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三國曆史疑問:劉備爲何讓大都督李嚴駐守邊境?

三國曆史疑問:劉備爲何讓大都督李嚴駐守邊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兵敗夷陵,第二年病重,把諸葛亮從成都招來,囑託後事。人們習慣於把這種事情稱之爲“託孤”。受託孤重任的還有一個人,李嚴。李嚴被任命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駐守永安。“中都護”就是大都督,相當於現在軍隊的總司令,內外的“軍隊事務”都由他統領。益州的政治中心在成都,皇宮也在這裏,軍事方面的命令應該由這裏發出。永安原來叫做魚復,是一個縣,是劉備夷陵失敗後蜀漢實際控制的東部邊境一座縣城。這就有一個問題,爲什麼一個“統內外軍事”的軍隊“總司令”,要駐守在邊境上的一個縣城呢?

應該說,這是劉備的戰略思想的體現以及憂慮所在,也就是說,在劉備看來,蜀漢的攻守重點都在東方。

從進攻方面來說,既然是三國,蜀漢重點的進攻方向也應該是魏和吳。按照諸葛亮的設計,對魏國有兩條進攻路線,一條是由漢中向北出秦川,一條是從荊州北上宛洛。劉備看重的則是荊州。劉備自建安六年(公元201)投奔劉表,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丟失荊州,先後二十年間,應該說是比較得荊州民心,也積攢了不少人氣,蜀漢國的諸葛亮、黃忠、魏延等骨幹成員都是荊州人。關羽駐守荊州時,曾經在樊城大勝曹軍,一時間大有直取許都之態勢。後關羽被東吳人偷襲丟失了荊州,劉備不顧衆人反對執意伐吳,其計劃也應該是先奪回荊州。蜀漢對於東吳還有地理上的優勢,順流直下,後勤補給肯定要比東吳便利。蜀漢彰武二年,劉備被東吳的陸遜打敗收兵回到巫縣,並沒有回到成都。孫權聽說後,非常害怕,主動派出使節請求講和。這說明,劉備的蜀漢雖敗,仍然對東吳是有威脅的。對魏國也是如此,假如能夠恢復關羽時的荊州江北地區,出兵就可直接針對魏國的宛洛以及都城許縣。

三國曆史疑問:劉備爲何讓大都督李嚴駐守邊境?

從防守來說,蜀漢的重點也是在東部。就地理條件來說,蜀漢的漢中地區(北部)面對的只是一個魏國,且這個地方的地理條件利於防守,無論是魏攻蜀還是蜀攻魏都是如此。後來的諸葛亮、姜維以及魏國大舉進攻蜀國都說明了這個問題。就東部來說,雖然地理上也是利於蜀國防守,但這只是相對於有準備的交戰而言,假如不設防,再有利的地形也是枉然。比如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劉備自己攻下了綿竹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就是率軍逆江而上,很快就攻下了永安、江州、江陽等城池。由此可見,有利的地理條件並沒有給予劉璋勝利的保障,原因就是益州各郡縣已經不能相互支援,守城將士也失去了一戰到底的決心。也就是說,無論是曹魏還是東吳,都有可能自東向西進攻蜀漢,尤其是東吳。只有在有所防備的情況下,人們纔不會打這個主意。

劉備讓一個管全國軍事的“總司令”李嚴駐紮在東部邊境,說明劉備關注的重點方向是在東而不是在北。

那麼,爲什麼後來李嚴又離開了永安呢?這就是劉備和諸葛亮兩人戰略思想的不同。在劉備看來,東部既是蜀漢統一全國、恢復漢室(進攻)的方向,又是衛國保家的(防守)關鍵所在。而西部,也就是漢中地區,既然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那麼,只把它作爲防守之地,留一個大將也就足夠了。劉備當初任命魏延爲漢中太守,而沒有讓張飛擔任這一職務,是不是有這方面的考慮:魏延年輕,可以長久鎮守此地?劉備還問過魏延,你擔任了漢中太守這樣重要的職務,打算怎樣幹?魏延說:“曹操率領全國所有的軍隊而來,我就爲您抵擋住他;如果他派大將率領十萬軍隊而來,我將爲大王消滅他們。”魏延在這兒只說的是防守,沒有涉及到進攻,這應該非常符合劉備的戰略考慮。劉備當皇帝后,魏延被封爲鎮北將軍,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還有,劉備伐吳,打着旗號是爲關羽報仇,可是,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劉備興兵是在蜀漢彰武二年(公元222),前後有三年時間,這準備是否有點兒長?實際上,劉備爲關羽報仇只是一個旗號,奪取荊州江南部分纔是他伐吳第一階段的軍事目的。實戰過程中,劉備也只在江南作戰,而江北只做防禦。失敗後,留在江北的黃權退不回來了,只好投降了魏國。有人要把黃權的家人抓起來,劉備說是他對不起黃權,而黃權沒有對不起他,爲什麼?回不來的黃權是屬於“出走”,而不是“投敵”。這也證明,這階段劉備是把東吳作爲敵人。

有了這樣的戰略思想,李嚴這個“統內外軍事”的總司令當然要留在最有可能發生戰事的地方。

諸葛亮則不同,他只把曹魏當成敵人,而和東吳始終保持着友好關係。劉備死的那一年,諸葛亮掌握了蜀漢國的實際權力,當年就主動和東吳和好,結爲同盟關係。終諸葛亮一生,都沒有和東吳發生戰事,這就是劉備和諸葛亮戰略思想的不同。諸葛亮的戰略重點在北方,也就是漢中方面,有了這個指導思想,李嚴也逐步向西北方向移動。建興四年(公元226),由於諸葛亮想要從漢中北上,李嚴應該管理後方事務,便從永安移到江州。代替李嚴駐紮永安的是將軍陳到,但仍舊歸李嚴統管。建興八年(公元230),由於魏國的曹真要分三路進攻漢川,諸葛亮命令李嚴率領二萬人奔赴漢中。又因爲諸葛亮要在第二年伐魏,就命令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管理丞相府的事務。至此,李嚴徹底離開了東部邊境,總司令也變得有名無實,直到第二年被免職流放。

劉備把李嚴這個總司令放在東部邊境,是不是大材小用了呢?疑問主要在於蜀漢國東部一直沒有大的戰事。那麼,爲什麼沒有發生自東向西的戰事呢?主要原因在於,李嚴在永安這段時間,三國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內部事務上,東線有戰事也是在魏吳兩國之間進行,兩國暫時誰也顧不了蜀國。但並不能就此認爲劉備的這種安排不合理。諸葛亮連續不斷地北伐,無論是戰例還是戰果,都可以說是乏善可陳。韓信暗渡陳倉,將三秦之地迅速掃平,成爲古代經典戰例,諸葛亮走同一條路,卻難有韓信的戰果。同時代的人,諸葛亮內沒有關羽在荊州時曾經的輝煌戰果,外比不上東吳陸遜的戰績顯赫,難道與他改變劉備的戰略設想和人事安排就沒有一點關係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