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陳郡袁氏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陳郡袁氏的發展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郡袁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陳郡相當於今淮陽、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濤塗後裔的直系望地,以陽夏(太康)爲世居,之後的袁氏支脈多出自這裏。

過江則爲"僑姓"王、謝、袁、蕭爲大。山東則爲"郡姓"王、崔、盧、李、鄭爲大。五朝門第中僑姓"以王、謝、袁、蕭爲大",即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並稱四大姓。陳郡袁氏與謝氏、王氏、蕭氏聯姻,王、謝、袁、蕭並稱四大盛門。據《晉書》、《南史》等書記載,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親是東晉宰相謝安的侄女,袁湛又娶謝安侄子、東晉名將謝玄之女爲妻;袁湛的外甥,是陳郡謝絢;袁粲的母親,是琅琊王氏、太尉長史王誕之女。因爲這層關係,彼此相互提攜,形成利益共同體,在政壇上發揮作用。袁宏本是一介平民,後得到安西將軍、豫州刺史陳郡人謝尚的提攜,進入仕途;袁湛、袁豹在仕途上的升遷,也得到陳郡謝氏的幫助。

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陳郡袁氏的發展史

陳郡袁氏還與南朝皇室聯姻。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齋嬀即是東晉太尉袁湛之女,南朝宋武陵內史袁覬的女兒嫁給齊武帝子竟陵王蕭子良爲妻。陳郡袁氏是南朝皇帝依賴的重要政治力量,自袁湛在東晉末期出任太尉始,袁粲、袁昂、袁樞、袁憲等先後在南朝擔任宰相之職。

陳郡袁氏比琅玡王氏、陳郡謝氏雖非總領朝綱,讓皇帝虛位的權勢人物,但袁氏自漢至陳,代不乏人,以忠孝傳家,詩書名世,爲東晉、劉宋、蕭齊、樑、陳王朝所重視,保住了高門華族的地位。

天下袁氏出太康。西漢時,袁姓人開始在官場上顯現,地位顯赫,成爲陽夏當地的一大望族。秦朝把原陳國設爲陳郡,陽夏是陳郡下轄的一個縣,所以袁氏族人以陳郡作爲郡望,是爲陳郡袁氏。

陳郡袁氏家世顯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虛,克己奉公,不斂私財,沒有什麼大的雄心,沒有過多地攙和各種政治勢力鬥爭,與其他大家族沒有產生衝突,使得從袁滂開始,家族成員連續13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職務,一直延續到唐朝,活躍政壇近600年。後世袁氏,主要出自陳郡袁氏。

東漢時,從陳郡遷居到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縣)的袁氏族人發展爲當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冊。歷代汝南袁氏封爵的有6人,各種史志收編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個。汝南袁氏是一門累世專攻一經的家族,世傳孟氏《易》學,"門生故吏遍天下"。

袁生獻策,幫助劉邦戰勝項羽

《毆陽修全集》中,有一篇《漢故國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主人袁良卒於永建6年(131)二月,立碑時間在陽嘉2年(133)。北宋嘉佑8年(1063),歐陽修將碑文收入《集古錄》中。這是至今爲止,查到的最早有關袁氏的族傳記錄。

碑文中提到的袁生、袁幹、袁良等,他們在西漢和東漢中功勳卓著,位列高官。

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陳郡袁氏的發展史 第2張

袁生爲劉邦效力,謀略家。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從滎陽(今河南滎陽市)逃出,進入關中整頓軍隊後,想再次東進攻打項羽。

這時,袁生獻策,建議漢軍改變出擊方向,從武關出兵,吸引楚軍主力南下,到時漢軍堅守不戰,拖住楚軍;同時,派韓信去安撫趙國,聯合燕國、齊國,使楚國在北方有所顧忌。如此一來,楚軍要應付多方,兵力必然分散,漢軍可靈活機動打擊楚軍。

劉邦採納了袁生的建議。袁生的策略,使漢軍對抗楚軍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漢軍最終戰勝楚軍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生在劉邦建立政權後,功成身退。他回到祖籍地陽夏,重振家門。他的曾孫袁幹在漢武帝時因戰功被封爲關內侯,世襲三世,因王莽篡權而爵止。陳郡袁氏,逐漸興旺起來。

漢初袁盎,無雙國士直言勸諫

西漢初年,袁姓人中出了一個著名的"無雙國士"袁盎。呂后時期,袁盎曾當過呂后侄子呂祿的家臣。漢文帝即位後,袁盎在朝做官的哥哥袁噲,保舉他做了中郎官。

周勃擔任丞相後,漢文帝對他非常恭敬。袁盎對漢文帝說:"丞相傲慢,陛下謙讓,君主關係搞反了,都違背了禮節。我認爲啊,您不該對丞相採取這樣的態度。"

漢文帝聽進了袁盎的話。周勃對袁盎說:"我和你哥哥袁噲有交情,你小子卻在皇帝面前說我的壞話!"

