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秦朝開始到五代十國,越南北部曾接受中國的統治長達千餘年時間,此後則作爲附屬國,又對中國稱藩長達九百餘年時間,無論怎樣看,都跟中國有着牽扯不斷的聯繫。由於所在的位置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中越之間對很多史實和人物的評價可謂大相徑庭,其中對徵氏姐妹到底是叛黨還是民族英雄的爭辯,便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那麼,這徵氏姐妹到底是什麼人?她們爲何能引起中越兩國截然相反的評價?這一切,還是要從中原王朝對越南北部的征服及統治方式、效果談起。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徵氏姐妹反抗漢朝的漫畫

先秦時期,越南北部被稱爲“雒越”,屬於“百越”的一支,據傳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由於文明開化較晚,當地人長期過着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秦始皇兼併六國後,派將軍任囂、趙佗等人攻滅百越,並在嶺南設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雒越故地便隸屬於象郡。秦末天下大亂,趙佗割據三郡稱王稱帝,史稱南越,立國近百年後(前204-前112年),最終被漢武帝所滅。

漢武帝滅南越後,在其故地設立九個郡,其中在雒越故地設交趾、日南、九真三郡,尤以交趾郡的地位最重要。交趾盛產奇珍異寶,當地官員爲討好皇帝和權臣,常常對該地進行地毯式搜刮,漸漸地便激起當地人強烈的反抗。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第2張

東漢交州七郡形勢圖

與此同時,從內地遷來的漢族移民與土著間常因爭地、風俗不同而產生衝突,而郡縣官吏又往往袒護漢民,由此更加引起土著的不滿。加上土著無拘無束、不沾王化,只肯服從部族首領,對朝廷、法律根本沒有概念,但當地官吏卻偏偏以中原法律來約束、懲罰他們,由此使得雙方矛盾日積月累,越來越深。

最終在東漢初年,越南北部爆發大規模的土著反叛事件,而其首領則是一對“姐妹花”,即徵側、徵貳。徵氏姐妹是交趾郡麊泠縣人,父親的身份是雒將,也即部族首領。徵側成人後,嫁給朱鳶縣雒將子詩(一說詩索)爲妻,而徵氏姐妹之所以起兵造反,起因便是子詩遭到交趾太守蘇定的處決。

關於蘇定爲何要殺子詩,中越兩國史書記載各異。按《後漢書》的說法,子詩是因爲犯罪才被蘇定處決的,屬於明正典刑(“交趾太守蘇定以法繩之,側忿,故反。”見《後漢書·卷八十六》)。而按照越南史書的記載,蘇定殘殺子詩,才導致徵氏姐妹起兵,屬於施政苛暴(“太守蘇定爲政貪暴,殺其夫,乃與妹徵貳舉兵攻陷州治。”見《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前編》)。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第3張

徵氏姐妹起兵反漢漫畫

但不管孰是孰非,徵氏姐妹因爲子詩之死,加上當地土著鬱積已久的反漢情緒,毅然於東漢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聚衆起兵,一舉攻克交趾府城,並殘殺太守蘇定等官吏。隨後,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的土著也紛紛舉兵造反,並依附於徵氏姐妹,漢朝在當地的六十多座城池一時間全部淪陷。

徵氏姐妹勢力坐大後,徵側自立爲王,並封妹妹徵貳爲大將。交趾刺史與周邊的郡縣畏懼於徵氏姐妹,只能閉門自守,絕不敢出兵討伐(“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裏皆應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爲王。交趾刺史及諸太守僅得自守。”引文同上)。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第4張

伏波將軍馬援塑像

光武帝聞訊後,一方面下令長沙、合浦、交趾等郡國準備戰車、船隻,建橋修路、儲備糧草,一方面則加緊選派出徵主將、徵集軍隊平叛。最終,這項艱鉅的任務落在名將馬援的頭上。在當時,嶺南、交趾一帶山險林密、道路崎嶇,若從陸路出兵勢必費時太久,而且很容易遭到叛軍堵截。所以在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馬援採取迂迴進軍的方式,經海路向交趾發動進攻。

徵氏姐妹聽聞朝廷派兵討伐後,將主要兵力都用於陸路防守,沒想到馬援卻從海路殺過來,立時便慌了手腳。結果等到馬援大軍一到,便在浪泊戰役中重創叛軍,並迫使徵氏姐妹逃竄。

馬援雖然重創叛軍,但由於當地樹林深密,一時間無法捕獲徵氏姐妹,於是通過拉攏、收買當地頭人的方式,最終將她們抓獲後斬殺,並把首級傳遞到洛陽慶功(“明年夏四月,援破交阯,斬徵側、徵貳等,餘皆降散。進擊九真賊都陽等,破降之。”引文同上)。

漢朝姐妹花:中國史冊上的叛黨,被越南奉爲民族英雄 第5張

祭祀徵氏姐妹的祠堂

徵側、徵貳雖然兵敗被殺,並以“叛黨”的身份在中原正史中被定了調,但在越南卻被尊奉爲民族英雄,成爲該國反抗北方“壓迫”的典範。直到今天,在越南各地仍有大量紀念二徵的祠堂、廟宇和以她們命名的街道,譬如在河內四個市區中,有一個便叫做二征夫人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