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伯溫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結局怎麼樣?

劉伯溫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結局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劉伯溫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勳,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於世,民間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當然在朝堂上,劉伯溫並沒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誠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劉伯溫的確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並不是決定性的,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元勳,他們的功勞無疑要比劉伯溫來得大。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探討劉伯溫對於明朝的功勞到底大不大,而是來討論下這位明朝開國元勳他所遺留下來的子嗣最終的結局如何。

劉伯溫一生育有二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皆爲繼室陳氏所生。

長子劉璉

劉璉生於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 ,此時他的父親劉伯溫剛剛結束在丹徒約兩年的半隱居生活,準備參與到元末亂世的潮流之中。《明史》贊其“有文行”,即文章出衆,有德行,因此在劉璉成年後,朱元璋見他十分聰明,是“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29歲的劉璉被任命爲從六品考功監丞,掌給授誥敕之事,同時兼試監察御史一職。

劉伯溫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結局怎麼樣?

不久,劉璉即升任爲從三品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掌江西一省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等事務,成爲了明朝地方上權勢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只是也就在這一年,正當朱元璋要繼續重用他,將他培養成與他父親那樣的朝中重臣時,劉璉卻因不願成爲胡惟庸一黨,而被胡惟庸的黨羽逼死。

《明史》載:“(劉璉)爲惟庸黨所脅,墮井死”。他死後,朱元璋是惋惜不已,但也無可奈何,遂只得是遣使祭靈,以示恩寵。

總得說劉璉這一生雖短暫,但卻並不平凡。正如時任國史院編修吳從善所言:“家爲賢子,國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斃焉,生榮死哀,尚何道哉”,在劉伯溫良好的家風下,劉璉被教育的很好,可謂德才兼備,在家他是賢子,在外他是良臣,雖是開國功臣之後,但卻從來不恃寵而驕,更不會以權謀私,此後更是寧死也不願意投靠奸臣,而是忠於朝廷。

次子劉璟

劉璟生於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史書稱其“弱冠通諸經”,他小時候就熟讀四書五經,文韜武略是樣樣精通,較之其哥哥劉璉是不相上下。洪武十年,劉璉死後,劉璟本該是繼承劉伯溫的伯爵之位的,但他卻沒有去繼承,反而是將這個爵位讓給了自己哥哥的兒子劉廌,因此被朱元璋看重,爲了表彰劉璟的兄弟情深,遂授他閤門使之職,賜“除奸敵佞”鐵簡,“百官不法,持此糾正”,是爲天子近臣。

劉伯溫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結局怎麼樣? 第2張

洪武十四年(1381年),溫處葉丁香、吳達三叛亂,劉璟跟隨延安侯唐勝宗率兵征討,在這次戰鬥中,他表現十分突出,戰爭中他運籌帷幄協助唐勝宗平定了此次叛亂,凱旋後,朱元璋贊其:“璟,真伯溫之子也”,並對其是越發的信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谷王就封,劉璟授谷王府左長史,同時朱元璋還賦予他提調肅、遼、燕、趙、慶、寧六王府事權。

惠帝朱允炆即位後,因其削藩操之過急,致使朱棣起兵造反,不久南京告急,此時忠心耿耿的劉璟遂急忙返京,向朱允炆獻平派十六策,可朱允炆並未採納這些計策,但卻命他與李景隆一起平定朱棣之亂。但是在與朱棣的對戰中,剛愎自用的李景隆始終聽不進去李璟的諫言,最終致使建文軍大敗。

建文二年(1400年),劉璟帶病赴京,再次向朱允炆進《聞見錄》,陳述平定朱棣叛亂的計策,可朱允炆還是不願意聽從,此時心灰意冷下的劉璟最終決定棄官歸隱,從此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再也不管惠宗朝的死活。

1402年,朱允炆敗亡,下落不明,朱棣於南京登基,是爲永樂帝。此時朱棣愛惜劉璟的才能,於是準備詔劉璟再次入朝爲官,可在接收到詔令後,劉璟卻一直爲答應前往。而後,惱羞成怒的朱棣遂下旨將他強行押來南京,逼他就範。但就算是到了南京,劉璟也是軟硬不吃,無論朱棣怎麼說,他就是不開口效忠,反而是用言語百般激怒朱棣。

劉璟先是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貳”爲由堅決不接受朱棣給予的官職,再是他也從不稱朱棣爲“聖上”,而是依然稱他爲“殿下”,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認朱棣的皇位。此外,在一次召見時,劉璟更是直言不諱地與朱棣說道:“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

因此當時的朱棣是震怒不已,不過此時朱棣還是沒想要殺他,只是將他關進牢中。但是劉璟知道,他只要不降,朱棣總有一天是會殺了他的,甚至是會被滿門抄斬,於是他索性就在獄中用髮辮自縊,享年52歲。

總得說劉伯溫二子劉璉、劉璟,他們皆是大明忠臣,他們誓死效忠於大明皇帝,至死不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