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1年8月22日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在152年前的今天,1861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十七),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1861年——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皇位由他的兒子載淳繼承,此即同治皇帝。

咸豐帝奕詝,愛新覺羅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帝第四子也,母爲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硃筆,立其爲皇太子。宣宗逝世後,己未,咸豐帝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爲咸豐元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卒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河北遵化的清東陵之定陵。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咸豐皇帝

  0961年8月22日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在1052年前的今天,0961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初九),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後周政權後,有鑑於唐中葉以來藩鎮割據,武將拔扈,不利於中央集權,乃與宰相趙普密商,決定削奪大將兵權。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着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爲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建隆元年(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召見趙普問道:爲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太祖的發問,他便說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宋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全明白了”。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權,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範浚在《五代論》中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這些話揭示了唐末五代以來,在政治局面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從小軍官到殿前都點檢,又從殿前都點檢躍上皇帝寶座的趙匡胤,十分懂得軍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宋朝一建立,他就吸取後周滅亡的教訓,加強了對禁軍的控制。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第2張

建隆二年太祖鑑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着手陸續採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爲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爲成德節度使。因爲殿前都點檢是宋太祖黃袍加身前擔任過的職務,從此不再設置。由石守信接替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

起初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並不介意,趙普就向他數次進言說:“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萬一有作孽之人擁戴他們,他們能夠自主嗎”?這些話實際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記住陳橋兵變的事件,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採取措施要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

公元961年8月22日(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

“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爲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一席話,軟中帶硬,使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鍋,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宋太祖緩緩說道:

“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爲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爲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迴旋餘地,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禁軍領兵權析而爲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着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1689年8月22日中俄議定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在324年前的今天,1689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初八),中俄議定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是大清帝國和俄羅斯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簽定的第一份正式條約。兩國在雅克薩地區發生軍事衝突後於1689年8月22日,俄羅斯全權代表陸軍大將費耀多羅和清王朝全權代表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在尼布楚(現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定的邊界條約,內容爲: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

西以額爾古納河爲界,西屬中國,東屬俄國;

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

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15人以上集體越境正法;

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兩國彼此不得收留逃人。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第3張

第一份正式條約: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

條約有中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本,以拉丁文爲準,並勒石立碑。碑文用滿、漢、俄、蒙、拉丁五種文字刻成。根據此條約,俄國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與大淸帝國建立了貿易關係。此條約以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爲界劃分俄國和中國,但沒有確定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地區的歸屬。

1689年9月7日,中俄雙方舉行隆重的簽字儀式,索額圖和戈洛文先在條約上簽字、蓋章,然後宣讀誓詞,相互交換條約。這個條約就是《尼布楚議界條約》。爲表示慶賀,雙方互贈禮品,還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1791年8月22日海地奴隸舉行武裝起義

在222年前的今天,1791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廿三),海地奴隸舉行武裝起義。

1791年8月22日,海地奴隸舉行武裝起義。10月,杜桑·盧維圖爾率領1000餘名奴隸加入起義軍,革命烈火迅即燃遍海地北部。1793年春,海地島東部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勾結英國殖民軍,乘機入侵海地島西部。杜桑-盧維圖爾等領導起義軍先後加入西班牙軍,聯合攻打法軍,佔領海地北部的大片土地。起義軍要求西班牙廢除佔領區的奴隸制度,遭到拒絕。法國雅各賓派執政後,宣佈廢除海地奴隸制,1794年5月6日杜桑-盧維圖爾轉而同法軍聯合,將西班牙軍逐出海地北部,宣佈廢除佔領區奴隸制度。1796年杜桑-盧維圖爾被任命爲法軍的副總督。1798年起義軍向盤踞在海地西部的英軍發動進攻,直逼太子港,趕走英國干涉軍。同時,杜桑-盧維圖爾率領起義軍進逼法國殖民首府海地角,迫使法國總督和特派員離開海地,使海地基本上擺脫了法國的殖民統治。1801年1月,起義軍攻入西屬聖多明各(海地島東部),佔領聖多明各城,驅逐西班牙殖民總督,統一整個海地島。

1801年7月1日海地頒佈第一部憲法,宣佈永遠廢除奴隸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財產不可侵犯,提倡貿易自由。杜桑-盧維圖爾任終身總統並有權選擇繼承人。12月,拿破崙·波拿巴任命C.-V.-E.勒克萊爾爲法國遠征軍司令,率領54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和3萬名士兵遠征海地。次年2月2日,抵達海地角。起義軍燒燬海地角。不久,爲了擺脫法軍的包圍,起義軍撤退到內地和沿海山區。杜桑-盧維圖爾被迫與法軍議和。1802年6月,勒克萊爾施計將杜桑-盧維圖爾逮捕並押送到法國。海地人發動強大攻勢,痛殲法國遠征軍。1803年11月18日攻陷法軍最後一個堡壘佛悌埃斯,法軍被迫投降,在這次遠征中法軍共損失3.5萬人。11月29日,海地正式公佈《獨立宣言》。次年1月1日,德薩林在戈納伊夫正式宣佈海地獨立,並將聖多明各改爲印第安人的傳統名稱海地。德薩林任終身總統。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第4張

