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漢朝使臣被殺,漢武帝爲何釋放大量囚徒去打仗?

漢朝使臣被殺,漢武帝爲何釋放大量囚徒去打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漢武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吧,它出自漢武帝時期一個叫做陳湯的名將之口,全句爲“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成爲那個時期,漢民族最爲強大的象徵,相當地霸氣,相當地自信。所以,漢武帝一朝,被後世之人不斷懷念,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漢朝使臣被殺,漢武帝爲何釋放大量囚徒去打仗?

在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派出使臣,帶着大量的黃金前往大宛國換取當地的特產——汗血寶馬。然而,當使臣到達大宛國的首都之後,雙方並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這也就罷了,買賣不成仁義在,但是更可惡的是,大宛國的國王毋寡竟然殺害了使者。當消息傳回長安的時候,漢武帝一下子就坐不住了,派出了李廣利將軍帶領數千人馬前去討伐。

在《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中記載了這次討伐:“貳師將軍軍既西過鹽水,當道小國恐,各堅城守,不肯給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數日則去。比至鬱成,士至者不過數千,皆飢罷。攻鬱成,鬱成大破之,所殺傷甚衆。”

這一次敗仗,讓漢武帝顏面無存,發誓要教訓西邊的撮爾小國,就命令李廣利率領着自己的殘軍在敦煌等待後援。

漢朝使臣被殺,漢武帝爲何釋放大量囚徒去打仗? 第2張

而漢武帝則“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共有六萬餘人到達敦煌,與李廣利的軍隊會合,並且帶來了“牛十萬,馬三萬餘匹,驢騾橐它以萬數。”還帶來了更先進的兵弩等武器裝備,務必要一雪前恥。

這一次遠征,沿途小國家見漢軍強盛,不敢怠慢紛紛派出軍隊和貴族,帶着食物和財寶去犒勞漢軍,希望李廣利將軍能夠不計前嫌。

於是,李廣利將軍帶着漢軍很順利地到達了大宛國的外圍,決定先“決其水源”,然後派兵圍住,繼而“攻之四十餘日,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最後,大宛國裏面的貴族認爲漢軍之所以會前來攻擊,是因爲“王毋寡匿善馬而殺漢使。今殺王毋寡而出善馬,漢兵宜解。”李廣利見大宛國國君毋寡已死,其屬下表示臣服,就接受了對方的投降。

在漢軍回國的時候,李廣利爲了一雪前恥,就將前一次遠征時兵敗鬱成的仇報了。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這一戰事:“(李廣利)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鬱成。鬱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聞漢已破宛,乃出鬱成王予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四人相謂曰:“鬱成王漢國所毒,今生將去,卒失大事。”欲殺,莫敢先擊。上邽騎士趙弟最少,拔劍擊之,斬鬱成王,齎頭。弟、桀等逐及大將軍。”

漢朝使臣被殺,漢武帝爲何釋放大量囚徒去打仗? 第3張

前後兩次征討大宛國,終於殺掉了侮辱漢朝使者的毋寡,並且滅掉了阻擋在漢軍路上的侖頭國和鬱成國,這一場大戰可謂是大獲全勝,之後的許多年裏,西域的各國都唯漢朝馬首是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