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厲害,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牛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厲害,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朝廷大官之子,朝廷重要官員後代:譚嗣同、陳三立、吳保初、丁惠康,合稱“清末四公子”。爲“清末四公子”最常見的人選(汪闢疆《光宣詩壇點將錄》《近代詩人小傳稿》、王揖唐《今傳是樓詩話》、胡先驌《四十年來北京之舊詩人》、陳聲聰《兼於閣詩話》,四人並舉 ),如同明末名士“方以智、冒襄、陳貞慧、侯方域”都是名臣大吏之後。“清末四公子”逢中西交撞、新舊過渡的大變革年代;“民國四公子”,則無 尚 存文采風流。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厲害,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牛

4 丁惠康: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

丁惠康(1904~1979),字叔雅,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1904年出生無錫,1927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科,創辦肺病療養院和虹橋療養院,德國漢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出版《中國曆代名畫大觀》,提出“展我先民遺蹟,發揚民族精神”的口號。

1949年,丁惠康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會”後,即將所藏臺灣高山族文物和書籍500餘種捐贈中央民族學院。同時將西周青銅大鼎、唐二色釉大壺捐贈國家博物館。11月,又收購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文物(包括宋元孤本等)和古籍1100餘種,並全部捐贈北京圖書館;他珍藏的宋馬遠《雪屣觀梅圖》、明仇英《劍閣圖》等精品佳作則爲上海博物館所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別授予褒獎狀。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厲害,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牛 第2張

3 吳保初:浙江提督吳長慶之子

吳保初(1869—1913),字彥復,號君遂,晚號癭公,廬江縣沙湖山人。與陳三立、譚嗣同、丁惠康贊同維新,時人稱爲“清末四公子”。是淮軍將領、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

光緒二十三年(1897)鑑於甲午戰敗,保初乃上《陳時事疏》,直“以亡國之說,告之於皇上”。冀其“怵危亡”而“謀富強”,被刑部尚書剛毅壓下未報,保初乃憤然引疾南歸,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報紙登了出來,以致出了大名。他未去職以前早有變法維新思想,梁啓超初入京才24歲,保初即視爲“奇士”,並向文淵閣大學士孫家鼐力薦,樑因此得入自強書局。戊戌變法前後,他著文痛論阻撓新法之害。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等就義,他時已南歸,又寫《哭六君子》詩並“爲亡人訟冤”。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厲害,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牛 第3張

2 陳三立: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爲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爲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厲害,他們的家庭背景也牛 第4張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1 譚嗣同:湖北巡撫、湖廣總督譚繼洵之子

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爲“戊戌六君子”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