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李建成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李建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621年,李世民迎來人生小高潮,坐擁天策上將、司徒、陝東道大行臺等光環。天策上將府可設官員,相當於小朝廷。

其實李淵本不想讓李世民一家獨大,爲此培養過很多家族成員,比如李建成,太原起兵時和李世民平起平坐,分別擔任左右大都督—這也是李建成唯一拿得出手的軍功。進入長安後,李建成成了太子,但沒軍功就沒話語權,在亂世誰理你?又比如李元吉,15歲就留守太原,李淵希望他能成大器,結果劉武周南下時,李元吉扛不住,撒丫子跑回長安。再比如李神通—李淵的堂弟,被派到河北坐鎮,結果和李績一起被竇建德俘虜。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李建成

所以,當李世民軍功日隆,李淵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只能勉強制衡。他幾次對李世民說:“我最喜歡的其實是你,想做太子嗎?千萬不要放棄,加油哦!”這是畫大餅,先穩住他再說。可兒子們鬧矛盾時,他卻總站在李建成那邊。

而大臣們,不是李淵的親朋故舊,就是隋朝時的老同事、老戰友,至於疆場立功的文臣武將們,基本沒出任要職的,連起義元勳劉文靜都被殺了。所以武德年間的格局就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和滿朝大臣是執政黨,佔據朝廷的資源和話語權,功勳不大卻被李淵聚在一起,維持着弱勢的主場地位;而南征北戰的大將、各路諸侯的降臣、關東各地的官員……基本都被李世民籠絡在手,組成在野黨。

按南北朝以來的套路,他們遲早有一戰,當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既然天下已定,另起爐竈也不現實,那就在李淵和李世民之間做選擇吧。至於李建成,更像是李淵的附庸,資源根本不足以和李世民對抗,只有依附李淵才能生存下去。玄武門之變,其實是李世民和李淵的戰爭。

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人,都有一種敏銳的判斷力,他們大多選了李世民,強者爲尊嘛。而李世民也很有手段,據《資治通鑑》等史料來看,只要追隨過他的人,基本都對他絕對忠誠。

比如張亮,李世民讓他帶1000人去洛陽,結交豪傑以防不測,結果李元吉告密,張亮被關進監獄。可不論怎麼嚴刑拷打,他一個字都不說。還有尉遲敬德,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把齊王府的不動產、存款、宅基地都賞給他。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事能靠殺人解決,領袖只有合理分配利益才能凝聚人心。李世民殺人不是目的,何況殺的還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二線人物。他代表着武將、功臣、關東官員的利益,而這些人雖有巨大功勳,但在朝堂沒話語權,這一切只有皇帝才能做到,所以玄武門的行動目標直指李淵。所有歷史大事都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而是籌謀的結果。

李世民讓溫大雅坐鎮洛陽,並派張亮結交豪傑,就是打算在長安混不下去時去洛陽割據。其他人不敢如此,唯李世民有實力,李元吉說:“當年二哥打敗王世充進入洛陽時就大肆發錢,樹立恩信。”那還是公元621年,可想而知,李世民在洛陽的根基有多深。

李淵也在找出路,或是試探,對李世民說:“打天下都是你的功勞,我常說立你爲太子,可你太謙虛。要不你就到洛陽做個二皇帝,別煩了。”李世民大哭。他當然知道,如果和漢朝樑王一樣去洛陽當二皇帝,以後再想回長安奪皇位就名不正言不順了。而李建成、李元吉也不想讓他去,他在洛陽和關東的根基太深了,一旦割據一方,只有關中和四川的朝廷怎能抗衡?再加上李世民的軍事能力,別開玩笑了。

正好突厥入塞,李建成想了個辦法,推薦李元吉擔任統帥,順便把尉遲敬德、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等秦王府的大將帶走,在路上坑殺。然後在餞行時以摔杯爲號,斬殺李世民。這一切李淵可能是默許的,至少不反對。

這種密室謀劃,李世民是怎麼知道的呢?不好意思,是李建成的屬下來告密的。而李元吉的心思,更可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二哥死了,我就有機會了,太子哥哥好對付一點。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李建成 第2張

在生命危險和前程壓力下,秦王府的文臣武將趕緊慫恿李世民,“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一切水到渠成。

父親容不下、兄弟要加害、王府官員慫恿……再加上李靖、李績表態中立,外部無憂。如果兵變成功,長安自然可以掌握在手,而洛陽大本營可以彈壓關東,李靖和李績等軍中大將也中立,不會有任何後遺症;如果不成功,王府官員可退到洛陽,要麼割據一方,要麼發兵西進。至於史書怎麼寫,已經管不了了。

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李建成、李元吉身死族滅,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爲太子,並於三個月後登基稱帝。隨着李世民的登基,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文臣武將紛紛出任宰相、將軍等要職,完成朝廷的洗牌和換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