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登之圍時,冒頓單于沒有趁機將劉邦徹底殲滅,反而最終選擇了議和,這是爲什麼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七年(前200年),匈奴圍攻韓王信都城馬邑,韓王信自知不敵,遂獻城投降匈奴,並與匈奴合兵南下侵擾太原。同年冬,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上討伐叛軍、抵禦匈奴,結果卻因輕敵冒進而被圍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稱“白登之圍”。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史料記載是否可信,劉邦真的是因賄賂閼氏脫困嗎?

關於劉邦被圍七天後,到底爲何能夠安然脫困,《史記》和《漢書》交代的都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說劉邦採納了陳平的計策,《史記·陳丞相世家》更是直接表示,“高帝既出,其計祕,世莫得聞”,也就是說這個祕計,外人並不知曉。

不過,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卻明確提到漢高祖劉邦派人送厚禮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妾閼氏,於是閼氏對冒頓單于說,“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單于這才撤圍,最終放劉邦離開。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第2張

那麼,這段記載是否可信呢?我們不妨提出幾個疑點。

首先,漢朝使者是如何接觸到閼氏的?要知道當時乃是兩軍交戰之際,匈奴四十萬大軍足以將白登山圍的水泄不通,而匈奴冒頓單于的營帳,顯然不可能距離前線太近,且必然處於匈奴軍隊核心區域。如此,在匈奴方面沒有議和打算的情況下,漢朝使者又豈能輕易接觸到冒頓單于的妻妾?要知道這種收買,可不是見上一兩次就能達成的。

其次,劉邦到底能拿出多少財寶?劉邦此次出征,畢竟是來打仗的,可不是來遊山玩水、外出巡遊的,如此情形下身邊又能攜帶多少財寶呢?匈奴方面固然貧苦,可要收買一位單于的妻妾,顯然也不是少量財寶就能辦到的。

最後,冒頓單于真的會因閼氏的話撤兵嗎?冒頓單于是什麼人,那可是雄才大略之主,當年爲了鍛鍊士兵的忠誠,不惜親自帶人射殺自己的妻子,而爲了奪取匈奴大權,更是親手射殺了自己的父親。這樣一位人物,豈能輕易因爲女人的一句話,便放過已經握於掌心的漢朝皇帝?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第3張

如上,個人認爲,劉邦或許真的賄賂了閼氏,但要說閼氏的話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可信度其實並不高。冒頓單于之所以最終決定放劉邦離開,必然不是因爲女人的一句話,而應該是出於其他考慮。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冒頓單于決定放過劉邦呢?

戰局對匈奴看似有利,但冒頓也有自己的擔心

對於冒頓單于來說,如果能夠將劉邦殺死或者俘獲,當然是最爲理想的結局。可事實卻是,劉邦雖然被圍在了白登山,且冒頓單于的兵力具有絕對優勢,可一連攻打了七天,卻始終難有進展。如此,局勢對於他來說,可就有些不太有利了。

1、短期難以攻下。此時的漢軍,因爲歷經楚漢爭霸的長期征戰,已經算得上是一支百戰精兵,而劉邦統率的先鋒,更是漢軍之中的精銳。漢軍人數雖少,但守山卻佔據着地利,且相較於遊牧軍隊,中原軍隊本就善於攻守之術。而對於匈奴軍隊來說,以騎兵爲主的他們想要攻山,便只能棄馬登山步戰,如此一來便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而這也是匈奴圍攻七日卻難以取勝的原因。

2、匈奴統治問題。在魏晉汲取中原文化以前,草原遊牧民族長期保持着部落聯盟統治的方式,冒頓雖爲匈奴單于,但其麾下匈奴各部卻相對較爲獨立。因此,冒頓對於匈奴各部根本無法做到如臂使指,他不得不考慮匈奴各部的態度。對於冒頓單于來說,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消滅漢朝皇帝都是值得的,可對於匈奴各部首領來說,如果付出代價太大,而自己又無法獲得實質性的利益,他們又怎會同意。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第4張

3、糧草補給問題。“白登之圍”發生於冬日,乃是天寒地凍之際,而相較於中原王朝,後勤補給本就是遊牧民族的短板,外出作戰只由士兵各自攜帶少量糧食,而更多是依靠以戰養戰,因此遊牧民族南下,往往依靠的就是四處劫掠。如今,匈奴軍隊卻被吸引到了白登山地區,如此一來糧草供應必然會出問題。要知道,四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是如何恐怖,就算匈奴大軍四處劫掠,又能堅持多久?

