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被俘十六年不投降,堪比蘇武的郝經爲何很少有人知道呢?

被俘十六年不投降,堪比蘇武的郝經爲何很少有人知道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忠臣蘇武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在被匈奴俘虜十九年之後,蘇武始終堅持漢朝的統治不投降於匈奴,被後世尊爲民族英雄,大漢忠臣的楷模,而在元朝時期也有這麼一位硬漢,他代表元朝向大宋議和,卻被扣押16年,直到彌留之際才返回蒙古。

江聲行

——郝經 雁啼月落揚子城,東風送潮江有聲。

乾坤洶洶欲浮動,窗戶凜凜陰寒生。

昆陽百萬力一蹴,齊呼合噪接短兵。

鐵騎突起觸不周,金山無根小孤傾。

起來看雨天星稀,疑有萬壑霜鬆鳴。

又如暴雷鬱未發,喑嗚水底號鯤鯨。

只應靈均與子胥,沈恨鬱怒猶難平。

更有萬古戰死骨,銜寃飲泣秋濤驚。

虛庭徙倚夜向晨,重門擊柝無人行。

三年江邊不見江,聽此感激尤傷情。

須臾上江帆欲舉,舟子喧豗鬧撾鼓。

江聲漸小聽雞聲,慘淡芙蓉落疏雨。

被俘十六年不投降,堪比蘇武的郝經爲何很少有人知道呢?

這首《江聲行》,並非哪個幽怨的婦人所作,乃元朝漢人郝經出使南宋被拘時,在真州(今江蘇儀徵)的囚所感慨而發的詩作。

郝經,字伯常,始祖郝儀爲太原人,後遷至澤州(今晉城市)陵川,是當地的望族。

郝經出生於金末亂世,公元1222年,此時蒙古鐵騎南下,他隨家人四處徙居,但他的學問品行出類拔萃,遠近聞名,以至於蒙古元帥賈輔和張柔盛情聘請,請他在家中設館教書。

元憲宗二年(1252年),郝經受舉薦,成吉思汗孫子——忽必烈遣使兩次召見,忽必烈向郝經問以經國安民之道和帝王當行之事,郝經“援引二帝三王治道以對,且告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義”,忽必烈大爲欣賞。

不久,郝經被任命爲江淮荊湖南北等路宣撫副使。

元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稱帝,即汗位,授郝經爲翰林院侍讀學士,令其出使南宋議和。

元朝代表團一行人,共有數十人。

被俘十六年不投降,堪比蘇武的郝經爲何很少有人知道呢? 第2張

當時,南宋偏安杭州,當時大權在握的南宋奸相賈似道對郝經一行的到來極度恐慌,因爲他害怕過去冒功鄂州(今湖北武漢)退敵,並私下和忽必烈議和納貢的劣跡敗露,極力反對郝經進入宋境。

前景危急,但郝經還是前往南宋。

果然,元朝代表團一進宋境,賈似道令大將李庭芝派人把郝經等人軟禁,這一囚,不是一兩年,也不是三五年,而是直到賈似道下臺,到了至元十二年(1275年),也就是過了整整16年後,郝經才被宋人放歸。

16年的光陰,把他磨成一個垂死的老人。

遙想漢武帝時期,漢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最後被匈奴人放逐到窮荒之地,靠牧羊求存。一直到漢昭帝繼位,派人與匈奴和親,並索還漢使蘇武,也是歷經19年光陰。

由此可見,郝經被稱爲元朝的“蘇武”,但“蘇武”要加上引號,因爲他是一個漢人。

倒黴的是,郝經在歸途中染病,回到大都即一病不起,幾十天過後,這位元朝“蘇武”便一命歸西,年僅53,一輩子沒過上幾天好日子。

死後,他被諡“忠武”,但沒人記得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