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張二奎的藝術特色及主要劇目

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張二奎的藝術特色及主要劇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二奎,字子英,出生於嘉慶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劇老生演員,爲早期京劇老生三傑之一,與程長庚、余三勝齊名,號稱京劇三鼎甲,一時聲名在程、餘之上,惜舞臺生命不長。

 藝術特色

張二奎爲京劇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張二奎之前,四大徽班之一的春臺班藝人余三勝,以獨具特色的"花腔"傾倒了京師戲迷,後來張二奎橫空出世,他以堂皇的氣勢、洪亮的聲腔,贏得了大量年輕觀衆,成爲年輕戲迷的偶像。當時一首打油詩唱道:"時尚黃腔喊似雷,當年昆弋話無媒;而今特重余三勝,年少爭傳張二奎" 。

他開創的流派世稱"京派"或"奎派"在京城備受推崇的原因並不是因爲他出生在北京,主要還是因爲他不僅身在京城,還深得京城文化的薰染,和余三勝的唱法不同,不愛用花腔,他的發音也與程長庚的徽音有異。

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張二奎的藝術特色及主要劇目

他的唱功演唱、唸白的聲腔字音上,吸收北京的語音特點,多用了北京字音,一改徽調、崑曲、漢調等晦澀的語音,迎合了北方觀衆的欣賞習慣,給人以暢快淋漓之感。吐字清晰,咬字堅實,自成一格。他的唱工淳樸有力,渾厚平穩,平穩寬亮,嗓音高亢激越,樸實無華,大開大合,大氣磅礴,行家評價是"嗓音宏亮,行腔不喜曲折,而字字堅實,顛撲不破"。這種直腔直調的唱法,較之程長庚更甚,更有精金旺火般的魅力。二奎的唱腔多用西皮調,板眼極遲緩,受到北京觀衆的激賞,特別是年輕觀衆的接受與歡迎,這當是"年少爭傳張二奎"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二奎還創造了重氣噴字的唱法,即對重點唱句的最後一二字,以足實的氣息噴出而又不動聲色,聽來乾淨利索,格外痛快淋漓,老生演唱講究用"噴口"便是來源於此。張還創造了一種"摧氣"的唱法,如《打金枝》中,唱到"把王催",以氣催聲,但演來則是不動聲色。光緒丙子恩科進士吳燾,別署倦遊逸叟,著《梨園佳話》,別出心裁地以詩喻戲,對張二奎的唱腔作出過評論:張(二奎)如沈(佺期)、宋(之問)之應制各體,堂皇冠冕,風度端凝,復加錘鍊之功,則摩詰(王維)、嘉州(岑參)之《早朝大明宮》,一洗箏琶凡響矣"。

張二奎演唱中不僅以唱工見長,而且十分注重作功氣派,時人詠之:"四喜一句'把王催',三慶長庚也皺眉,憐他春臺余三勝,《捉放》完時饒《碰碑》。"

其雍容華貴端莊豪氣,精緻傳神的扮相和做工,使他最爲擅長扮演帝王貴胄一類角色,也是以演王帽戲飾演帝王貴族最出名,一時傾倒京華,好評如潮。"一經袍笏登場,儼如王者","演劇者神動天隨,觀劇者心傾意滿"。吳燾評論,張二奎在《打金枝》劇中,"金烏東昇"一段唱,儼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句)氣概。特別是《上天台》的大段[二黃快三眼]唱詞,有別於他人,唱江陽轍。他在《牧羊卷》、《捉放曹》、《五雷陣》、《桑園會》、《四郎探母》等戲中的表演也頗爲精彩。

張二奎礙於出身票友,腰工腿工自不能與出身科班的余三勝、程長庚相比,動作有時不免滯板。但他能演短打武戲,主持雙奎班時,因武生任七十臨場推諉,他曾飾黃天霸救場,只是終生不演長靠武戲。

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張二奎的藝術特色及主要劇目 第2張

代表劇目

王帽戲有《金水橋》中的李世民、《打金枝》中的郭子儀、《取滎陽》、《大登殿》、《回籠鴿》(《回龍閣》)中的薛平貴、《五雷陣》及《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等,武生戲以《施公案》及連臺本戲《彭公案》和《永慶昇平》中的短打戲最佳,在《惡虎村》中扮演黃天霸。他在《牧羊卷》、《捉放曹》(飾演陳宮)、《桑園會》等戲中的表演也頗爲精彩。

主要弟子

張二奎培養弟子多人,寓號爲"忠恕堂",同治年間著名武生俞菊笙,老生楊月樓均爲他的入室弟子,也同時爲"忠恕堂"弟子受其格外教益。

俞菊笙本名俞玉笙,後改菊笙,外號"俞毛包",二奎弟子中只有楊月樓能傳其藝。擅演武生戲,工靠把武生,創武生俞派,傳人有楊小樓、尚和玉等。他坐科時工老生,學習奎派。他"恪守師門衣鉢,觀者鹹稱其不墜宗風"。

楊月樓(1849-1890)是清同治、光緒年間的著名老生和武生演員,擅演猴戲,有"楊猴子"的美譽。奎派傳人他是文武老生兼武生,相傳在其幼年是二奎從天橋把式場招來收作徒弟。月樓老生戲宗奎派,後入三慶班。程長庚辭世後,由他繼任三慶班主。彷彿宣統皇帝的繼承同治兼祧光緒,月樓則應視作承祧二奎、長庚。

二奎有車伕名張子久,學二奎絕肖,後亦"下海"。二奎死後主持雙奎班並任精忠廟首,不久亦病死。到光緒中期,奎派就漸漸衰落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