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踏莎行·郴州旅舍——蘇軾的詩情畫意

踏莎行·郴州旅舍——蘇軾的詩情畫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他的詩作以豪放、奔放、清新脫俗而著稱,被譽爲“詩中之豪傑”。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蘇軾的名篇《踏莎行·郴州旅舍》,感受他的詩情畫意。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蘇軾的詩情畫意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賞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蘇軾在北宋時期創作的一首詞,全詞共有四十八字,分爲上下兩闕。這首詞以郴州旅舍爲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上闕寫景,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畫卷。首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描繪了早晨霧氣瀰漫的景象,樓臺若隱若現,月亮也因霧氣而顯得朦朧。接下來的“桃源望斷無尋處”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渴望和無奈。在這種景色中,作者感嘆“可堪孤館閉春寒”,孤獨地住在旅館裏,春天的寒冷讓人難以忍受。最後一句“杜鵑聲裏斜陽暮”則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杜鵑的叫聲迴盪在空氣中,給人一種悽美的感覺。

下闕抒情,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首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通過梅花和書信這兩種象徵物,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接下來的“砌成此恨無重數”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無盡思念。最後一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不捨,郴江雖然環繞着郴山,但它最終會流向瀟湘江,離開故鄉。這裏的“爲誰流下瀟湘去?”既是對郴江的質問,也是對自己離故鄉的無奈感慨。

總結: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蘇軾創作的一首描繪江南水鄉美景和表達對故鄉思念之情的詞作。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蘇軾成功地將詩情畫意融入到詞作中,使這首詞成爲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瑰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