海地奴隸舉行武裝起義

  1910年8月22日日本吞併朝鮮

在103年前的今天,1910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十八),日本吞併朝鮮。

1910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條約的簽署標誌着日本正式吞併朝鮮,朝鮮終於淪爲日本的殖民地。

《日韓合併條約》全文共8條,其主要內容是:朝鮮將其全部主權永久地讓與日本;日本對朝鮮王室給予“尊重”;日本將其控制朝鮮外交大權的“統監府”改爲“總督府”,總督直屬日本天皇,並由其負責掌管朝鮮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

侵佔、奴役朝鮮並將其變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長期的擴張侵略目標。20世紀初期,日本帝國主義大大加速了吞併朝鮮的進程。1904年2月23日,朝鮮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的《韓日議定書》,其主要內容是:朝鮮承認日本在朝擁有軍事行動自由權;日本有權干涉朝鮮內政;未經日本同意,朝鮮不得同第三國簽訂與前述內容相悖的任何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第5張

同年8月22日,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了第一個《韓日協約》。協約使朝鮮的財政、外交大權實際上落入日本人之手。1905年11月9日,日本特使伊藤博文趕赴漢城,逼迫韓國表態。11月18日,韓國被迫簽訂《日韓保護協約》。1907年7月,日本又迫使朝鮮與之簽署了第二個和第三個《韓日協約》(分別又稱爲《乙巳保護條約》和《丁未七款條約》)。依照條約,朝鮮內政、外交大權均直接由日本人負責,各國外交官員均須從朝鮮撤離,日本在漢城設立“總督府”等等。

日韓合併條約簽訂後,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進行了長達35年的極爲殘暴的殖民統治,引起了朝鮮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

  1915年8月22日臺灣抗日誌士近千人被判處死刑

在98年前的今天,1915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十二),臺灣抗日誌士近千人被判處死刑。

1915年8月2日,臺灣餘清風率抗日民衆圍攻臺南廳噍吧哞支廳南莊警察派出所,全殲該所的日本人。抗日隊伍人數擴大到1000餘人。4日,抗日民衆進攻噍吧哞支廳,途中與日警激戰數小時,日人敗績。日警懾於抗日民衆的巨大聲勢,便龜縮在支廳內,守而不戰。餘清風等人便指揮民衆,佔領噍吧哞周圍高地,構築工事,形成對支廳的包圍,並組織敢死隊,猛衝敵陣,給日警以重創。日人急忙調動軍警,前往鎮壓抗日民衆。6日下午,5箇中隊的步兵和1箇中隊的炮兵抵達噍吧哞,隨即用炮轟擊抗日民衆。雙方激戰一天,抗日民衆犧牲300餘人。7日,餘清風和江定等人,迫於形勢,撤入深山,建立根據地伺機再起。

日軍在噍吧哞一帶的20多個村莊進行滅絕人性的屠殺。上萬名居民慘死於日軍屠刀之下,以致噍吧哞周圍人煙絕跡,遍地浸血。與此同時,日本當局還在全臺灣大舉搜捕抗日分子,逮捕了近2000人,餘清風與其另外8個同志於8月22日被捕。日本統治者將餘清風、羅俊等866人判處死刑。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第6張

餘清風、羅俊頭上被扣着簍子押赴法場

  1948年8月22日馮玉祥遇難

在65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十八),馮玉祥遇難。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11月6日生於河北青縣。1913年任京衛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不久晉升旅長,1914年隨陸建章入陝,10月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始成自己的基本隊伍。1921年任陝西督軍職。次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調任河南督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以直系第三軍總司令之職發動北京政變,改所部爲國民軍,被推任爲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8月歸國。9月,國民革命軍攻抵武漢時於五原(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誓師,宣佈集體加入國民黨。1927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曾參與蔣介石、汪精衛的反共活動。自1929年初與蔣介石集團發生矛盾,舉兵反蔣,先後爆發蔣馮戰爭與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在張家口組建民衆抗日同盟軍。1936年到南京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旋被解職。抗戰勝利後繼續採取與中共合作的立場,反對蔣的內戰、獨裁政策,

並與李濟深等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6年出國考察水利,兩年間遍訪歐美。1947年11月在美國組建中國和平民主聯盟,被推爲主席。1948年1月被開除國民黨黨籍。8月,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22日因所乘蘇聯“勝利”號輪在黑海失火而遇難。

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清朝咸豐皇帝死於熱河行宮 第7張

馮玉祥將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