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裴寂,字玄真,其祖父裴融曾任司本大夫,其父裴瑜曾任絳州刺史,蒲州桑泉(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裴家本也是權貴之家,然而裴寂很早便父母雙亡,後來全靠兄長撫養,日益困窘。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然而裴寂天資聰慧,十四歲便成爲州主簿,在州府裏做事。等到再年長一些,裴寂"疏眉目,偉姿容"的特點也展露出來。後來他歷任齊州司戶、御史、 駕部承務郎,官至晉陽宮副監。

晉陽宮,一座始建於東魏孝靜帝武定年間,在隋文帝和隋煬帝在位期間經歷過多次大規模重建、擴建的宮城。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初設正監、副監各1名,以管理宮城。因而裴寂此時,已能算得上是隋朝重臣。

後來唐高祖李淵任太原留守、晉陽宮宮監。而裴寂這位李淵的老朋友,和李淵愈發親近,以至於到了"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奕,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的地步。當時有心反隋的李世民,看到父親和裴寂如此親密,便打算利用他來推動父親起兵反隋。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第2張

爲了拉攏裴寂,李世民讓龍山令高斌廉故意將數百萬錢財輸給裴寂。等到裴寂盡興之後,李世民才告訴裴寂自己的用意。而裴寂當即便向李世民許諾,答應幫他說服李淵,以促早日起兵。

而後裴寂私派晉陽宮宮人去服侍李淵,並勸李淵起兵。裴寂不僅直言李世民已心生反隋之心,還說如今自己已經私自派宮人來侍奉李淵,這要是被發現,自己必死無疑。他還分析了天下混亂的局勢,認爲李淵此時起兵最能得人心……在裴寂的勸說之下,李淵終於決定起兵反隋。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第3張

李淵起兵後,裴寂獻上宮女五百人,並將晉陽宮的九萬斛米、五萬段雜彩和四十萬領甲,全都交給李淵,以裝備起義軍隊。此後,裴寂一直在李淵身邊佔據着重要的席位。李淵剛建立大將軍府,裴寂就被封爲聞喜縣公,擔任活動在李淵身邊的長史一職。

李淵攻下大興城後,裴寂獲賜良田千頃、甲第一區、物四萬段,並轉任大丞相府長史,進封爲魏國公,享受食邑三千戶。李淵稱帝以後,裴寂"拜尚書右僕射, 賜以服玩不可勝紀,仍詔尚食奉御,每日賜寂御膳。高祖視朝,必引與同坐,入閣 則延之臥內,言無不從,呼爲裴監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爲比。"如若李淵出京巡視,那麼裴寂必定負責留守長安的重任。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第4張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李淵稱讚爲"合契元謀"、"同心運始,並蹈義輕生,捐家殉節,艱辛備履,金石不移。論此忠勤,特宜優異" 的李唐開國重臣,其實並無太多實績,純粹是依靠李淵的寵信而位極人臣。

裴寂曾主動請命,率兵去平定在太原作亂的宋金剛,結果面對據城自守的宋金剛,裴寂居然還被切斷了水源補給。無奈之下,秉性怯懦的裴寂組織大軍移營找水,結果被宋金剛大敗,唐軍死傷甚多。裴寂倒是飛奔一日一夜逃回了晉州,可李唐在晉州以東的地盤盡數丟失。

之後裴寂錯誤地對晉州百姓採取高壓措施,致使晉州人呂崇茂起義,與宋金剛內外接應,再度大敗裴寂。對此,就連向來對裴寂掏心掏肺地好的李淵,都忍不住責備到:"前拒武周,兵勢足以破敵,致此喪敗,不獨愧於朕乎?"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第5張

還有一次,裴寂被誣告謀反。真相被澄清以後,李淵派貴妃等攜帶大量珍寶和美食,前去裴寂的府邸宴飲。結果裴寂竟讓幾位妃嬪在府裏停留,宴飲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妃嬪們纔回宮。這雖然緣起李淵的首肯,但違背了禮制,有着絲絲裴寂恃寵而驕的意味。

而最終李世民懲處裴寂的理由,李世民本人給出了四條:"位爲三公而與妖人法雅親密,罪一也;事發之後,乃負氣憤怒,稱國家有天下,是我所謀,罪二也; 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陰行殺戮以滅口,罪四也。"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第6張

裴瑜受法雅牽連,是他第一次被流放的原因。僧人法雅最初很受寵,能出入皇宮。但後來他失寵,便心懷怨恨,出言不遜。當法雅被揭發受到審判時,他稱裴寂也知道自己說的話,可祕而不報,因而裴寂被牽連。

而妖人說裴寂有"天分",則是他第二次被流放的導火索。當時裴寂正因法雅被貶回鄉,結果一狂士說:"裴公有天分"。裴寂爲此恐懼,祕而不報,還想殺了聽到原話的自家童僕。結果最後被童僕告發,李世民便再度給裴寂治罪。

李唐開國重臣,李世民上臺後卻將其流放,最終爲何悲慘地死去? 第7張

本來這四條罪過,是條條致死的。然而羣臣大多建議將其流放,李世民最後也就順應人心,最終將裴寂流放到靜州。後來靜州山羌作亂,傳言他們要將裴寂擄去另立爲帝。但李世民認爲"我國家於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最終,裴寂果如李世民所言,主動率領家童平定了叛亂。

李世民念及裴寂這些年的功勞,決定將他召回京師。結果裴寂溘然長逝,終年六十歲。李世民只得追贈其爲相州刺史、工部尚書、 河東郡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