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商鞅:一個被美化但又實至名歸的偉大變革者

商鞅:一個被美化但又實至名歸的偉大變革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部《大秦帝國》讓很多人認識到了一個博學、果敢、爲國爲民的法家學者商鞅。小說畢竟是藝術,它將商鞅美化成一個“完美”的人。不可否認歷史上的商鞅確實是一個偉大變革者,但同時他也是一個賤視百姓生命的御用政客。

商鞅:一個被美化但又實至名歸的偉大變革者

實至名歸:偉大的變革者,變法浪潮當中的勝利者

古代中國的第一次變革就發生在春秋戰國那個光輝的時代。一方面是隨着社會生產工具的改進以及生產力的提高,新興的地主階級跟自耕農階級,對舊有的奴隸制社會體制越發不滿。另一方面是舊有的奴隸制生產模式因其生產效率低下,影響到列國間的爭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法家應運而生,一大批法家學者奔走於列國當中推行一系列解放生產力、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變革。

魏國在李悝變法之後成爲戰國首霸,楚國在吳起變法之後重拾昔日的雄風,韓國也在申不害變法之後成爲了實力不可小覷的小霸主。但是這些人跟商鞅比起來都顯得那麼的渺小,作爲一個變革者,商鞅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

商鞅:一個被美化但又實至名歸的偉大變革者 第2張

據《史記·商君列傳》載:“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這是商鞅在秦國推行的第一次變法後,秦國的改變。推行了十年,秦國怡然達到了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的風貌,而之前那些樂於私鬥的人也變得怯於私鬥、勇於公戰。可以說商鞅的第一次變法效果顯著,於是商鞅又緊接着推行了第二次變法。

據《史記·商君列傳》載:“居五年,秦人富強,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在第二次變法之後,秦國已經是國富民強,天子都“致胙於孝公”,國際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可以說正是商鞅的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

商鞅:一個被美化但又實至名歸的偉大變革者 第3張

正如秦昭襄王時期的相國蔡澤所言:“夫商君爲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商鞅通過嚴苛的法律給秦國營造出了一個安定的國內環境;通過獎賞,讓農民勤於耕種,士兵勇於作戰。最終實現了“兵休而國富”、“無敵於天下”、“立威於諸侯”。

美化:真實的商鞅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雖然商鞅在變法上的偉大毋庸置疑,但是他的爲人卻讓人難以苟同。在小說《大秦帝國》裏面,秦惠文王車裂商鞅的時候,那些老百姓紛紛都來送別商鞅,甚至有的老百姓追隨商鞅而死。但是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商鞅被車裂的時候,並沒有老百姓感到惋惜。據《戰國策·秦策》載:“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短短的一句話,徹底將《大秦帝國》裏面那個受到百姓愛戴的商鞅的形象撕破。

爲何給秦國做出偉大貢獻的商鞅,最終卻只得到一個“而秦人不憐”的評價呢?這其實跟商鞅自身的思想有關,在《商君書·弱民》一篇當中,商鞅將自己賤視百姓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商鞅看來“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樸則強,淫則弱。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故曰: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雖然這不過是商鞅強國手段的一種,但是從他把老百姓看成是“工具”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最後得不到秦人的憐惜。

商鞅:一個被美化但又實至名歸的偉大變革者 第4張

對於商鞅的思想、爲人,司馬遷也是極其厭惡的,甚至認爲他的死是咎由自取的。在《史記·商君列傳》當中記載了:“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爲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因爲自己制定的嚴刑峻法,使得自己在逃亡過程竟無容身之處,後人評價曰“作法自斃”。爲國君制定瞭如此嚴厲的法律來統治老百姓,也是“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的重要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