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曹操沒想過去請他嗎?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曹操沒想過去請他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諸葛亮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曹操愛才是沒錯,諸葛亮有才也沒錯,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諸葛亮和曹操隔得太遠,註定難有交集。

當時劉備正在荊州落難,無人可用,求財若渴之下,在徐庶的推薦下才去找的諸葛亮。而這時候正是最鼎盛的一段時間,幾乎是雄霸北方,劍指東南。

他並不缺人才,很多人才都聽聞他的名聲紛紛來投,雖然曹操手下有一大批傑出人才,但是這裏面的人才沒有一個是被“請”來的,而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很高的地位,就算是聽聞了臥龍的名聲,也不會特別心動,更何況自己忙於戰事,去請對方則更加不可能了。

當然,以曹操的地位完全可以以天子名義徵召諸葛亮,就像徵召司馬懿那樣。但是諸葛亮僅僅是一落魄士族子弟,要權勢沒權勢,要背景沒背景,甚至就連舉薦他的人就僅僅只是徐庶這樣的邊緣人士。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曹操沒想過去請他嗎?

你再看看曹操帳下謀士,幾乎都是靠着關係上來的,要麼是潁川集團,要麼是成名在外,要麼是荀彧這樣的名士舉薦。換句話說,諸葛亮沒資源。

其實孔明名聲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什麼管仲、樂毅,那是他自己標榜的,可沒多少人這麼認爲,即使他很出名,那也僅限於荊州一帶。

信息傳遞方面來說,古代要想在兩個地區進行信息交流是非常困難的,一次簡單的跨州郡活動就需要幾十天。我們今天喜歡說一句話,網絡和交通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古代的情況則是落後的信息傳遞方式以及落後的交通狀況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根據相關記載,臥龍的名聲只侷限於荊襄一帶(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他是一直隱居生活),跨地區的名聲就沒有那麼響亮了。

這種狀況必須換着角度理解,對於今天來說,我們對於本國的明星非常熟悉,那麼對外國名聲又瞭解多少呢?而古代時期的跨州郡無異於我們今天的跨國(除去護照程序)。所以對於曹操來說,孔明只不過是在某一瞬間聽說過一句的“無名小卒”,自己的手下已經有了例如郭嘉荀彧這等曠世奇才,又有什麼必要長途跋涉去請一個不知道幾斤幾兩的人呢?

其實你想想也是,當時諸葛亮不過二十幾歲,就在南陽躬耕,沒多大名氣也正常。

還有一點,諸葛亮之前是劉表的人,他的叔叔在劉表帳下做官,他媳婦而是荊州名士黃承諺的女兒,妥妥的荊州集團,曹操也不好去挖牆腳啊。先不說劉表會不會同意別人來自己的地盤挖人才,就算是對“挖牆腳”一事不聞不問,曹操也不會貿然將一位敵派人才拉入自己陣營,這是他在長期鬥爭中養成的一種思維“慣性”,所以即使知道有這樣的人才存在,曹操的理智還是戰勝了對人才“興趣”。

曹操這個人,我們給他最多的評價就是多疑,但是想要在紛亂的政治形勢下獲得勝利,多疑是必不可少的領導者品質,如果跟所有人都袒露心扉,那麼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等到他拿下荊州的時候,劉備早已經把諸葛亮納入帳下,他就更沒有機會了。

其實如果諸葛亮去了曹營,估計比徐庶好不到哪去,畢竟曹操帳下人才濟濟,想要出類拔萃,很難的。

此外,諸葛亮對於曹操的印象可不太好。

曹操是豫州沛國譙郡人,今天的安徽毫州人,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陽都人,今天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兩地相距並不是很遠,約有400公里左右。公元189年,8歲的諸葛亮父親去世,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陽都去投靠荊州牧劉表,5年以後,身爲兗州刺史的曹操,因爲自已的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手下人所害,因此兵發徐州,一路攻打徐州,一路屠城,弄得整個徐州雞犬不寧。

遠在荊州的諸葛亮聽聞自已的家鄉被曹操屠城,出於對家鄉親人的擔心,13歲的諸葛亮心中泛起一股對曹操莫名其妙的恨,至少在當時,曹操在少年諸葛亮心中就是一個殘暴的劊子手。

而劉備則不一樣,陶謙當時各路諸侯廣發求救信,只不過沒人敢來,大家都怕曹操,當時勢力非常弱小的劉備來了,劉備帶着一千軍隊和陶謙一起抵抗住了曹操的進攻,曹操給幼年時的諸葛亮留下的是心理陰影,而劉備卻給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曹操沒想過去請他嗎? 第2張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管仲幫齊桓公從新樹立起了權威。齊國攻打燕國時無惡不作,樂毅爲了給燕國報仇差點把齊國給滅國了。而諸葛亮也想像管仲那樣樹立傀儡皇帝大漢天子的權威,也想像樂毅那樣反抗強暴,他要反抗的正是曹操,所以諸葛亮不可能選擇曹操。

諸葛亮選擇劉備也不是偶然,大漢天子曾經發了一道祕詔給劉備討伐曹操,從此劉備終生與曹操做對。這和諸葛亮的框負正義,反抗強暴的志向不謀而合。

而且諸葛亮成名時,曹操帳下已經時人才濟濟,他如何有渠道和平臺去一展抱負?他譯者自比管仲、樂毅這樣的驚世大才,又豈會屈居人之下。寧爲雞頭不做鳳尾,錦上添花哪裏比得上雪中送炭?

總的來說,三國時代,魏蜀吳這三家走的是三條不同的發家之路。

孔明在20多歲,劉備創業階段就跟着了,屬於創業勢力,有別於後續荊、益勢力,總的來說到蜀漢階段,劉備勢力是草臺班子是拼拼湊湊的利益平衡系統,孔明能夠平衡好各階段各勢力集團並取得如此成就實屬不易;東吳是門閥和地方勢力,所有人的利益訴求高度一致,最大訴求是保護既得利益,再說有兄諸葛瑾,孔明最先放棄的勢力就是孫氏;最後曹魏是承襲了漢的人力資源,再加上人才星羅棋佈,彼時的黃口小兒諸葛亮曹魏不可能重用。最後造成諸葛亮“寧爲雞頭不做鳳尾”,龐士元同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