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吳國兩個芮國,這幾個國家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吳國兩個芮國,這幾個國家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春秋末期,吳越爭霸,吳國與越國爭霸,吳王闔閭、吳王夫差、伍子胥、孫武,都是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至於吳國是從哪裏來的,也是衆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太伯、仲雍、季歷,公亶父看好三兒子季歷,打算傳位給他,於是,長子和次子讓賢,離國而去,從陝西跑到江蘇,建立了吳國,而三子季歷,則繼位掌管周國,後來,其子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孫周武王,推翻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國。

季歷方面的歷史沒錯,可是,太伯和仲雍,是跑到了江蘇嗎?當時,關中土地之肥沃,天下第一,而長江流域,則是荒涼落後之地,不要說長江,就是淮河一帶,也很荒涼,而周人的勢力,不要說在季歷時期,就是在以後周王國時期,最多也就達到淮河、漢水一帶,能一下子跑到長江流域嗎?

年代久遠,記述發生混亂、模糊,也是可能的,真實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一些線索。1954年,在江蘇出土了宜侯夨簋(音CE,四聲,GUI,三聲),宜國在哪裏?在河南洛陽一帶,江蘇吳國怎麼會出土河南宜國的文物呢?

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吳國兩個芮國,這幾個國家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由此問題發端,經過一番探索,還是可以得出答案的,關於吳國,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

太伯、仲雍,並非是一下子跑到遙遠的江南的,在當時的條件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當時的周國位於現在陝西岐山一帶,太伯讓賢,於是其父親,公亶父,將他封到了岐山以西的寶雞一帶,亦即現在的寶雞吳山一帶,建立了吳國,即西吳,另一位讓賢的仲雍,則被封到了山西一帶,建立了另一個吳國,即北吳。在當時,吳虞通用,吳國即虞國。

兩個吳國,一東一西,這在周人,並不少見,後來他們還封了兩個虢國,也是一東一西,一個在寶雞,一個在洛陽以東的虎牢關一帶。

由兩個吳國,又帶出來兩個芮國,東邊的芮國,在現在的陝西韓城一帶,2004年出土了大量芮國文物,其國以夫人芮姜和國君芮伯萬的爭鬥而聞名;西邊的芮國,則在現在寶雞一帶,現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芮姞簋(音JIE,二聲,GUI,三聲),是一個很有力的線索,這是與西邊的芮國的夫人芮姞有關的青銅器文物。

周文王時期,發生了著名的“虞芮爭田而訟”的事件,這一組虞芮,就是寶雞一帶的吳國和芮國,如果是東邊的那一組,則不合情理,東邊的虞國和芮國,一個在山西,一個在關中,隔着黃河,風馬牛不相及,有何可爭呢?

總結一下,分別有兩組吳國、芮國、虢國,其中,西邊的一組吳國、芮國、虢國,皆位於寶雞一帶,而東邊的一組吳國、芮國、虢國,則分別位於山西南部、陝西東部、河南中部。

寶雞一帶的吳國和芮國,延續到春秋時期,都被秦國吞併。

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吳國兩個芮國,這幾個國家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第2張

而寶雞一帶的虢國,則在周平王東遷時,隨之遷徙到今河南三門峽一帶,後來,與仲雍一系封于山西的虞國攪合在一起,脣亡齒寒,春秋時期都被晉國吞併。

關於第三個吳國亦即南吳,是這樣的,早年間,仲雍系的虞國亦即北吳立國期間,分出一支,自山西南下河南,建立宜國,具體位置在現在河南宜陽一帶,因他們是姬姓王族,因此得以在王室領地封得采邑。

春秋初期,周王室混亂,宜國消亡,宜人繼續南下,突破了周人通常達到的範圍,亦即越過了淮河流域,逃到長江流域,建立吳國,是爲南吳,他們將他們在宜國的器物帶到了吳國,這就是在吳國故地出土了宜國青銅器文物的原因。

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吳國兩個芮國,這幾個國家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第3張

三個吳國的事蹟,就說到這裏,而兩個芮國,還有些要說的,西邊的那個芮國,已經說過了,不多說了,此處再說說東邊的芮國,東邊的芮國,以前史書上屢屢明確記載位於現在陝西大荔,可是2004年在陝西韓城出土的大量文物,卻無可辯駁地證明芮國在韓城,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芮國發生了遷徙,這在先秦時期也是屢見不鮮的。

還有一個問題,山西芮城是怎麼回事?關於山西的芮城縣,實際上與芮國無關,西周時,封王族於此,建立魏國,後來魏國被晉國所滅,晉國將其地封給大夫畢萬,於是畢萬的後代建立了又一個魏國,是爲戰國七雄之一。之所以這裏成爲芮城,始於南北朝時期北周在此建立芮城縣。古漢語中,魏、芮兩字讀音接近,此即山西芮城的由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