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有多少傳統風俗?

揭祕: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有多少傳統風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天也被列爲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端午更是有着許多的傳統習俗,現在我們接觸到的只是少數,那麼古人是如何過端午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揭祕: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有多少傳統風俗?

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自古以來就已經是如此,在古代,糉子又叫“角黎”、“筒糉”。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開始,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個時候糉子除了糯米之外還加了中藥益智,南北朝時期,糉子的作料開始多了起來,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這種糉子被稱爲雜糉,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避五毒

五月被認爲是毒月,五月初五這一日更是毒日,暑氣上升,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齊出。所謂五毒,不僅身有劇毒,還偏偏形貌醜陋,看着就邪惡的很。除了這些自然的毒物,端午,更是邪靈作祟之時,鬼魅並出,爲害人間。

所以,在這毒月毒日、五毒齊出的日子,古人都要圍繞辟邪這一重要主題行事。飲雄黃酒防蛇,薰艾草驅蟲,同時,人們也佩戴虎符,穿繡有“五毒”的兜肚,鎮邪祛魅。

揭祕: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有多少傳統風俗? 第2張

採藥

這可以說是最古老的端午習俗之一了,《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製藥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

揭祕: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有多少傳統風俗? 第3張

躲端午

在宋代,到了端午這天,新嫁或者一些已經嫁的女孩要回家度節,這個他們認爲五月五日這天,爲惡月、惡日,很多事都需要避諱,所以有接女回家多端午這個習俗,簡稱“躲端午”。

打馬球

這也是端午的一種遊戲,麻球,是指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代人又稱爲擊鞠。

揭祕: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有多少傳統風俗? 第4張

煎堆

在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的煎堆就是用麪粉或者米粉、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這是因爲在古代,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絕,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這天吃了煎堆之後雨就停止了,人們說把太天不好了。這個習俗就是這樣來的。

這些就是筆者瞭解到的一些古代過端午的習俗,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一些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