4、敵我援軍動向。劉邦被圍本就是因爲輕敵冒進,導致先鋒軍團與主力兵團脫節,但雙方相距卻並不算遠,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七天,漢軍主力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面對劉邦的先鋒兵團,匈奴還能佔據兵力優勢,可如果漢軍主力一到,匈奴的兵力優勢便不存在了,而漢軍卻極可能形成裏應外合之勢。與此同時,冒頓單于本已與韓王信的部將王黃、趙利約定了會師日期,但這兩路兵馬卻並未按時到來,這不能不讓冒頓單于擔心。

如上,此時處於包圍圈中的“劉邦”,對於冒頓單于來說簡直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有這種情況下,當劉邦能夠拿出足夠的好處後,冒頓單于自然也就樂得與劉邦議和,放其安然離去了。

劉邦比冒頓顯然更急,因此議和付出代價較大

對於劉邦來說,雖然憑藉着地利優勢,成功頂住了匈奴大軍的七天進攻,但就戰場形勢而言,劉邦的處境無疑更爲危險,畢竟己方兵力處在絕對的劣勢。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第5張

1、糧草供給問題。劉邦率領的畢竟是先鋒軍團,軍隊攜帶的糧草肯定不會太多,而白登山的面積也就那麼大,能夠補充的給養肯定不會太多,七天時間漢軍的糧草消耗必然也已經到了極限,甚至可能已經開始斷糧,匈奴軍隊還能靠四處劫掠一定程度予以補充,劉邦可是得不到任何補給的,而一旦糧草不濟,軍心動搖還能否守住,誰也不敢保證。

2、援軍遲遲不到。隨着時間的推移,遲遲沒有援軍的消息,劉邦豈能不擔心?一方面,劉邦擔心主力軍團着急營救自己中伏,而一旦主力軍團損失殆盡, 那麼自己也就沒有任何希望了。另一方面,劉邦更擔心主力軍團得知皇帝被圍後生了其他心思,故意不前來營救自己,如此一來不僅自己毫無生機,而且這個剛剛新生的國家,甚至也會遭至毀滅性的打擊。

3、擔心內部生變。此時正值西漢初立,內部本就不穩,更何況此時還有幾個實力不俗,但卻和朝廷離心離德的異姓諸侯王,此前燕王臧荼已經因謀反被殺,楚王韓信也因被告發謀反被廢爲淮陰侯,而韓王信又轉投匈奴,這豈能不讓劉邦擔心其他諸侯王的態度。一旦皇帝長期被圍,誰敢保證朝廷內部會不會生亂,其他諸侯王會不會趁機謀取天下?

冒頓爲何不在白登之圍時將劉邦殲滅,反而選擇議和呢? 第6張

如上,相較於冒頓單于來說,此時的劉邦纔是最爲焦急的,爲了能夠挽回局面,劉邦可以說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而也正因如此,劉邦不僅主動向匈奴求和,而且願意在提供金銀財寶的同時,還定下了和親協議。

綜上,冒頓單于將劉邦圍困於白登山之後,最終之所以會讓劉邦安然離去,主要還是因爲冒頓短期內無法擊敗劉邦的先鋒軍團,而漢軍主力又隨時會到來,再加上後勤補給困難,這纔在劉邦求和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議和。

至於《史記·匈奴列傳》中所說,劉邦通過收買閼氏成功逃生,恐怕是給了劉邦找回一點面子,畢竟相較於被動求和來說,主動用計不至於那麼丟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