後來,周勃被免掉丞相職位,有人告發周勃謀反,周勃被抓。朝中一干大臣公侯,都不敢替周勃說話,只有袁盎站出來說周勃無罪。周勃能被釋放,多虧了袁盎。周勃非常感動,與袁盎成了好朋友。

因袁盎老是直言相諫,惹得漢文帝心頭不舒服,把他調出京城做官。最初,袁盎出任隴西郡都尉(相當於如今省級軍區司令員),他對士兵們仁慈友愛,大家都願意爲他效命。

不久,袁盎先後調任齊國、吳國爲相。袁盎的侄子袁種提醒他說:"吳王劉濞有反心,您千萬要多加小心。您啊,每天就只管喝酒,別的事情啥都別管。"袁盎聽從了袁種的話,劉濞對他很是厚待,並未加害。

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陳郡袁氏的發展史 第3張

袁盎幹了一段時間後,告老還鄉。漢文帝去世,漢景帝繼位,晁錯當上御史大夫。袁盎與晁錯關係向來很僵,派人調查袁盎,說袁盎收受了劉濞的錢財。漢景帝赦免袁盎爲平民。

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劉濞聯合劉姓諸侯王,以"殺晁錯,清君側"爲名,發動叛亂。晁錯打算趁機再整治一把袁盎。袁盎得知消息後,請求面見漢景帝。

袁盎說,諸侯王叛亂的目的,是想要恢復原來的封地。只要殺了晁錯,赦免他們的罪行,恢復原來的封地,就可消除叛亂。漢景帝於是殺了晁錯,封竇嬰爲大將軍,袁盎爲太常(掌管宗廟禮儀的官職)。

"七王之亂"平定後,袁盎被任命爲楚相。不久,袁盎因病辭官,閒居在家。漢景帝想立小兒子樑王劉武爲儲君,袁盎勸諫說要不得。樑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刺殺了袁盎。

袁盎以直言勸諫的形式,和陸賈、賈誼等一起奠定了漢初儒家治國的理念,成爲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先聲。

陳郡袁氏,崇尚清虛家世顯赫

在西漢和東漢之交,陳郡袁氏中的袁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漢故國三老袁君碑》的人物,爲東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袁良的兩個兒子袁昌與袁璋,分別締造了汝南袁氏和陳郡袁氏兩大宗支脈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袁璋。袁璋從陳郡陽夏縣遷居到扶樂縣(縣治在今河南太康縣西北)。他的兒子袁滂歷任大司農、司徒,位居高官,一生清心寡慾,從不說他人的是非,採取明哲保身的處事態度,對哪方都不得罪,對任何事情都不發表意見,使得他一直平安無事。

袁滂的兒子袁渙,最初在陳郡任功曹,後來被舉薦爲譙縣縣令,但沒去上任。劉備任豫州牧時,曾推薦袁渙爲秀才。

東漢末年,戰亂不已,袁渙避難於江淮一帶,在袁術手下做事。呂布攻打袁術時,袁渙被抓住。呂布想讓袁渙寫信罵劉備,袁渙不答應,呂布只得作罷。

建安3年(198),呂布被曹操誅殺,袁渙跟隨曹操。袁渙勸說曹操要用仁義的思想去感化他人,而不是憑藉武器去屈服人。曹操招募百姓去開墾荒地,百姓都不願意。袁渙說,應順着百姓的心意,願意去的就去,不願意去的不應勉強。曹操採納了袁渙的意見,百姓們非常高興。

建安18年(213),袁渙出任郎中令,行使御史大夫職權。袁渙對曹操建議說,文武並用,纔是長治久安的途徑。當時有人傳說劉備死了,大家都表示慶賀。袁渙因曾被劉備舉薦,只有他不去慶賀。幾年後,袁渙去世,曹操爲此傷心流淚。

相比汝南袁氏,陳郡袁氏在東漢這一時期世系上似乎有所斷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