從一開始就錯誤地認爲李治是假仁假孝,他是爲了成功上位,纔在自己父親面前裝仁義,所以他們現在出手替李治剷除所有對皇位有威脅的人,李治應該高興。

恰恰相反,李治是真仁真孝。他壓根就不敢相信,曾經圍在自己身邊、看似和睦的一家人,會爲了權力,鬥爭到如此慘烈的地步。

就在某一刻,李治幡然醒悟:如果想要過上自己希望的、兄友弟恭般的日子,他自己就必須先學會拿刀砍人。

於是乎,出於對長孫無忌深切的恨,李治應該早就下定決心要廢后,而不是因爲武則天的出現才作出這樣的決定。

王皇后及家族在這場角力當中明顯選錯了邊。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與長孫無忌有勾連,也是柳奭讓王皇后收養李治的庶子李忠爲自己孩子,並借長孫無忌的助力,讓李忠登讓太子位。想必當時李治對柳奭恨得牙癢,所以在長孫無忌死後,李治先將他流放,後又命人將他就地處死。

廢后一步棋簡直就是李治出神入化的一場表演,如果只是李治單純不喜歡王皇后,可以廢除之後,降爲普通嬪妃,善待她。

可惜李治想要的沒有那麼簡單,他就是想要找出王皇后的致命錯誤,然後借廢后之名打擊長孫無忌、柳奭等人的黨羽,最好是謀反、弒君等罪,這樣可以一鏟到底。

想想武則天的女兒怎麼就這麼巧死在王皇后眼皮下?這中間的陰謀讓人想都不敢想。

李治和武則天兩人背後,估計有着李氏集團的支持,不然武則天作爲新一屆李氏集團代言人,又如何順利登上皇后之位?房玄齡一家雖然被抄,吳王李恪、巴陵公主、荊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等皆受牽連,但是李家的勢力還很龐大。李世民自己兄弟都多的十個手指頭數不過來,更何況留下的公主、太妃等輩。

不說別的,就說房玄齡的女兒韓王妃,她會善罷甘休嗎?所以瞭解到這一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武則天那首《如意娘》是怎麼送到李治手上的?誰寫的情書,這麼容易就送到皇帝手上?

而李治對武則天從感業寺回來的藉口非常明確:武則天是當年太宗留給我的女人。

提及太宗皇帝,估計李氏集團內部的角色們馬上會排好隊,站好位。所以想想這武則天和李氏集團的關係,真是愛恨交夾。

你也許會問:王皇后是因爲政治選錯邊而不幸被誅,那蕭淑妃呢?

從某方面看,李治真地曾經愛過蕭淑妃,而且應該愛得比較用心。但是如果一個人曾經用心愛過另一個人,最壞的發展就是因愛生恨。史書上也記載的比較明確,蕭淑妃因李治寵愛武則天而多有怨言,惹得唐高宗生厭。她跟武則天應該是因爲爭風吃醋惹來的禍。

我們也無法知曉蕭氏說了什麼話惹怒李治,但我們應當明確,李治最深愛的人既不是蕭淑妃、也不是武則天,而是他的爸爸唐太宗李世民,當然深愛的女人是武則天。現在我們只能猜測,如果蕭氏在怨言中累及到唐太宗李世民,那就純屬找死,畢竟武則天也曾經是太宗的才人。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李治和武則天的又一次精湛表演:

庶人良娣初囚,大罵曰:“願阿武爲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宮中不畜貓。初囚,高宗念之,閒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開一竅通食器出入。高宗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對曰:“妾等得罪,廢棄爲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爲皇后?”言訖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爲‘迴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處置。”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甕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

這段記載讓人匪夷所思:李治前腳來看望蕭淑妃和王皇后,武則天后腳就命人殘殺了蕭淑妃和王皇后。關鍵問題所在,這件事情發生後,李治非旦沒有治武則天的罪,還更加寵信她,這不是讓人非常奇怪嗎?李治居然會寵信如此手段毒辣並且喜歡違背自己意願的女人?

有可能的解釋:蕭淑妃和王皇后的死,並非武則天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整個李氏家族的決定,李治實際上已經提前知曉二人的死期,所以想過來告別,最後整個李氏家族借武則天的手將二人誅殺。

剷除王皇后之後,後宮的政治方向基本掌握在李治自己手上,他就手準備前朝的決戰。

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當太子,爲何李治上臺後卻針對他呢? 第2張

李治與長孫無忌第三回合:許敬宗誣告

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的手段太陰險,這種事情估計是李治和武則天班子們開會商量的結果。

許敬宗首先向李治誣告長孫無忌謀反,然後李治又開始表演,哭哭泣泣表示自己怎麼能給自己舅舅定罪?許敬宗告誡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於是李治跟長孫無忌連聲招呼都沒有打,便下令削去他好舅舅一切官職,將其流放。

在沒有和犯人進行任何對質的情況下定罪,自然會有人疑惑這是誣告。想想當年房遺愛被控謀反時,李治還親自去找房遺愛對質,並當場替吳王李恪辯解。現在這種情況,自然會有外人起疑。

於是過了一些時候,李治又指示李勣、許敬宗複審此案(讓誣告責任人親自複審原案,你也真是演的夠夠的)。

許敬宗那可真是相當聰明,讓中書舍人袁公瑜去提審長孫無忌,袁公瑜沒有給長孫無忌任何說話的機會,直接逼他自殺了。

長孫無忌一死,家產被沒,近親屬直接被流放。李治拖了15年後,纔想起來給這個好舅舅平反,然後官復原職,將他陪葬昭陵。而許敬宗這種在別人眼裏喜歡誣告大臣的小人,最後居然活到81歲,還被贈開府儀同三司。

我們只能弱弱地說一句:李治,你狠!你真狠!

總之,不管怎麼說,李治通過自己和好舅舅長孫無忌之間的對決,他算是真正建立起以李氏集團爲主,以武則天爲首,以自己爲核心的中央集權班子。把皇權牢固控制在自己身上。他在位的時候,武則天的外戚們雖然時不時接近他,湊他的熱鬧,但始終沒有形成氣候,但也留下若干隱患,比如他的子嗣接班能力太弱,這也給武則天的上位找到機會。

不管怎麼樣,李治絕非想象中的懦弱君主,他兇狠起來,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