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被勝利掩蓋的徐州保衛戰,最終竟是這樣的結局

被勝利掩蓋的徐州保衛戰,最終竟是這樣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知道臺兒莊大捷,但卻並不知道臺兒莊之戰只是徐州會戰的一部分,徐州會戰最後階段就是徐州保衛戰。而最後徐州會戰是以失敗告終,徐州也淪入敵手,對於這場會戰,大部分人瞭解的並不多。

被勝利掩蓋的徐州保衛戰,最終竟是這樣的結局

徐州,古稱彭城,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地處江蘇、山東、河南和安徽四省接壤地區,華北平原的最南端,長江三角洲的最北翼,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現代軍事角度講,由於又處在中國鐵路南北幹線津浦路(天津到浦口,也就是今天京滬線的前身)和東西幹線隴海路(蘭州到連雲港)的交匯處,所以戰略地位就格外重要。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在華北佔領了北平、天津、河北和山東,在華東(日軍通常把華東稱爲華中)佔領了南京後,日本大本營便決定南北對進打通津浦路,使南北兩個戰場連成一片,然後再攻取武漢。

具體來說第一步先佔領徐州,打通南北戰場的聯繫,然後第二步再沿隴海路向西奪取鄭州,第三步就是沿平漢路向南奪取武漢。因爲當時中國的交通情況是很落後的,日軍的部隊和物資運輸就不得不依賴有限的幾條鐵路,所以日軍的進攻計劃中也都是將奪取鐵路線作爲重點,而作爲中國鐵路交通樞紐的徐州,自然也就是重中之重了。出於同樣的道理,中國方面爲了將人員和物資儘快撤往武漢和大後方,徐州也是關鍵所在。因此,圍繞着徐州的大會戰,也就很自然地發生了。

臺兒莊大捷,包括同時期在徐州南北各戰場上總共殲滅日軍10000餘人,是中國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的第一次重大勝利。關於這場大捷的介紹已經很多,所以在此也就不再深入描述了。需要指出的是,臺兒莊只是打擊了日軍南北對進徐州的北路,南路日軍是被51軍、59軍阻止在了淮河一線。臺兒莊之戰也只不過是徐州會戰中的一部分,整個會戰的核心不是在臺兒莊而是在徐州,臺兒莊充其量就是前奏而已,徐州的得失纔是真正的主題部分。

1938年4月,著名攝影師羅伯特·卡帕與朋友到達蘇州,之後赴前線記錄下了臺兒莊戰役

而且臺兒莊的勝利並沒有改變整個會戰的基本態勢,要知道日軍投入此次會戰的總兵力達到了約20萬人,臺兒莊戰後,南路日軍基本完好,即便是遭到沉重打擊的北路日軍,其主力也依然還在,依然保持着對徐州南北對進的戰略態勢。

被勝利掩蓋的徐州保衛戰,最終竟是這樣的結局 第2張

但是中國軍隊卻在臺兒莊大捷後,興奮得有些頭腦發昏,上到蔣介石李宗仁,下到普通士兵,都有了一種日本人不過如此的感覺,以至於輿論甚至出現了“速勝論”的說法,實在太樂觀了。

在臺兒莊戰役期間,中國最高統帥部就不斷向徐州方向增調部隊,在臺兒莊戰役結束後,更是有着乘熱打鐵的美好意願,幻想再來一次更大規模的會戰,一舉消滅日軍主力。正是出於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更加積極地向徐州地區調集兵力,很快就在徐州周圍地區集結了約50萬人的重兵,成爲自淞滬會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兵力集結。

日軍隨即就發現中國軍隊正在徐州地區大規模集結,認爲這是圍殲中國軍隊主力的大好時機,馬上就改變了戰役計劃,將原來攻佔徐州的戰役目的立即改爲圍殲中國軍隊。於是日軍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主力向西迂迴,企圖圍殲徐州地區的中國軍隊。

根據這一新計劃,南路日軍第9、第13師團從蚌埠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至5月13日,攻佔蒙城、永城後,向蕭縣、碭山進攻;第3師團由蚌埠向宿縣進攻。北路日軍第16師團由山東濟寧渡過運河,至5月14日,先後佔領鄆城、單縣、金鄉、魚臺後,向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團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佔領菏澤、曹縣後,直插河南蘭封;同時,第10師團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進攻。

到這時候,蔣介石終於清醒了,他開始意識到徐州主力即將面臨的危機,便立即召集何應欽、白崇禧、陳誠等人一起研究,大家一致判斷日軍是要圍殲徐州主力,加上日軍目前已經迂迴到了徐州以西,再死守徐州已無多大意義,所以都主張放棄徐州,主力立即突圍。蔣介石隨即命令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力避決戰,撤離徐州,火速突圍。身處一線的李宗仁更清楚目前的態勢,也已經有了放棄徐州的計劃。

5月16日,李宗仁下達了突圍命令,顯然李宗仁的威望和指揮才幹遠遠超過唐生智,徐州突圍組織得非常好,各部隊兵分五路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且戰且退,相互掩護,陣形不亂,秩序井然地向西、向南撤退。

李宗仁率長官部直屬部隊700餘人,是較晚撤出徐州的,乘夜色經宿縣、蒙城,衝過日軍包圍圈順利到達潢川。最後留守徐州擔負斷後任務的劉汝明68軍,先是擺出一副死守的樣子,然後突然撤退,途中還在蕭縣一帶殺了個回馬槍,伏擊了追擊的日軍第9師團,給予日軍不小殺傷,最後也順利跳出了日軍的合圍。

5月19日,日軍佔領了已是一座空城的徐州,圍殲中國軍隊主力的計劃完全落空。

雖然徐州最後還是被日軍佔領,但是在這次會戰中,前有消滅日軍一萬餘人的臺兒莊大捷,後有數十萬大軍順利突圍的徐州撤退,應該說是雖敗猶榮。特別是會戰後期,一旦發現日軍有圍殲徐州主力的企圖,從最高統帥部到戰區司令部,都能果斷決定棄城突圍,這一點比起南京保衛戰時,實在是進步很多。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徐州可能比南京還要重要,但這時中國軍隊已經非常清楚“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道理,保存有生力量纔是上策。

像這次徐州會戰,能夠在臺兒莊殲滅日軍萬餘人就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畢竟面對日軍優勢的火力和戰鬥力,死打硬拼是最不可取的。以一座城市換取消滅日軍一萬人,還是賺了。如果日軍攻佔每個城市都要付出上萬人的代價,那麼中國廣闊的大地就可以把上百萬日軍都給淹沒了。

被勝利掩蓋的徐州保衛戰,最終竟是這樣的結局 第3張

逐次抵抗,逐漸消耗日軍,遇到有利戰機就打,遇到不利情況就撤,這纔是最明智的戰略戰術。徐州會戰在這點上來說,做得非常好。特別是最後階段的突圍,五十萬大軍井然有序,分路突圍,相互掩護相互配合,最終幾乎完好無損地跳出日軍包圍,堪稱奇蹟,比起南京保衛戰最後大潰散一般的突圍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近年來,民間輿論一直在爭議正面、敵後戰場的貢獻,有些人蓄意貶低共產黨的抗戰戰略,似乎不死扛就是不抗日,奉勸他們不妨再看看徐州會戰。

當然,徐州會戰也有一個重大不足,徐州的價值在於鐵路樞紐,要是在撤退時能對相關的鐵路設施進行系統的徹底破壞,那就更好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